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Planning》2018,(3)
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山西省阳泉市郊区Y镇的S小学和H小学的15名教师及2名区镇级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探查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影响队伍建设的限制因素。为了加强资源型经济转型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未来应该加强编岗清查及财政扶持,建立及完善"稳补型"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多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及在职重点培训,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薪酬待遇,促进薪酬结构改革,培养一支充满活力、优质高效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廖学勇  曾平生 《建造师》2010,(5):158-159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和生源状况,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独立学院要发掘学校内部教师潜力,对现有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还要从学校外部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定激励措施,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2 1世纪 ,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动力源泉———高等院校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亦成为重中之重。加强高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是本文的中心话题。本文结合实践 ,对如何抓教师学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和加强师资管理等方面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10)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开展教学活动和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理论。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想要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成绩,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本文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当前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下如何提高师德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课题组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社会、教师自身、学校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策略,为全面推进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3)
新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向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转型。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后部分教师将承担对区域内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任务,他们也被称为巡回教师。为更好地建设好区域巡回教师队伍,研究通过对区域内巡回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巡回教师性别比例、队伍年龄结构、承担巡回工作意愿、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对区域内完善巡回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及评价体系、加强巡回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营造巡回教师队伍建设良好的氛围等巡回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策略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7)
学前教育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幼儿园教师团队建设也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并结合幼儿园教师发展的现状之后,尝试着进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教师自组织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
培训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e-learning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充分认识e-learning在教师培训中的必要性、加强e-learning基础设施建设、拓展e-learning资源、以多元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激励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我们的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必须得到加强,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师德。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校要把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与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3)
文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象征,更是教师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从胡杨文化精神的历史演变与内涵、胡杨精神文化与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阐述发扬胡杨精神文化对加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陶桂全 《山西建筑》2010,36(5):37-38
通过胡庄镇全镇村庄规划编制现状的分析,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机遇作了一些探讨,并根据已经完成的试点村庄规划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82年以来30年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历程,初步分为历史文化名域保护兴起、历史文化街区深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全面保护3个阶段.从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评选评价、保护体系、保护规划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概念和方法问题,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域名镇名村保护提出了工作和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高志 《山西建筑》2002,28(8):11-12
通过方案设计实践,对建筑设计构思、环境设计要点、建筑空间组织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案设计要素作了阐述,并探讨了中学科教体文建筑组群空间组织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景观的形式与内涵的深刻变化 ,研究景观规划设计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应拓展策略 ,并针对中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困境与机遇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天沟、檐沟溢水与漏水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沟、檐沟、水落头时有溢水、积水、漏水等弊病,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析产生的原因有:设计原因、施工不规范、使用管理维护不当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嘉乐 《中国园林》2000,16(2):29-31
本文论述了旅行与游览的不同概念,列出了风景名胜区的功能,保护与开放的辩证关系。强调风景名胜区不是产业没有理由成为企业,不能利用人民自己的财产从人民身上谋利。明确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与旅游服务是两种不同的专业领域,就深入了解各自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运行规律,严格分工,紧密衔接,才能使风景名胜区得以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防灾减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我国大部分城市防灾规划所考虑的主要灾种出发,文章选择了地震、火灾和洪水这3类灾种来探讨城市防灾减灾问题。同时,结合已发生的典型灾害和潜在的灾害,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出发,分析了各灾种对城市的危害,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凯 《中国建材科技》2017,26(6):124-1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发展也取得重大突破,加之各类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多,机电设备的应用愈加普遍。机电设备是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当中重要的设备,其质量同人们关系密切,因而人们对于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不断总结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最终促进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文章重点围绕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展开论述,并就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Issues around the materiality of housing and inequality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day. Yet, housing researchers have not settled on conceptual tools to account for and study the role of both social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their housing. Outlining a new research agenda, I use the idea of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to stress the need to always account for how material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 in myriad ways that render some people and certain material environments more vulnerable than others. I suggest typologies and comparisons as useful tools researchers might us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 that can be malleable yet are often institutionalized – between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and caution against some assumptions that may skew our understandings of housing. I argue that attending to the social and material vulnerabilities of housing reveals ways in which the materiality of other built environments might also be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