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演进(LTE)系统代表了UMTS标准的最新发展方向,作为一种纯分组系统,它具有全新的无线接口和体系结构,其频谱效率是HSDPA/HSUPA的2倍。文章分析了LTE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提出了LTE系统用户安全的体系结构,给出了IP网络的NDS体系结构,介绍了IMS AKA工作流程,并描述了终端和P-CSCF之间的安全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探讨3GPP IMS与PSTN互通中的地址转换问题。讨论了IMS对用户的标识和用户的编址,介绍了IMS编址特点,并与PSTN的编址进行了比较,阐述了E.164全球号码及其到URI的映射机制ENUM,最后介绍了IMS与PSTN之间地址转换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IMS网络安全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武 《电信科学》2008,24(1):47-49
基于IP的IMS网络,面临着与互联网类似的各种安全威胁.本文介绍了目前备受关注的IMS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的威胁,分析了IMS的安全机制以及A-IMS对IMS网络安全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韩庆绵 《无线电工程》2012,42(5):5-7,11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被业界认可的实现移动和固定网络融合的理想方案。介绍了IMS的业务体系架构、初始过滤准则(iFC)和基于IMS的业务提供技术,并在实际的系统中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触发机制保证用户发起IMS呼叫时能够正常使用IMS业务体系结构中所提供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传统电信系统中非法窃听、业务盗用、计费欺骗等常见业务安全问题在IMS系统中仍然存在,针对目前 IMS 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需求,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集成、融合、兼容等特征的 IMS 系统的安全防护框架,以解决标准IMS通信系统通常采用叠加式安全防护手段存在的效率、可用性等问题.并从IMS系统的用户接入安全、业务控制实体安全、端到端用户媒体流的安全等多方面介绍了一体化安全防护框架的实现初步设想,为IMS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IP多媒体子系统(IMS)架构及融合应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运营商引入IMS所面临的软交换平滑演进、会话启动协议(SIP)兼容性、用户接入及数据库融合、网络运维等五类问题,分析了当前主流的IMS解决方案,并从运营角度探讨了IMS技术下的业务融合策略,运营商在了解IMS特有的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引入IMS,并按阶段有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体系结构及其特点,结合IMS的业务支持和基于IMS的增值业务,分析了IMS系统对移动增值业务的驱动能力。在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和保护运营商现有投资的基础上,针对移动运营商引入IMS系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移动运营商在网络演进的大趋势下应做的准备提出建议,为运营商制定网络演进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3GPP IMS(IP多媒体子系统)的网络架构支持固定网络接入需求和未来网络的各种业务需求,有利于实现未来固定、移动网络在核心业务控制层的共享和融合,并提供对高层多种业务的支持,这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分析了IMS中的会话管理与路由原理,描述了HSS(归属用户服务器)的功能,给出了IMS中的主要业务要素,介绍了IMS中的互通元件,最后给出了IMS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IMS网络的安全目标,对IMS网络中常见的安全威胁进行综合分析,详细介绍了窃听攻击等7类攻击并分析其原理。为提升IMS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解析模式的安全测试方法,为保证IMS网络的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提供丰富、便捷、质优价廉的业务是3G移动通信系统成功商业运营的关键,因此建立先进、高效、灵活的业务平台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IMS的基本含义及功能,重点论述了基于IMS的3G移动通信业务平台的体系架构,讨论了基于IMS域的3G移动通信业务的实现和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洋  方桂彬 《中国通信》2010,7(1):108-114
IP多媒体子系统(IMS)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全新体系框架,同时也是全IP网络发展的终极目标。这种框架为移动应用融合语音、视频和数据服务。IMS采用SIP作为主要信令机制,并覆盖于IP网络之上。鉴于其所处的全IP环境以及以SIP为基础的设计架构,IMS在核心网层和应用层面都呈现出了多种安全挑战。本文对IMS的体系框架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挑战做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3GPP IMS研究     
基于3GPP IMS的网络架构支持固定网络接入需求和未来网络的各种业务需求,有利于实现未来固定、移动网络在核心业务控制层的共享和融合,并提供对高层多种业务的支持,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3GPP IMS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3GPP IMS的业务模型与业务提供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息化以及对通信要求的提高决定了下一代网络(NGN)的产生。软交换和IP多媒体系统(IMS)是下一代网络融合中两个重要技术,它们属于NGN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NGN的定义和特征,然后介绍了软交换和IMS的概念及基本系统结构,对软交换和IMS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网络融合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IMS所具有的特性,探讨了IMS相对于软交换所具有的优势,并阐述了IMS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IMS业务部署面临着防火墙穿越的问题,对IMS网络防火墙穿越STG实现方案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针对运营商现阶段网络条件对STG功能的部署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R5版本后,3G核心网分成了CS(电路交换)域、PS(分组交换)域和IMS(IP多媒体子系统),因此IMS需要与CS域以及PSTN等传统网络进行互通,以实现各种业务。本文介绍了IMS的体系结构,分析了IMS与CS域的互通结构以及相应的互通网元。并通过具体的会话建立和会话释放信令流程,重点探讨了IMS与CS域互通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现网PSTN面临的服役年限长、功能及占地面积大、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入手,通过对IMS网络迁移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分析通过IMS承载PSTN长途话务的方案,并且探讨迁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IMS的IPTV 架构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有IPTV架构与IMS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IMS的IPTV架构并进行了阐述。对IPTV业务的控制管理、计费和业务安全等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业务安全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19.
IMS与CS/PSTN互通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GPP提出了IMS后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传统的网络又在现实生活中拥有大量的用户,二者之间必须实现有效互通.文章主要探讨3GPP IMS与CS/PSTN互通的可行性.主要讨论了互通应用的场景,分析了互通的架构,介绍了必备的网络元素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功能.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体的会话过程,并且详细地分析了一个典型的互通的信令流程,说明两者在现有的协议基础之上完全可以实现互通.  相似文献   

20.
为提供基于IP的传统语音业务和其他新型移动多媒体业务,UMTS R5版本中引入IP多媒体子系统(IMS)。在介绍IMS的体系框架、网元和接口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IMS多媒体会话中的SIP信令流程,并针对IMS的Qos问题、安全机制和业务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