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酸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又称肌醇六磷酸酶,可以分解肌醇六磷酸,而后者是植物体内主要的磷酸储存形式。在动物的饲料中加入微生物植酸酶来取代无机磷酸盐饲料,有助于减少单胃动物磷的排泄。应用植酸酶可以减少高达50%的磷的排泄,很明显这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利的。植酸酶添加剂有助于提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植酸酶不仅可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同样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矿物质吸收和改善食品加工技术上。几乎所有的植酸酶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近十年,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植酸酶。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植酸酶的研究业已起步,关键是由发酵液中成功提取出所需产品。  相似文献   

2.
米曲霉能分泌植酸酶,如制曲中添加一定量植酸,经植酸酶降解产生肌醇和磷酸,肌醇激活酶系,从而提高米曲霉的酶活力。(一平  相似文献   

3.
胡彬  柴程  战虎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0):119-122
通过酶法降解米糠中植酸,植酸酶能将植酸及其二价盐类菲丁水解生成肌醇。以酶用量、酶解时间、p H值、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以代谢产物肌醇含量为判定依据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以得出较优组合。通过试验得出四因素对植酸酶酶解植酸所得的肌醇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酶用量p 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植酸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60 U/g,反应时间20 min,p H值4.0,反应温度55℃。验证试验测得肌醇含量为66.21 mg。酶解法反应条件温和、耗能低,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能将植酸水解成肌醇衍生物,并释放出无机磷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和比活性是决定其潜在应用价值的2个关键因素。该研究从植物乳杆菌中克隆到了具有233个氨基酸残基、高活性的植酸酶基因(LpPHY233),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水平的异源表达,其表达水平是植物乳杆菌的800倍。基于理性设计的结果,通过二硫键工程显著提高了LpPHY233的温度特性和催化性能。突变体LpPHY233S58C/K61C的最适反应温度较LpPHY233提高了15℃。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pH特性和动力学参数,在食品加工和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为植酸酶的进一步分子修饰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OH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相似文献   

6.
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OH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相似文献   

7.
在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的工艺中,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烧碱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水解液最后用CaCO3溶液破坏水解平衡的原理辅助水解,从而制得得率高达11.5%的肌醇。  相似文献   

8.
李波 《食品工程》2007,(2):18-19
植酸酶是能够水解植酸盐的主要作为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应用的一种磷酸酶,降低食品中植酸盐含量能够增加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近年来,植酸酶不断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在食品生产中加入植酸酶,除了能提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还能改善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植酸酶在面包加工、植物蛋白分离物的生产和谷物糠的分馏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以脱脂米糠为原料提取肌醇的工艺中,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植酸,再用Na OH溶液洗脱,得到植酸钠溶液,采用植酸酶阳离子激活提高酶活后催化植酸钠水解,获得肌醇溶液。对肌醇溶液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既可淡化产品颜色,又能有效去除各种杂质离子。研究表明,用阶梯式阳、阴、阴、混合树脂柱进行离子交换,净化效果理想,树脂再生易行。交换液的流速为300~400 m L/min。  相似文献   

10.
植酸酶是能够水解植酸盐的主要作为单胃动物饲料添加剂应用的一种磷酸酶,降低食品中植酸盐含量能够增加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近年来,植酸酶不断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中。在食品生产中加入植酸酶,除了能提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还能改善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目前,植酸酶在面包加工、植物蛋白分离物的生产和谷物糠的分馏中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