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无限尼动力吸振器吸振的频率特性以及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多数的选择。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多自由度无阻尼动力吸振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将简谐激振下无阻尼单自由度主系统的动力消振原理推广到多频谐波激励下无阻尼多自由度主系统的情况,通过选择一个合适的多自由度无阻尼动力吸振从系统。即从系统的固定频率正好是所有的激振力的频率,可以完全消除多频谐波激励下无阻尼多自由度主系统中某质点的振动响应。还讨论了根据给定弹簧-质量系统的特征值及对该系统进行小的、已知的修正后所得系统的特征值,来直接重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阻尼吸振器及无阻尼吸振器的吸振性能作了分析与比较。同时,探讨了吸振器类型及其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主要陈述了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以及优化的理论推导,并指出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和解决方案,对于有阻尼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宽传统定参数颗粒阻尼吸振器的有效减振频带,设计了一种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对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研究,并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了颗粒容器内水量与最佳减振频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变质量颗粒阻尼吸振器可以通过改变颗粒容器内的液体量调节其最佳减振频率,拓宽了吸振器有效减振频带。  相似文献   

6.
建立梁类波导吸振器的振动能量耗损模型;分析和探讨温度、外界激励频率及梁类波导吸振器的结构参数等与波导吸振器吸振特性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证实了梁类波导吸振器优良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两自由度双阻尼弹簧振子振动系统的振动频率特性分析入手,探讨了用阻尼吸振器吸收机械阻尼振动的性能,并对阻尼吸振器参数的选择原则作了分析,同时,通过模型试验对理论分析的结果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参数的最优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主振动系统分别受外力激励和基础激励的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进行分析比较色主质量位移方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同时考虑吸振器本身位移的许用范围,提出了两类基于随机振动的动力吸振器最优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吸振效果明显,证明所给公式是有效的,这对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和使用造反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连续系统在简谐激励下无阻尼动力吸振器吸振的特点,以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梁的最大动能为减振目标函数的理论公式,通过对目标函数中较为敏感的参数分析,详细阐述了无阻尼吸振器的位置参数、刚度参数和质量参数对减振目标函数的影响.该研究内容在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及振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提高车辆平顺性会导致高频段车轮接地性变差,影响着行驶安全性,而动力吸振器能够改善高频段车轮接地性能。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装有动力吸振器悬架的3自由度1/4车辆模型,并且根据运动微分方程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通过自编译的遗传算法对动力吸振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行优化,提高悬架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吸振器刚度和阻尼能够改善高频段车轮的接地性能,而且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悬架的平顺性能。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智能动力吸振器,它利用磁流变液作为吸振器的弹性和阻尼元件,通过改变外加磁场,控制磁流变液的剪切模量来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增大吸振器的吸振频带。并对吸振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研究,便于控制系统选择参数,智能调节吸振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两自由度含有滞迟干摩擦环节动力吸振器的简谐激励响应计算问题 ,提出了双线性滞迟阻尼力 Fourier级数展开技巧与一次谐波平衡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并推导了相应的选代方程 ,给出了利用最优化理论中梯度算法迭代求解非线性频响方程组的过程。混过一个数例的分析 ,初步考察了滞迟干擦动力吸振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灵  张培强  张鲲 《机械强度》2005,27(4):432-435
针对单层主动隔振系统,研究主动隔振对隔振对象振幅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频率,对于临界频率以下的激励,主动隔振会加剧隔振对象的振动。临界频率是阻尼的函数,选择合适的阻尼可使临界频率尽量小,但存在下限。引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降低隔振对象低频响应的振幅,分析表明,对于舰船的低频噪声,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联合减振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旋转机械中存在的转子振动问题,对转子的过临界振动和常见故障进行了减振研究,特别是利用动力吸振器对转子系统减振原理和减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多重半主动动力吸振器,并搭建了单跨实验台,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了实验台参数的合理性;设计了具有四重固有频率的四重动力吸振器,进行了转子系统临界振动控制实验和通过开关控制抑制转子的一阶临界振动实验;进行了多重动力吸振器和双重动力吸振器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开关控制的动力吸振器能将转子全程的振动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解决了新的共振峰问题,并能有效拓宽有限减振频带;四重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比双重动力吸振器高出4%以上,同时在其整个工作频带中都可以对转子振动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空气弹簧半主动式动力吸振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基于空气弹簧的动力吸振器.通过对空气弹簧和吸振器的研究,建立了以空气弹簧为弹性元件的半主动动力吸振器模型.并使用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动力吸振器系统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不同主轴转速下的周铣加工减振,提出了一种刚度和质量可调的半主动型电磁动力吸振器,采用电磁机构和机械方法分别实现吸振器的刚度和质量可调,以此调节其固有频率.提出了吸振器的结构,分析了吸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耦合模型与非耦合模型下吸振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数值方法探究了耦合模型与非耦合模型下,在不同主轴转速时吸振器对...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阻尼式动力吸振器DVA(DynamicVibrationAbsorber),对理论计算值进行了试验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某摩托车的振动控制中。整车振动试验表明,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地控制该车手把在发动机高转速时的振动。  相似文献   

18.
被动式动力吸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被动式动力吸振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其发展.根据结构特点和参数形式将动力吸振器分为单自由度型、组合型、多自由度型、连续参数型和非线性参数型等几种类型,针对其安装于不同主振系、在不同激励下的优化设计问题,总结归纳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提炼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用来抑制主振系单个振动模态的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已经基本成熟,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问题也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多自由度型、连续型和非线性动力吸振器的设计和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多自由度动力吸振器能够降低吸振代价,提高吸振效率,其结构设计、参数优化和工程应用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充分研究.非线性动力吸振器具有更丰富更复杂的动力学行为,有可能产生新现象、新效应,尤其值得更深入地研究.另外,附加多个吸振器后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方法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附加动力吸振器的多自由度振动系统,提出了一种对吸振器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可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在多种意义下对吸振器的阻尼和刚度进行最佳选择。求传递函数时采用了文[1]的计算方法,解决了理论或数值计算传递函数时遇到的困难。以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空轴系的纵向振动,在轴系内部安置阻尼动力吸振器对其进行了减振设计。结合子结构综合法和传递矩阵法建立了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复杂轴系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阻尼动力吸振器与轴系的耦合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动力学响应,并采用了有限元仿真,表明阻尼动力吸振器的加入使得轴系的纵向共振峰得到抑制,轴系共振频率附近的频响曲线趋于平缓。试验结果表明,附加阻尼动力吸振器后的轴系一阶纵向共振峰值下降显著,阻尼动力吸振器对轴系的纵向减振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空轴系内部空间安装吸振器,既不占用多余的空间,又能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以作为船舶推进轴系纵向减振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