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试验室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锚拉支架支护散体顶板时拉杆的横向受力状态,依据试验结果并借助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拉杆的横向位移和受力状态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绳索理论的设计模型,求解得到了拉杆的变形轨迹方程,拉杆的拉力(张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对锚拉支架中锚杆和拉杆的横向位移、受力状态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模型。由该简化计算模型推导的公式可作为锚拉支架支护机理分析的基础和参数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锚拉支架中锚杆横向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锚拉支架中锚杆的横向抗力,分析了锚杆横向效应对加固破碎圈岩石的成拱作用,推求了锚拉支架的拉杆拉力、锚杆横向抗力与加固作用的关系,获得的理论公式可以用于锚拉支架的分析设计,应用实例证实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深部矿井锚拉支架设计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基于锚拉支架综合抗力的理论设计方法,研究锚杆轴向拉伸与横向阻抗的非线性综合抗力,得出拉杆预紧力的下限和上限值、锚杆锚固力下限值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理论公式。编制了煤矿锚拉支架的优化设计程序,且在我国最大深井之一的孙村煤矿-1100m水平(埋深1310m)巷道支护工程进行了应用,实测结果表明:设计安全经济、理论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锚拉支架支护散体顶板的两个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锚拉支架支护散体顶板的支护机理,发现锚拉支架支护散体顶板时出现了两个拱,称之为第一拱、第二拱、继而依据试验结果并借助有关理论建立了简化的力学模型,对锚拉支架支护散体顶板的两个拱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郭海峰  钱洋 《建筑技术》2023,(21):2667-2670
对双向弦支结构预应力张拉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给出了钢拉杆张拉顺序、拉力值、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变形值、施工完成后钢构件的应力比及支座位移值。钢拉杆张拉力与张拉顺序能保证在张拉完成后,钢屋盖关键节点能主动脱架,同时较好控制了施工阶段上拱值,施工阶段的支座位移得到较好控制,远小于支座允许的滑动限值。钢拉杆与撑杆连接节点设计新颖、美观轻盈,具有可靠的传力路线,具有一定刚度并能满足本项目的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帆  范涛  于斌 《山东建筑》2003,(2):5-5,4
锚钉墙是在土层中斜向成孔,埋入锚杆后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依赖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拉杆与锚固体的握裹力以及拉杆强度共同作用来承受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栽。本文介绍了锚钉墙的施工及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8.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力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悬索桥隧道式锚碇系统数值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原位相似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研究了锚碇系统的力学行为特征、变形机制及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主缆张拉和运营阶段,围岩对锚碇的夹持作用是以锚碇前底板为支点来抵抗锚碇体后部向上转动和向前滑移。岩锚初始预应力、自由段长度、外部荷载量值控制着锚索及锚碇在锚碇系统中参与的荷载贡献值和作用时机。锚碇体倾角、长度、放大角、接触界面粗糙度及结合程度影响锚碇位移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塔机起重臂较多采用双拉杆的型式,属于一次超静定结构,这个结构的变形协调条件的变形总和并不为零,拉杆的弹性变形量就是拉杆拉点支座的位移,且双拉杆都是与起重臂倾斜的,起重臂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起重载荷产生的双拉杆力也不相同。本文用经典力法中的积分法分别推导了自重载荷和臂端最大起重量两种不同的工况下的双拉杆力计算公式,最后用力的叠加原理计算出臂端最大起重量工况下的双拉杆实际受力,编写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计算出了双拉杆力后,就可以按照压弯构件分段计算起重臂了。  相似文献   

10.
拉杆锚固桩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杆锚固桩墙是首次应用于京广铁路的新型支挡结构,具有明显的技术优越性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这一新结构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在半岩质地区拉杆拉力、拉力沿拉杆的变化规律、锚块作用力、作用于桩身的压力等现场试验研究成果。论证了整个锚杆的锚固力对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状及条带式加筋拉拔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状加筋与填土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抗拔力的组成,并按筋网与土体之间相对位移的大小,将抗拔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破坏阶段;得出了网状加筋抗拔力比条带式加筋抗拔力大得多的结论;提出了网状加筋抗拔力的计算公式,对条带式加筋进行抗拔力计算时,应考虑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群筋效应系数”,加筋土支挡结构的抗拔力计算,宜采用拉拔似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某污水处理池两次加水试验的观测试资料分析,说明了对浅埋或直接搁置在地面的的水池,因缺少对水池的水平位移约束,当水池中设置伸缩缝时,如果截断伸缩缝处的受力钢筋会因池水的水平推力过大,使伸缩缝两侧的水池产生过大的水平位移,从而导致橡胶止水带的拉裂,因此建议施工时保留缝中结构的受力钢筋以避免发生止水带拉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玻璃钢螺旋锚的现场拉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FRP螺旋锚的基本结构型式,介绍现场拉拔试验的设计,完成了无灌浆和灌浆FRP螺旋锚的现场拉拔试验。无灌浆锚杆的最大拉拔力约在10 kN左右,而灌浆锚杆的拉拔力提高到15~20 kN,且拉拔位移较小。拉拔试验结果与现有拉拔力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并对螺旋锚的结构和施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压力型锚杆作为新型锚杆型式,克服了拉力型锚杆黏结应力峰值突出、防腐性能较差、杆体无法拆除等性能缺陷,具有独特传力机制和良好工作性能。利用无限体内一点受集中力作用的Love位移与应力函数解,推导出浆体与岩土体界面间的位移及剪应力分布曲线,以及通过使用Mathmatica及Matlab等数学工具求出锚固体周边岩土体内各点的位移等值线,并采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验证,得出压力型锚杆锚固段的锚固效应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Levy型劲性支撑穹顶结构的静力性能,以跨度6m的Levy型劲性支撑穹顶结构实际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在初始预应力、满跨荷载和半跨荷载作用下的静力性能,获得了Levy型劲性支撑穹顶结构模型中各杆件内力和节点位移随外荷载增加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跨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的增大,环杆、撑杆和斜杆轴力都逐渐增大,脊索索力逐渐减小;在半跨荷载作用下,随着荷载的增大,结构内部杆件内力变化平稳,结构受荷一侧各杆件内力变化规律与全跨荷载作用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各杆件内力的变化值较全跨荷载作用大,结构对非对称荷载比较敏感,结构非受荷一侧内力变化比较复杂,脊索索力减小,撑杆和环索内力减小,内、中斜杆内力减小,外斜杆内力基本不变,半跨荷载引起的节点竖向位移比满跨荷载引起的竖向位移大,但整体结构位移均较小,竖向刚度较大,表明用劲性钢拉杆代替索穹顶下层拉索构件是可行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劲性支撑穹顶结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光伏支架基础的设计和应用问题,在传统抗拔类基础之上提出了微型锚杆复合桩。通过在西北某光伏电站砂砾石场地的现场足尺试验,由竖向位移观察装置及埋设在不同深度处的应力计对加载过程中各试桩的位移变形和轴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全时动态监测,对比分析了传统抗拔基础和微型锚杆复合桩的承载特性及相关工程应用问题。结果表明:传统抗拔类基础的荷载 位移曲线形态因桩型不同而异,微型锚杆复合桩呈现缓变型;传统抗拔类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普遍低于15 kN,而微型锚杆复合桩普遍高于60 kN,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但微型锚杆复合桩承载力随桩长提高方面存在临界长度(4 m);微型锚杆复合桩抗拔承载特性优化参数分别从承载力、位移变形及复合优化效果3个方面定量表征了相近桩基尺寸下微型锚杆复合桩的优越抗拔工作性能;建议在西北砂砾石场地适度推广应用微型锚杆复合桩作为光伏支架抗拔基础,其中桩长设计可控制在4 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际工程的压力型锚杆与拉力型锚杆的现场抗拔力试验研究,对比了压力型锚杆与拉力型锚杆荷载传递性状,探讨了影响压力型锚杆承载力的因素,并对压力型锚杆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提出多阶段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一次张拉计算法,将某一阶段第i次对i预应力杆增加的预应力值作为未知数,通过结构力学方法建立该阶段预应力准则方程式并求解之。然后可计算该阶段i次预应力各预应力杆的控制值(包括各预应力杆原有的内力值),后张预应力对先张预应力的影响值,以及网架结构杆件内力和节点变位,直至该阶段最后一次预应力时得到该阶段各预应力杆的设计内力值及网架结构内力和变位。重复这样的分析计算可得到多阶段预应力网架结构预应力杆的最终内力控制值及网架杆件内力和节点变位。采用该方法,预应力杆的内力值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无需调整,可一次性完成预应力施加操作过程。该文中附有算例说明,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多阶段预应力空间网架结构一次张拉计算法是正确、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长扁圆形烟囱宽面迎风时风压和平台荷载对烟囱受力的影响,运用ANSYS和ABAQUS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并考虑最不利受力情形,计算了烟囱沿高度方向应力、环向应力、位移,详细比较了两软件计算的竖向拉应力、环向拉应力的变化规律,发现计算结果比较接近,相互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应力计算结果可供长扁圆形烟囱配筋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