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新型的谐波及无功动态补偿装置。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中功率开关管死区的存在对其补偿性能产生消极影响。根据双极性调制模式下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主电路的工作过程分析了死区效应对补偿性能的影响机理。讨论了无死区控制的可行性,提出将无死区控制应用到有源电力滤波器中,设计了无死区控制逻辑电路,从而避免死区电路的设计,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时消除了死区效应对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性能的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开关管的寿命,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无死区控制策略可以推广到三相APF系统以及单极调制模式下的APF装置中,对今后APF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工程项目中出现的问题,以一种新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为例,分析了死区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对补偿谐波电流幅值、相位的影响,以及所导致的零电流钳位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仿真研究与实验结果均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庄茂东  李晓迅 《低压电器》2012,(4):44-47,59
为了防止逆变器同一桥臂上、下两个开关器件发生直通故障而设置的死区时间使得逆变器无法对指令电流实现精确跟踪,影响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补偿效果,对死区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空间矢量控制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脉冲直接补偿方法。该方法能够精确地消除死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Matlab建立APF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死区效应问题,在三电平APF等效开关电路的基础上,从死区效应生成原理出发,结合三电平开关状态方程,推导出死区时间与电流跟踪误差之间的线性关系,阐释了死区时间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死区补偿方法,给出了补偿方法的控制原理图,并从控制系统的闭环特性角度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对比了无死区系统与死区补偿系统的性能,发现后者具有更好的稳态性能。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抑制死区效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PAPF)主电路IGBT管的死区效应对滤波装置滤波效果的消极影响,研究了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的死区效应及其补偿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规则采样算法的脉宽调制(PWM)和通过电流极性判断的电流反馈型死区效应补偿策略.对设计出的样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设计方案是有效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由它提供的补偿电流可以有效地消除负载中的谐波电流,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即使在电路参数变化时,也能自动地产生相应的补偿电流。  相似文献   

7.
电力有源滤波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静 《电气开关》2004,42(5):12-15
介绍了电力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类型,阐述了电力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方法,对我国发展电力电子和有源滤波器技术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的死区效应与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解决死区存在造成逆变器输出波形失真的问题,研究了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的死区效应及其补偿方法。因PWM控制技术产生谐波效率较高,幅值较小,波形接近正弦波,故被广泛采用在有源滤波器(APF)的控制中,但实际应用时,因死区存在使逆变器输出的补偿电流波形在幅值和相位上产生偏差。故提出了电流反馈型死区补偿方法,它有效地解决了死区给有源滤波系统带来的补偿效果降低问题。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采用定频积分控制(Unified Constant-frequency Integration Control,UCIC)摆脱了先检测无功电流,然后根据检测信号产生补偿电流的传统控制方法,简化了APF结构,降低了成本。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的三相三线AFP可有效消除谐波,提高功率因数并可补偿供电点的电压波动。  相似文献   

10.
APF逆变器中死区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作为一种输出谐波的电力电子装置,其主电路中功率器件死区的存在将对整体的滤波补偿效果产生消极影响。从幅值和相位上分别对死区效应在谐波电流输出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死区补偿方法。通过对输出电流方向的判断,在一种新的改进规则采样法基础上进行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抵消死区效应对输出产生的消极影响,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相并联型有源滤波器,从能量守恒角度提出一种将周期离散控制技术和数宁锁相环技术应用于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的策略.设计了基于DSP-ARM的全数字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运算速度快,能跟踪和补偿频繁变化的负荷谐波.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并联混合有源滤波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针对变电站需要在滤除谐波的同时进行无功补偿的工程要求,对目前常用的并联混合型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谐波注入式电路,进一步减小了有源滤波部分的容量,达到了工程应用的目的。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滤波原理、控制器结构和大功率逆变器的实现。该装置已在220kV变电站挂网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滤波效果较好、可靠性高,而且性能价格比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工程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新型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频带较宽和基于基波磁通补偿的有源电力滤波器保护相对困难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新型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将一个具有低漏抗的变压器一次侧并联在电力系统和谐波源两端,检测变压器一次侧的基波电压,以该基波电压作为参考信号,通过电力电子逆变器产生一个基波电压源施加到变压器二次侧,调节施加到二次侧的电压源的大小可以使并联变压器对基波呈现为一个可调电抗器来实现无功补偿,同时对谐波呈现为低阻抗,自动起到了滤波的作用。该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系统结构和控制简单、保护方便、控制器更容易设计、多功能、易用于高压系统等特点。文中还分析了减小变压器漏感的方法、三相系统拓扑、系统控制策略、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与基于基波磁通补偿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提出了一种计算补偿参考电流的检测控制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DSP的数字化控制系统 ,并进行了实验研究 ,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唐欣  滕本科  涂春鸣 《高电压技术》2012,38(6):1480-1485
有源电力滤波器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需为负载提供不同的无功功率。为此,提出了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输出无功的可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网负载电流或电网电压产生基波因子,再和电压控制器的输出相乘产生电网电流的控制信号,使得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在滤除谐波时有选择性地补偿无功功率,可以补偿无功或不补偿无功,克服了传统有功平衡控制方法只能实现谐波和无功功率同时补偿(不适合应用于大容量无功功率负载)的缺点,适合于更多的应用场合;并且该方法无需坐标变换,算法简单;此外,该方法还不需要锁相环电路,硬件成本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调制误差补偿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压源逆变器输出脉冲序列函数的傅里叶分析,推导了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数字控制系统中心对称规则采样方式的调制误差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一种基于自适应预测算法的准自然采样脉宽调制方法,精确逼近自然采样调制过程,从而有效抑制有源电力滤波器实际输出电流相对于理想补偿函数的相位偏移与波形畸变,显著提高了有源电力滤波器对...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源电压瞬时相位检测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简要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源电压瞬时相位检测以获取系统控制回路补偿参考电流的检测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采用该控制方式的实验样机,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文章提出的滤波器控制系统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并联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并联混合型电力有源滤波器(HSAPF)是结合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和并联无源滤波器的一种谐波补偿装置。详细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波补偿装置具有良好的谐波补偿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变结构控制策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中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性能,笔者在研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基础上,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变结构控制模型,创建了适合于变结构控制理论应用的运动跟踪状态方程,并给出了变结构控制的切换函数。由于对期望的电源电流实现了闭环跟踪控制,因此具有良好的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性能。实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