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俊 《食品科学》2002,23(12):23-27
本文研究了葡萄种子的微波干燥和空气干燥法对葡萄种子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葡萄种子油中各种维生素E单体的影响。微波处理提高了油的产率,增加了油的粘度、降低了色素含量(K410和K670值)、醇洗葡萄种子去单宁降低了油色素值。葡萄种子的热处理,提高了葡萄种子油中主要维生素E单体γ-母育三烯酚和α-母育酚、β-母育酚、γ-母育酚的含量,降低了δ-母育酚的含量,葡萄种子去单宁后大大降低了生育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了在由葡萄种子生产油的过程中使用微波加热对油质量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波对植物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菜籽油、芝麻油、粟米油三种特种植物油进行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处理,与不加热时的样品进行比较,并分别检测其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了微波加热对其品质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油脂中添加VE对其加热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种植物油中的雏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可能的抗氧化成分做了定性定量分析。并结合自由基清徐试验和加速氧化试验。探讨了这些微量物质在油脂氧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油中微量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导致了植物油抗氧化能力各异。比如月见革油和玉米油都有着较好的由由基清除能力。而油茶籽和松子油的则相对弱一些。多酚含量最高的橄榄油的氧化诱导时间长达14h。  相似文献   

4.
微波对植物油中维生素E抗氧化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桂英  李琳 《食品科学》1998,19(2):15-17
阐述维生素E结构的及其抗氧化机理,综述微波作用下植物油中维生素E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南瓜籽烘干和烘炒工艺对南瓜籽油中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南瓜籽油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烘炒南瓜籽油(P 0.05)。木犀草素是南瓜籽油中的主要酚类物质。同一热处理工艺下,维生素E、总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类胡萝卜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对酚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采用烘干南瓜籽榨取的南瓜籽油营养价值更高,功能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7,(6):35-39
分别以带皮、碱法脱皮、酶法脱皮芝麻为原料,制作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对香油的指标和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确定脱皮对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皮芝麻香油与带皮芝麻香油相比,氧化稳定性较差,而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品质较好;脱皮芝麻蛋白比带皮芝麻蛋白的蛋白提取率高约4℃,吸油性高约0.5g/g;酶法脱皮芝麻蛋白与碱法脱皮芝麻蛋白相比,除乳化稳定性低一点外整体品质基本相同。综合分析,脱皮对芝麻香油的品质有明显改善,对芝麻蛋白的品质有少量改善,碱法脱皮芝麻香油和芝麻蛋白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楸树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楸树种子油中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组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种子油中生育酚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对脱脂种粕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楸树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以亚油酸、a-亚麻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7.37%;含有菜油甾醇(21.52%)、豆甾醇(4.43%)和β-谷甾醇(74.05%);含有132.58 mg/100 g的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88.84 mg/100g)比α-生育酚(43.74 mg/100g)含量高近2倍。种粕中含有4种黄酮类成分,其总黄酮含量为9.39 mg/g DW,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充分利用楸树种子资源,提高楸树的经济价值和开发高效植物源类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异丙醇与不同烷烃组成的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浸提效果发现,环己烷的浸提效果仅次于正己烷,但从经济角度考虑,采用异丙醇和环己烷作混合溶剂对冷榨脱皮菜籽饼进行浸提研究.改变浸出料液比、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浸出时间和次数,在62℃的条件下进行浸出,对浸出粕中的残油率、浸出杂质进行检测,得出异丙醇和环己烷混合溶剂浸出冷榨脱皮菜籽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1,异丙醇和环己烷的体积比3:1,浸出时间60 min,浸提次数1次.粕中残油为0.74%,二次浸提粕中残油降为0.20%.  相似文献   

9.
大豆脱皮工艺及其对大豆取油工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豆脱皮不仅是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生产低温豆粕必要的前处理工序,也应在生产高温饲用豆粕的大豆浸出取油工艺中推广应用。其目的是,提高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浸出设备的处理量,降低湿粕的含溶量和残油量,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改善油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黑果枸杞油中脂肪酸、植物甾醇组成及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果枸杞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0%,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7.9%、67.6%和4.0%;植物甾醇由β-谷甾醇、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组成,总含量为489.2 mg/100 g;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0.3 mg/100 g和46.3 mg/100 g。黑果枸杞油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新型植物油。  相似文献   

11.
Demand for oil extracted by cold press, such as rapeseed oil, is increasing, but oil extraction yield, and nutraceuticals content are lower for cold pressed oil, compared with oil extracted by solvent. In this study, rapeseed was treated with microwave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enhancing oil extraction yield, oxidative stability and nutraceuticals content. Rapeseed was pretreated with microwaves for two different times (2 min and 4 min) and oil was then extracted with a pres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il was also extracted from untreated rapeseed by solvent and press. Results showed that solvent-extracted oil had the highest phytosterol content. Microwave pretreatment of rapeseed can increase the oil extraction yield (by 10%), phytosterols (by 15%) and tocopherols (by 55%) of the oil extracted by press. Oil extracted from untreated rapeseed by press had the lowest oxidative stability (1 h); this was increased to 8 h by pretreatment of rapeseed with microwaves. Therefore, from the obtained results, it is advisable to treat rapeseed with microwaves before extraction by oil press, because it gives a relatively good recovery of oil, with a high amount of nutraceuticals, and can produce oil with a longer shelf life and enhanced value.  相似文献   

12.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可显著提高压榨出油率,但压榨后的饼粕中仍残留油脂,可采用浸出法提取饼中残油。为比较压榨油和浸出油的主要理化品质,在2450MHz、800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油菜籽预处理0~7min,冷却至室温后压榨制油,继而对饼粕中残油用正己烷萃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压榨和浸出的制油方式对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水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压榨油和浸出油的酸价、p-茴香胺值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氧化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浸出油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高于压榨油。压榨油水分含量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浸出油的则减少,压榨油水分含量高于浸出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色泽(罗维朋比色)随微波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浸出油色泽更深;加热试验(至280℃)中压榨油无析出物,而浸出油产生絮状析出物。由此可见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仅需水洗、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满足国家标准,浸出油则需要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菜籽油进行不同温度(210℃、230℃、250℃、270℃)、不同时间(60 min、80 min、100 min、100 min)的常规脱臭及双温脱臭(190℃/50 min+230℃、240℃、250℃、260℃、270℃/30 min),检测脱臭前后菜籽油中多环芳烃(PAHs)、3-氯丙醇酯(3-MCPD酯)、缩水甘油酯(GEs)、维生素E、植物甾醇、反式脂肪酸含量,分析研究不同脱臭工艺和脱臭条件对菜籽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脱臭工艺中,随脱臭温度升高和脱臭时间延长,PAHs脱除率提高,苯并芘(BaP)脱除率10.04%~45.08%;在适度脱臭条件下(230℃、60~120min),3-MCPD酯含量升幅均在0.3 mg/kg之内(从0.5升高至0.73 mg/kg),GEs含量升幅均在0.9 mg/kg之内(从1.19升高至2.04 mg/kg);230℃/60 min维生素E损失率为13.09%,230℃/120 min甾醇损失率15.86%,反式脂肪酸含量升高0.51%。采用190℃/50 min+260℃/30 min的双温脱臭工艺,BaP脱除率为36%;190℃/50 min+230℃/30 min双温脱臭后,3-MCPD酯和GEs含量为0.74、0.87 mg/kg,维生素E和甾醇损失率分别为7.20%、3.47%,未有反式酸生成。与单温脱臭工艺相比,双温脱臭对提升菜籽油综合品质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催熟与微波技术对油菜籽进行预处理,测定不同条件下低温压榨菜籽油的质量指标,旨在从生产和加工角度探讨两者对菜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熟使菜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降低,对脂肪酸含量有影响,V_E和植物甾醇含量降低,总酚含量略有增加;微波使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而对其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P0. 05);微波提高了未催熟和催熟油菜籽低温压榨菜籽油中V_E、植物甾醇、总酚、canolol的含量;催熟油菜籽所得菜籽油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均高于未催熟油菜籽,且两者经微波预处理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氧化诱导期(IP)显著升高,分别为未微波处理的14. 6~15. 2倍、13. 0~16. 3倍、1. 3~1. 8倍,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氧化稳定性。由此可见,合理催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菜籽油品质,而微波预处理在改善油脂品质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制备不同风味品质的菜籽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感官风味品质评价、电子鼻分析、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GC/MS)等手段,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菜籽油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能输入总量和输入强度均影响菜籽油感官风味品质;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浓香菜籽油与非浓香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具有相似性;非浓香菜籽油主要风味物质有23种,包含醛类物质7种、硫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2种、酯类物质2种、杂环类物质2种、烯烃类和酚类物质各1种,为非浓香菜籽油提供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和花香味等风味;浓香菜籽油中主要风味物质有13种,包含硫类物质5种、杂环类物质3种、醛类物质2种以及酚类、醇类和酸类物质各1种,主要赋予浓香菜籽油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等风味。综上,微波预处理技术对菜籽油的风味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波能的输入,菜籽油风味由主要以硫苷降解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脂香味、青草味、花香味,转变为以硫苷降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氧化挥发物为主导的辛辣味、烤香味、焙烤味和脂香味。  相似文献   

16.
向菜籽油中分别添加茶多酚、迷迭香、TBHQ做抗氧化剂,进行32 h连续煎炸油条实验,对不同煎炸时间所取油样的酸价、总极性组分(PC)含量及PC中分解产物和氧化聚合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空白煎炸油样进行对比,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菜籽油煎炸稳定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炸结束时,添加茶多酚、迷迭香、TBHQ及空白油样的酸价从煎炸初始的0.1 mg/g分别上升至1.4、2.2、2.9、4.5 mg/g,PC含量从3.90%分别上升至28.62%、46.01%、46.64%、25.8%,PC中分解产物总量从2.23%分别增加至2.69%、3.86%、4.81%、4.26%,氧化聚合产物总量从1.99%分别增加至28.50%、42.16%、41.94%、21.55%,其在PC中的占比由47.88%分别增加至91.44%、91.77%、89.91%、83.50%。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明显抑制菜籽煎炸油的酸价升高,但对PC升高没有抑制作用,甚至对PC中氧化聚合产物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为提高油莎豆的贮藏稳定性,采用微波对油莎豆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冷藏(4 ℃)和常温(20~31 ℃)贮藏条件下油莎豆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其油脂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伴随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贮藏或冷藏过程中,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及油莎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均呈一定增长趋势,微波预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莎豆的水分含量、脂肪酶活性和油莎豆油的酸值;常温贮藏和冷藏120 d后,704 W 处理270 s制备的油莎豆油的酸值(KOH)小于4 mg/100 g,显著低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油莎豆油,满足国标(GB 2716—2018)的要求;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油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油莎豆油中生育酚和总酚的含量,其分别在400 W处理270 s、704 W处理210 s时达到最高,为41.70 mg/100 g和10.21 mg/100 g;经微波预处理后,油莎豆油植物甾醇含量总体较空白组有所降低,但保留率在73.05%以上。综上,微波预处理对油莎豆的安全贮藏及其油脂中脂质伴随物的溶出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火麻仁油组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83%,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0.93%、58.79%和20.11%,亚油酸和亚麻酸搭配的比例更为合理,且维生素E总含量高达537 mg/kg,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油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传统蒸炒和微波加热对黑花生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对原料花生仁和成品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及锌元素等安全和质量指标的影响;详细分析了二滤黑花生油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微波烘烤与传统蒸炒相比并未显著降低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a]芘的含量,而对于花生仁中的锌元素具有更高的保留效果。微波烘烤的黑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吡嗪类占比68.00%~79.31%,醛类类占比8.52%~19.16%;微波烘烤与传统蒸炒2种加热方式对黑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类别产生影响不大。微波不均匀性会导致少量花生产生焦糊现象,因此在替代传统蒸炒工艺用于热榨花生油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微波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将芝麻水分含量调节为5个梯度,在不同微波预处理时间下制得芝麻油样品,对其芝麻木酚素含量、酸值、茴香胺值、氧化诱导时间、脂肪酸组成、生育酚含量、有害物质(多环芳烃和杂环胺)含量及感官品质进行了分析,探究芝麻水分含量和微波预处理时间对芝麻油中芝麻木酚素含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条件下制得的芝麻油芝麻酚含量较高,芝麻油酸值符合国家标准限定要求,氧化稳定性较强,有害物质杂环胺和多环芳烃含量处于适当的可控水平,同时兼顾了芝麻油的固有风味,消费者的喜爱度较高。综上,高芝麻酚芝麻油的最适微波预处理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6 min,芝麻水分含量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