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TD-SCDMA标准研究人员认为采用智能天线核心技术后可以克服TDD模式的步行移动通信系统特征。文章从智能天线同时形成多个发射方向波束的可能性出发证明:在CDMA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时,无法同时形成多个同频点不同方向的定向发送波束,不可能产生CDMA方式所要求的空分多址作用。此外还从TD-SCDMA的系统特征、智能天线的定向发射方向图、方向性线阵智能天线的合理性等方面讨论了智能天线在TD-SCDMA标准中的不可用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TD-SCDMA系统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同步CDMA以及动态信道分配等的分析,阐述了TD-SCDMA系统对比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更高的频谱利用率,突出了其作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在技术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时延角度扩散信道中TD-SCDMA系统下行波束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D-SCDMA系统最重要技术特征是智能天线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时延和角度扩散及天线结构的时空间信道信道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下行链路智能天线的波束加权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有效克服多径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频谱利用率;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前提下,成倍提高系统容量和带宽利用率。将两者结合的MIMO-OFDM系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信道估计在提高该系统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主要介绍MIMO-OFDM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半盲信道估计和盲信道估计。  相似文献   

5.
多入多出(MIMO)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利用多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无须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送功率的情况下,可以使信道容量成倍提高,还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误码率,极大提高频谱利用率。文中介绍了MIMO技术,包括MIMO的优点、国内外对MIMO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重点等。  相似文献   

6.
TD-SCDMA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讯标准,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和智能天线技术的公众陆地移动通讯系统,也是唯一采用同步CDMA(SCDMA)技术和低码片速率(LCR)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该技术同时采用了多用户检测、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成本低、上下行不对称信道和适用于不对称业务等特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移动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TD-SCDMA上行链路传输中获得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提出了一种上行链路的发送和接收方案。发送端采用准同步CDMA加QAM调制,扩频序列采用优选相位的Gold序列,该序列在一定时延范围内具有良好的互相关性。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抵消的方法去除或抑制很严重的多用户干扰,该方法实现简单,适合瑞利衰落信道。仿真结果说明采用这种发送和接收方案后,在应用智能天线抑制多径后,只要用户间的时延控制在3/8个chip之内,误符号率(SER)性能就几乎与单用户界(SUB)一致,频谱利用率可以达到4 bit/s/Hz。  相似文献   

8.
TD-SCDMA系统最重要技术特征是智能天线技术。本文基于时延和角度扩散空间信道模型,提出了一种下行基站联合优化波束和发射功率的智能天线技术。  相似文献   

9.
TD-SCDMA智能天线系统原理、实现及现场测试方案浅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 TD-SCDMA系统的智能天线性能仿真 4.1有无智能天线的比较 仿真条件: 下行; 用户数:4; 业务类型:AMR 12.2kbit/s; 基站天线:8天线,均匀线阵; 功率控制:关闭; 信道模型:Outdoor To Indoor A 3km/h. 仿真结果:见图10.  相似文献   

10.
瑞利衰落信道采用组合发射机SC/接收机 MRC的MQAM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光球  曹晓波 《电子学报》2003,31(7):1080-1082
日益增长的无线业务需求要求提高衰落信道上无线通信的频谱利用率.本文研究一种使用组合发射机SC/接收机MRC(SC/MRC)的MQAM方案,推导其在平坦瑞利衰落信道上的误符号率,分析无线信道时变特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组合空间分集方案可以通过调整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数目来获得比传统接收机分集接收更大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11.
TD-SCDMA标准的出现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的庞大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了TD-SCDMA标准的技术特点、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前景,并对其它两种3G技术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蜂窝移动通信、因特网和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对无线通信的容量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但无线通信可利用的无线频谱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大容量、高速率的需求,提高频谱利用率,学术界提出了多天线发送和多天线接收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概念。理论研究表明,MIMO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信道的容量。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中,采用自适应调制编码(AMC)技术能提高下行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文章信道编码采用Turbo码,将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应用于VBLAST系统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和容量.因此系统能选择调制编码方式和信道编码方式,又能对抗衰落引起的突发错误.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表明:自适应调制编码的VBLAS...  相似文献   

14.
TD-LTE基站智能天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天线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移动通信系统高容量、高频谱效率的重要手段.LTE系统引入了多向多天线技术,并定义了多种多天线的工作模式,其中基于非码本预编码的智能天线是TD-LTE的核心技术,可以充分利用TDD的上下行信道互易性,显著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本文从理论上给出了2天线及8天线在TD-LTE系统性能上的差异,并且分析了8天线智能天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从广播信道的无功率加权、下行链路质量估计补偿、SRS协调发送、多用户配对算法优化、接收机性能增强等角度对智能天线的产品实现进行优化,可提升性能10%~30%.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迅速发展给系统带来的容量压力,使得如何高效率的利用无线频谱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智能天线技术被认为是目前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的概念,以及它在提高无线系统能力(容量、覆盖和新业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由于目前3G是我国在通信系统应用研究方面的重点,因此本文的后续部分对智能天线技术在3G各种通信制式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讨论。除了TD-SCDMA已经将智能天线的应用列入标准化以外,文章中引用了一些在FDD情况下应用智能天线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说明了该技术在WCDMA和cdma2000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WCDMA和TD-SCDMA系统优化的一般过程,详细讨论了TD-SCDMA和WCDMA在切换、信道分配、室内覆盖不同及TD-SCDMA由智能天线的引入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指出无线网络优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多用户辅助的TD-SCDMA下行信道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卿朝进  唐友喜  邵士海 《电子学报》2010,38(4):934-0938
 在TD-SCDMA下行链路中,某一特定下行用户会收到所有下行用户的训练序列,利用这一特殊性,提出了一种多用户辅助的下行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同一时隙所有下行用户信道估计窗内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抑制由干扰(噪声)贡献的信道响应;然后将预处理后的各信道估计窗内的信道响应加权合并,增强当前用户信道估计窗内信道响应的信噪比。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能有效改善TD-SCDMA下行链路的信道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8.
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对TD-SCDMA网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芬  陈岩 《信息通信》2007,20(3):34-37
智能天线(SA)和联合检测(JD)都已经被纳入3G系统的关键技术体系中,但只有TD-SCDMA第一次在CDMA通信系统中实现了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的有机结合.文章拟从干扰的角度分析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的使用对TD-SCDMA网络性能的影响,得出TD-SCDMA系统的码道受限特性,并提出初步的码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所能找到的与CDMA系统智能天线(SA)应用有关的资料都错误地认为:一副SA可以在一个载波上同时实现多个CDMA码道的定向发送。文章利用SA即相控阵天线定向发射的基本原理和SA的虚拟实验,证明了以上这种观点的不可实现性。TD-SCDMA标准和系统中的SA设备是建立在上述错误理论基础上的产物,因此它们不可能实现同时隙内多个码道的定向发送。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Large-scale MIMO)系统具有极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能量效率,是5G关键技术之一。结构化子空间追踪算法(SSP)采用一种非正交导频并结合无线信道的空时相关性,可以较精确地估计来自基站端大量发送天线的多个信道,针对该算法需要信道稀疏度作为先验条件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分块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BASMP)。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在性能上与SSP算法相当,而且同时还能准确地估计信道的稀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