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基坑开挖易诱发工程灾害。项目组针对软土地层地下空间开发中逆作基坑土方开挖和水平结构施工速度慢、挡墙暴露时间长、软土流变效应影响加剧、混凝土水平支撑结构收缩徐变显著等因素导致变形偏大、环境影响突出等工程问题,建立了系统的软土地层逆作基坑变形和稳定分析理论,研发了逆作基坑变形控制的系列核心技术,建立了“实时监测→快速反演→伺服调控”的基坑变形全过程监控体系,较好解决了软土地层地下空间逆作施工变形控制的关键难题。首次将逆作技术应用于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提出了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变形控制技术。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00余项大型地下空间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黄磊 《建筑施工》2021,43(8):1640-1642
基于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的封闭性试验,分析围护结构及首道撑施工完成、基坑开挖前的承压水降水试验引起的围护结构变形实测数据,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由此引起的坑外地面沉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复杂敏感环境基坑工程开挖前封闭性试验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封闭性试验引起的围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达开挖深度的0.12%.邻地铁侧设置小坑可以有效减小承压水降压引起的基坑外围地下连续墙变形及坑外地表沉降.小基坑外侧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约为大基坑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的30%.小基坑地下连续墙外侧地表最大沉降约为大基坑地下连续墙外最大地表沉降的35%.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基坑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规模和难度不断增大,基坑和桩基工程相关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基坑和桩基工程的技术新进展.在基坑工程领域,重点阐述了超深地下连续墙技术、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技术、承压水控制技术、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在桩基工程领域,重点阐述了大直径超长...  相似文献   

4.
徐杨青  朱小敏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Z1):1794-1798
总结分析了长江中下游一级阶地地层结构特征,即由上部软弱粘性土与下伏砂性土层构成的二元沉积韵律,及其对深基坑工程的影响;探讨了软土深基坑的主要变形破坏模式。针对由于开挖软土层而引起的基坑变形、坑底隆起和整体失稳,以及由于揭露或揭穿含水层所产生的地下水水患和抽降承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等深基坑工程环境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恩权 《建筑技术》2011,42(9):801-804
某地铁站深基坑位于软土层、富含承压水和地下水地段,地质条件复杂,在如此条件下修建深基坑难度很大。介绍该软土深基坑稳定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下连续墙施工、基坑承压水降水、深基坑开挖、监控量测等,着重论述了实际施工中承压水减压的情况及相应的地表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志义 《中国市政工程》2023,(2):83-87+90+112
以上海北横通道某超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对比分析基坑内超前疏干降水与分步降水对超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土深基坑内一次性超前疏干降水产生大幅降水卸荷作用,使地下连续墙净荷载产生复杂变化并伴随较大的先期变形,导致基坑变形增大为分步降水的1.3倍;此外,地下连续墙最大变形的位置受超前降水深度的控制,而非位于常规的开挖面位置。建议在超深基坑的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基坑内超前疏干降水卸荷产生的不利影响,尽量采用基坑内分步按需疏干降水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建没的发展,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条件,基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坑工程已进入已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为主的时代.结合天津软土地区的工程实践及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将基坑工程的全过程划分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基坑使用、拆除支撑、地下水位恢复等6个阶段,分析了施工全过程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稳定与变形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区的城市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条件,诸如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隧道等,确定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的变形控制要求是一个难问题。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标准,目前一般采用控制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对国内外基坑支护的变形及其环境影响效应控制规定进行了讨论。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及其相应的影响效应控制指标,分析了影响基坑外土体、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变形的影响因素,建议当基坑外存在变形需严格控制的建筑物与设施时,不宜仅按现行规范简单确定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限值,而应进行专门的变形分析,采取案例参照、个案分析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降水是基坑工程施工难点问题之一,复杂条件下河道软基超大深基坑降水研究尤为重要。以北支江上游水闸及船闸基坑工程为例,设计复杂条件下河道软基超深基坑潜水与地下承压水降水方案,提出深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指出影响河道软基超深基坑井管降水施工质量的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可更好地提升软基超深基坑降水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软土时空效应原理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持续、大规模发展,如何控制软土地区密集城区中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变形,避免由于基坑卸载变形过大导致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沉陷、开裂、破坏,已经成为目前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作者应用针对软土流变性提出的时空效应控制变形原理,结合近来上海深基坑的工程实践应用来探讨控制深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法开挖技术,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应用该项技术,可解决饱和软粘土地区疑难、复杂深基坑开挖的变形控制问题,达到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和设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持续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基坑施工环境愈加敏感复杂,因此,开展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微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结合上海中心城区某新建办公大楼深基坑工程实践,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分区开挖支护、钢支撑轴力补偿、适应性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信息化监测监控以及有限元数值分析等微变形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紧邻地铁隧道的复杂环境条件下,两侧超大深基坑同步开挖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针对变形控制目标采取的技术措施。设计总体采用分区开挖方案,为避免基坑抽降承压水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采用了地下连续墙隔断微承压水含水层;为控制紧邻地铁隧道侧围护结构变形,在紧邻地铁隧道的窄条基坑采用了轴力自伺服系统的钢支撑。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和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相关技术措施有效的保证了两侧深基坑同步开挖过程中的地铁隧道运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为软土地区类似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水位、粉质粘土、粉土交换层、承压水等软土地基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工程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效果的比较,研究了采用不同桩径PHC桩复合地基处理高层建筑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讨论了周围建筑物产生沉降较大的基本原因,认为除基坑变形外,静压桩施工、土钉与锚杆施工、承压水降水、静压桩与基坑开挖施工时间间隔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典型软土地区,基坑开挖与承压水降水是引起深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的2个主要因素。通过对上海某基坑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变形分析,明确两者引起周边环境沉降的比例分配,并通过比例推算基坑承压水降水引起周边环境的变形计算,倒推基坑开挖并降水后引起周边环境的总变形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06标上清桥站深基坑在存在2层承压水的复合地层中开挖施工,风险极高。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无地下水、含2层承压水条件下及不同承压水高度情况下基坑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地下水工况,2层承压水的存在,导致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显著增大,大致为无地下水工况的3倍,存在承压水部位的地下连续墙变形显著;在深基坑分步开挖期间进行多次降水能够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不同承压水高度下,基坑地表沉降表现为随承压高度不断增加的趋势;基坑东西两侧地下连续墙刚度较南北两侧小,因此变形更大些,且存在承压水部位的地下连续墙变形明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一系列规模庞大、复杂度大、难度高基坑工程的顺利完工,我国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简要概括了我国基坑工程的新特点,结合基坑工程技术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技术、上下同步逆作法技术、超深地下连续墙技术、超深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节能降耗基坑支护技术、复杂环境条件下的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技术等重要技术,并辅以典型工程案例说明这些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对深基坑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许原骑  曹犇  曹杰 《安徽建筑》2019,(1):125-127
杭州市区软土层深厚且分布广泛,而以轨道交通、市政隧道为代表的深基坑工程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域,周边环境复杂,因此研究深基坑开挖变形规律及其控制技术,对于深基坑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依托杭州市某市政隧道基坑工程,介绍了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并阐述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周围地层的变形机理,对不同因素对基坑变形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面,提出合理优化措施及建议,并在工程实施期间得到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苏州地铁2号线延伸线尹中路站工程,对软土地层深基坑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消除了施工风险,为在此类软土环境中的基坑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软土地区下伏相邻承压含水层普遍存在相互连通或水力联系的情况,导致防渗帷幕不具备隔断条件,而深基坑群普遍存在同步或交叉降水施工的复杂工况,极大地增加了承压水控制难度。以上海地区某超大规模深基坑群项目为例,通过开展专项水文地质勘察,提出基坑群承压水控制设计依据,以围护-降水一体化设计为思路,并考虑基坑群同步或交叉施工工况下悬挂式减压降水存在的显著叠加效应,建立相应的基坑群差异化耦合降水数值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指导降水设计,确保在控制承压水的同时有效减小降水引起的影响。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基坑群减压降水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富水地层中深基坑开挖降水施工难度大,提出适宜该环境的深基坑降水施工工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青岛富水地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降水介绍了富水深基坑固定式井管自动降水施工方法.针对该工程的资料数据,阐述降水方案、井管布置、降水施工运行等,最后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验证降水工法的有效性.该工法不仅成功降低该基坑施工过程中地层承压水水头,减小降水影响,同时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