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子与梳子 包子与梳子是两个和财富相关的故事. 故事一:卖包子 很早以前.我看过这样一组漫画:一个包子店,卖大包子,一元一个,后来,包子越做越小,大包子变成了中子,中包子变成了小包子,但价格一直没有变,还是一元一个.  相似文献   

2.
破酥包子     
正说到破酥包子,云南人一定都知道,这可是地地道道的云南特色小吃。据说这破酥包子起源于1903年,当年玉溪有个叫赖八的人开了个不大的包子铺,包子随香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一次,一个小孩由于没有拿稳包子,结果包子掉在地上,立刻就被摔得粉碎,特别是包子皮更是摔成了七八瓣。小孩一哭,许多人围过来观看,都很惊奇这包子破  相似文献   

3.
泥沙食物     
包子,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种食物。有些食物是煮熟,有些食物是蒸熟,而包子显然代表后一种。蒸熟的包子,热汽穿透而过,经过每一个微孔,每一个缝隙,熟了,也就熟透了。包子可以热吃,也可以冷吃。在野外或在旅途中的人,条件简陋,将就将就。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北方的符号,扬州的三丁包子则代表南方。我所在的小城,人们吃早茶,点一豆沙包子。  相似文献   

4.
创业者怎样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金包子"?本文讲述的就是一位创业者赚到"金包子"的故事. 本文的主人公是陈庆松,靠包子创业起家,并自称"为包子而生的人".据了解,他的陈家包子已在全国开设多家连锁店,目前一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00万元.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和文献检索,综述了发面包子的种类特点、配料配方、制作技术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我国包子工业化生产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分析了包子技术研究的急迫性和需待解决的问题。对发面包子专用粉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强调了研究建立包子产品标准和实验室制作及品质评价方法的必要性,以期为我国发面包子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津沽滋味     
经文 《美食》2011,(6):65-65
两个不相识的人在一张桌子上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条热手巾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中国食品》2012,(11):96
素食包点加工技术书号:978-7-122-13284-0定价:26.0元开本:32开出版日期:2012年4月内容简介:介绍咸味素馅包子类(生菜馅包子、熟菜馅包子等151种)、甜味素馅包子类(豆沙馅包子、麻蓉莲蓉馅包子、果仁果脯馅包子、果酱糖馅包子、甜味花型包子和奶味包子等144种);明确了每种包点食品的原料与配方、加工工艺、操作要点和产品特色等,囊括东西南北风味传统、特色精品包点品种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蓝翔 《四川烹饪》2001,(5):25-26
五丁包子在上海维扬帮的大饭店里,随时都可以吃到扬州的名点——“五丁包子”。几位从新加坡来的客人在品尝了这鲜美的包子后,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要叫“五丁包子”呢﹖于是便从厨房请来了75岁的点心师傅,听他用一口扬州话说起了这“五丁包子”的来历。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驾临扬州。知府大人诚惶诚恐,不知如何侍奉皇上才好。正当知府召来十名扬州手艺最好的厨师,准备做一桌满汉全席奉献皇上时,一位太监一摇三摆地走进了府衙。知府连忙下跪迎接。只听太监说道:“皇上有旨,明日早膳包子侍侯。”知府一听皇上不吃海参燕窝、熊掌…  相似文献   

9.
漆东明 《四川烹饪》2004,(11):39-39
在饮食行业内,我们把外表皮上有两排上下交错花纹的包子,称为双花包子。捏制双花包子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单从捏制的动作上来看,捏制双花包子的手法与一般的单花包子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一些师傅在教徒弟捏双花包子时,不知是出于保守的原因,还是师傅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叫徒弟看着这样捏,结果徒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着师傅捏,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就给捏制双花包子的技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家都以为捏制双花包子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技术。其实,双花包子是在捏制单花包子的基础上,再加一点小小的技巧就可以搞定的。这里,我就来把如何捏制双花包子的“秘诀”说给大家。  相似文献   

10.
《美食》2017,(11)
<正>扬州包子好吃更好看是公认的。特别是外形有"鲫鱼嘴、荸荠鼓、三十二道褶纹"的俗称。现在扬州包子已经工业化生产,面团调制、馅心制作、包子成熟、速冻包装都是机械化操作,但唯独包子成形仍然是手工制作,据悉虽然已经有了包包子的机器,但外形仍不如手工包子美观。我记得三十多年前曾经在富春、富春花园、江阳饭店实习过一段时间,看到过一批老面点师,如江阳饭店的袁德  相似文献   

11.
夏炳初 《美食》2008,(6):74-74
包子是老百姓餐桌上离不开的面点,尤其是特色包子更是备受青睐。包子是高超技艺和文化艺术的体现,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的一朵奇葩。9月18日-19日,全国特色包子(汤包)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江苏靖江举行。  相似文献   

12.
馋嘴话包子     
包子是一种古朴的食物,和馒头一样是中国特有的“蒸”这种烹调方式的代表,而包子往往又比馒头更加精彩纷呈,变化多端,只因为其有着多变的内馅,搭配上不同包子皮就各有各的特色了。但四海之内常见的包子品种往往都是相似的,神州大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基本都可以买到红豆沙混上猪油作馅的豆沙包,肉馅包子更加不在话下。北方因为盛产大白菜,莱包子里大白菜就担当了主角,在上海菜包子可不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何金铭《长安食话》,有一篇《地软包子》,是介绍西安的一款包子。西安有大油包子、大肉包子、白糖包子等等,何先生偏去介绍“地软包子”,看来是因为有其独特性。的确,用地软(即地耳,状如木耳而小,于地上匍匐生长)来作为包子的馅料,在别处是少见的。其实馅料以豆腐为主——一份地软配两份豆腐。地软是浸发过的,豆腐蒸后切成小丁,调料为姜米、麻油及盐等。这种包子馅心松软,吃来清淡爽口,越吃越香。我读后有了想法,想到上海包子品种既单调,制作又粗放,与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冷冻包子逐渐成为一种方便主食,但是其最终食用品质仍有待提高.从冷冻包子的加工过程入手,对包子制作工艺、冷冻储藏、制熟及复热等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并探讨加工过程中水、蛋白质和淀粉三因素的变化对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冷冻包子的品质改良及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冷冻包子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拼盘加热:肉类及蔬菜厚实的部分应该放在盘子的边缘处,容易加热的部分放在中心部位,以免加热不匀。微波炉加热过的食物都会丧失水分,所以一份食物每次吃多少就加热多少,不要反复加热。包子加热:可把包子装在微波炉适用的食物保鲜袋中,轻轻拧上袋口,略留一丝小孔出气。然后把保鲜袋放进微波炉,如果只热一个包子,高火30 s就可以了。如果包子的数量多,就酌情再多加热一会,但是切记时  相似文献   

16.
餐厅     
《中国烹饪》2014,(11):141-141
净雅荣膺“中国十大包子名店”称号近日,在中国饭店协会、湖北省商务厅和武汉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美食节上,净雅集团荣膺“中国十大包子名店”称号,净雅包子获封“中国特色包子”美誉。据悉,本届美食节以“餐饮回归本位,美食服务大众”为主题,为提升中国包子品牌,促进大众化餐饮连锁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发展,举办方还邀请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笼包、山东大包等特色包子名店和技艺传承人,通过企业文化展示、包子历史故事展示、包子技艺传承人现场表演制作和市民品尝互动等形式,展示中国包子文化,提升包子品牌。  相似文献   

17.
麻辣烫     
一天去食堂打包子,划卡机出了毛病,一下子划去25块3毛钱。卖包子的哥哥鼓捣了半天也加不回去,他可怜兮兮地说:“我记得你,要么,你以后常来,直到把多划的钱用完。” 我看他那个样子,也只好同意了。可怜我上顿包子下顿包子几乎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中国的点心,绝对少不了包子。全国各地有的包子薄皮馅大,当作主食;有的包子小巧精致,当作点心。中国名包何其多,每一种都有忠实的追随者。一只包子的进化史包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当时的文学家束皙在《饼赋》中这样写道:"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这里的"曼头"就是"馒头",也就是现在的包子。不过,关于包子起源更流行的说法,源自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相传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班师回朝,遭遇恶劣天气被困泸水,需要49颗人头祭祀方可渡河。  相似文献   

19.
张胜文 《烹调知识》2011,(13):66-67
关东家常包子品种很多,主要可分为普通包子和风味包子两大系列。这里暂介绍几款普通品种。在关东,虽说饺子好吃,但包子也绝不逊色。不信您就随着我的文字引领,保证让大家品尝到味美可口的包子。  相似文献   

20.
聊包子     
新疆的烤包子,维语叫"皮提曼塔",用鲜嫩的肥羊肉与"皮牙子"(洋葱)剁成馅;半发酵的麦粉为皮,捏成椭圆形.放入馕坑中烤熟.在乌鲁木齐的大饭店里,则用烤箱.中间还要拉出烤盘.在包子上刷一层素油.烤熟的包子外皮金黄,皮薄,肉嫩,油多,脆香.在乌市我有一位学生经营了一家颇具规模的饭店.他请我吃的薄皮烤包子选料严格,制作精美,口味独特,在内地很难吃到这么地道、具有西域风味的包子.另外,还有一种是放在烤肉串的炭火槽子上烤的包子,用扦子从包子中间穿过,滚动烧烤,维语叫"帕尔木丁",吃起来有一种烟熏的味道,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