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诱发油菜结瘤固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果胶细菌处理油菜幼根,使花生根瘤菌侵入油菜根部并结瘤。试验结果表明:根瘤菌侵入油菜根细胞,形成含根瘤菌的根瘤,结瘤率为31.25%。从这些根瘤中分离出的菌株能回接到原寄主。血清学方法测定,油菜根瘤分离物与原接种的根瘤菌起凝集反应。根瘤石蜡包埋切片观察,根瘤细胞内充满了细菌。根瘤固氮酶活性为0.17-3.43nMC2H4/株小时,酰脲丰度为0.10%-3.58%。  相似文献   

2.
针对细菌引起的腌制水产品中生物胺残留问题,胺以传统工艺腌制的咸鳓鱼为对象,利用组胺菌筛选培养基,从不同腌制时期的咸鳓鱼样品中对产组胺微生物进行了筛选,通过16S r DNA测序完成了分离菌株种属鉴定,采用PCR扩增检测了分离菌株组氨酸脱羧酶基因携带情况,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了分离菌株发酵液中组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32株疑似产生物胺细菌,分布于3个属8个种。葡萄球菌属细菌是优势分离菌株,共计29株,以腐生葡萄球菌数量最多,共16株;24株分离菌株携带组氨酸脱羧酶基因; 23株分离菌株发酵液中测出不同浓度的组胺含量,产组胺菌发酵液组胺平均含量达38. 10μg/m L,其中,1株腐生葡萄球菌菌株发酵液中组胺质量浓度高达100. 21μg/m L,是分离菌株中组胺积累能力最强的菌株。咸鳓鱼生产中产组胺菌的研究,对评估咸鳓鱼的安全性,科学指导其发酵菌株筛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天祝、那曲、若尔盖、玉树、红原和玛曲采集的202份牦牛酸奶样品中,筛选出具有高降胆固醇特性的优良菌株。方法:选择MRS、M17和SL培养基(MRS培养基是培养乳酸菌的基础培养基,M17培养基和SL培养基均为分离乳酸菌的培养基,其中SL培养基为分离嗜酸性乳酸菌的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过氧化氢筛选阴性菌。根据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胆固醇,筛选具有降解脂溶性胆固醇能力的菌株,水溶性胆固醇法复筛验证菌株降解能力,16SrDNA分子生物学法鉴定其种属。结果:分离纯化后总计720株乳酸菌,所有菌株经初筛都具有一定的胆固醇降解能力,其中降解率在68%以上的菌株,共有52株,菌株BX39的胆固醇降解率高达90.05%;复筛发现菌株BT18胆固醇降解率高达96.26%;16S rDNA分子生物学法分析比对后发现,72株乳酸菌中有64株罗伊氏乳杆菌、4株乳酸片球菌、3株瑞士乳杆菌和1株植物乳杆菌。结论:罗伊氏乳杆菌BT18具有高降胆固醇特性,可作为后备菌株进一步的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传统分离方法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奶豆腐中初步分离纯化出33株疑似乳酸菌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比对分析,确定33株疑似乳酸菌的种属分别为德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分离纯化方法从中国北方4 个不同地区的20 份传统自然发酵泡菜样品中,分离得到435 株疑似乳酸菌,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株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到的所有菌株均为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6 个种共394 株,分别为莫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modestisalitolerans)、清酒乳杆...  相似文献   

6.
本土葡萄酒酵母的选育及发酵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天津地区采集的不同葡萄品种及葡萄园土壤中,分离出360株酵母,经过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16株为葡萄酒酿酒酵母菌株,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选育优良的本土葡萄酿酒酵母提供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32份土壤样本中的放线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通过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抑菌活性实验进行菌株初筛,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菌株16S rRNA和次级代谢相关基因,对活性菌株的代谢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32份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到169株放线菌,其中68株放线菌具有抗MRSA活性。活性菌株主要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且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98%的菌株有10株,卤化酶(Hal)基因阳性菌株占17.65%,聚酮合酶I型(PKS I)基因阳性菌株占36.47%,聚酮合酶II(PKS II)基因阳性菌株占61.77%,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阳性菌株占32.35%。表明黔北地区土样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具有从中发现放线菌新种和抗生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原料乳嗜冷菌分离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5份原料乳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嗜冷菌分离物16株,经微生物分类学性状特点鉴定,确定为假单胞菌10株,微球菌4株,产碱杆菌2株。由拮抗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5个Dienes型;经药敏试验表明,16株嗜冷菌分离物分别对3种药物(CFP、AKN、OXA)敏感,经方差分析,菌株问差异不显著;经系统聚类分析,16株嗜冷菌分离物可分成4个大类,均对GEN、CMP、EPY、TET等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以黄鹤楼酒业的优质窖泥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即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纯化法对窖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显微镜镜检手段对微生物做显色鉴定,通过对纯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进一步鉴定菌株的种属,通过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测定纯菌株发酵液中的己酸含量。试验结果为:筛选出1株高产己酸的功能菌并编号为Z-1,确定为硫胺素芽孢杆菌,单菌株发酵液中己酸总量达3.5 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产酸性脲酶菌株,通过酸性平板的初筛和中性平板的复筛,从土壤中分离到17株产酸性脲酶的菌株。通过比较它们所产酸性脲酶的活性,确定了产酶能力最强的菌株ZJU-5,发酵液中酸性脲酶活性可达(17.17±0.185)U/mL。为了了解该菌株的特性,通过生理生化方法及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ZJU-5进行鉴定,结果表明ZJU-5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我国南方大豆核心种质93份野生大豆和99份栽培品种对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流行株系(SC-3、SC-7)和北方大豆产区流行株系(SC-11、SC-13)的抗性。结果显示,栽培大豆樟潭大青豆对4个株系表现无症状,ZYD03715、ZYD04257、上饶青皮豆3份材料对除SC-7外的3个株系表现无症状,5份材料(ZYD04203、ZYIX)4856、82—16、82—24和渠县八月黄)对SC-3和SC-7两个株系表现无症状,另有8、2、4份材料分别对SC-3、SC-7、SC-13表现无症状。参试材料中,免疫、高抗和高感材料较少,中度抗性的材料所占比例较高;来自四川的17份材料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培方法在5种不同铵硝配比下,研究不同氮形态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铵硝配比对大豆植株生长、产量、生物固氮及氮效率等影响显著,随硝氮比例增加,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结瘤固氮及氮效率等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铵硝比25∶75处理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铵硝比25∶75≥0∶100〉50∶50〉75∶25〉100∶0。较高铵硝比(≥50∶50)严重抑制了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生物固氮的贡献率,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及氮素效率的降低。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并与铵硝比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铵硝比为25∶75时接种根瘤菌,氮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大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形成。研究结果对优化大豆水培营养液配方以及指导农田生产中氮素合理施用均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6~2007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210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共有16个生理小种,除以往报道的1~4号、6~11号生理小种外,又增加了5号、12~16号等6个新的生理小种。从主要生理小种在黑龙江省内各地的出现频率来看,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41.43%,其次是7号小种,为13.33%,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6.67%,占第三位。黑龙江省内大豆种植区主要以1号小种占优势,各地小种的组成和比例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分离了不同发生地粗柄羊肚菌的内生真菌,并采用常规形态学技术结合ITS序列分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从3个发生地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中,共分离出属于14个分类单元的16个内生真菌菌株,其中15个菌株为子囊菌或其无性型,仅1个菌株(高山被孢霉)属于接合菌门.毛壳菌为3个发生地共有的内生真菌,Lecanicillium fungicola var.aleophilum仅在四川绵阳和河南郑州采集的羊肚菌子实体中分离到,其他内生真菌均为发生地特异性种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河北主要进口转基因大豆口岸秦皇岛港及京唐港的45批次转基因大豆进行了16种转基因大豆品系筛查。结果发现,在45批样品中均检测到GTS-40-3-2品系;30批样品检测到MON89788品系,占所检测样品66.7%;14批样品检测到A2704-12品系,占所检测样品31.1%;2批样品检测到MON87701品系,占所检测样品4.4%;1批样品检测到MON87701×MON89788品系,占所检测样品2.2%;其他品系在所有45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到。通过对河北主要进口口岸转基因大豆品系方面摸底筛查,为我国转基因大豆品系进口管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以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PAT、ALS)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大豆(PAT1、ALS1)和当地主栽大豆中黄13为材料,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探讨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PAT1、ALS1相比,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度均在60%左右。PAT、ALS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H)与相应亲本大豆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测序结果表明,PAT、ALS与相应亲本大豆根际土壤中固氮微生物主要隶属于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不同处理下nifH基因与理化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AP)、硝态氮(NO3--N)对固氮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上结论表明,与PAT1、ALS1相比,两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芝麻黄花叶病株上分离得到花生条纹病毒2个分离物(Peanut stripe virus sesame isolate,PStV-sel和PStV-se2)。提取感病芝麻叶片的总RNA,RT-PCR扩增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印基因含有861个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2.4kDa的蛋白。2个株系cp基因与PStV其它株系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94.4%~99.9%,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3.7%~100%。株系间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芝麻PStV分离物与中国其它寄主来源的PStV株系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18.
从山东省多地采集的花生茎腐病株上分离到15个茎腐病菌株,选取6个典型菌株,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表明,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确认供试6个菌株为同一种病原菌,与Gen-Bank中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Diplodia的同物异名)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根据6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结果及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将山东花生茎腐病的病原鉴定为棉色二孢菌(Diplodia gossypina)。  相似文献   

19.
本文比较了不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对大豆田除草剂氯嘧磺隆的耐药性,并且对抗性菌株中靶标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TR-H为抗性菌株,其ALS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菌株。酶学特性分析显示,TR-H菌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84h,最佳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为7.3,酶反应的初速度范围为0~60min。以丙酮酸钠为反应底物时,其米氏常数(Km)为39.41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232.2μg/mL·h。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尖孢镰刀菌胡麻专化型菌株进行鉴定、聚类分析和遗传变异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方法和ITS序列分析,确定6省区96株菌株为尖孢镰刀菌。采用ISSR(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对这96株菌株进行分析,12条引物共扩增出800个条带,多态率条带数为797条,多态率为99.62%;在相似性系数为0.88处,96株供试菌株被分为5个类群。聚类结果表明,胡麻枯萎病菌种内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且ISSR类群与地理来源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