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物化学”校级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课程建设。通过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思政引领、优化教学内容和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和加强学习通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等措施,初步探讨了“生物化学”一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本科生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化学及化工类高校教学团队大部分是以专业为核心的。本文以石油加工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例,阐述了团队的构成以及团队在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以课程为核心建设教学团队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模式下“仪器分析”教学对能力和品德培养表现出明显不足。教学团队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在合理拆分专业知识点和有机融入思政内容的基础上制作知识点短视频,供学生零散时间线上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组织“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将“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态的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对比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期为同类课程改革与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中特高背景下,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改革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特别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过程中,满足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以专业改革创新为主线,紧紧围绕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能力提升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教师团队的改革与建设,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三体”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打造教学创新、科研和教育教学成果,实现“三体”型教师团队在基本教学能力、自主科研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手段,它让专业知识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凝聚教学团队力量,挖掘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构建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载体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教学体系,找准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实现传授知识过程中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6.
在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文对改善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实践不足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打造多元教学团队、拓展新型教学方法及建立有效考核标准等措施,强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突出工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分离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要求,课程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从重组课程内容、案例贯穿授课全过程、实施慕课教学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科教融合和学术育人的“学习共同体”、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与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思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结合山东省一流课程建设,阐述了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三方面所做改革以及在实现“三全育人”方面的初步探索,以期为优质课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对于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本文从团队的传统和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团队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从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教学面临问题、教学改革措施、改革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积极推进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教学从“灌输式”向“自学式”的整体性变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职业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必对化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产生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结合化学实验技术赛项,主要从课程改革实施路径、课程改革成效等方面探索“赛教融合”视域下的化工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孙艳艳 《云南化工》2023,(4):181-184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我校化学材料类工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有机化学B”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综合培养,建立了课程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环节跟进与思政育人元素相互渗透的常态化机制。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弘扬民族自信和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王华子  胡依婷  喻筱玉  武海 《广东化工》2023,(18):205-207+184
创新探索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团队从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采用“三三”法重构教学内容,“四四”法助力混合式智慧教学实施和综合性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三三四四”助力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可为理工科类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是当前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依托本地电子商务企业、项目团队、省级大师工作室建构的“产教共同体”,对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网店运营进行教学路径实施,并通过教师、企业导师、小组、市场等多元化评价检验该教学路径的实践效果,以期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三教”改革高质量实施和改革目标的顺利达成。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化工设计课程团队以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质量提升”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为主线,借助化工计算、流程模拟、系统分析、系统优化及绘图等计算机软件,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在夯实课程基础及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形成了“理实一体、虚实互补、课内课外、竞赛提升”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软件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等问题,课程团队构建了“理实一体、虚实互补、课内课外、竞赛提升”的新课程体系;采用“专题式理论教学—项目式案例分析—开放式作业强化”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工程认知与实践技能;搭建教学与竞赛联合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施多元化行程式考核方式,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融合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课程育人效果。经过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程改革成果获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相似文献   

17.
王安杏  张庆 《安徽化工》2022,(4):160-162
基于MOOC理念,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分析MOOC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进行MOOC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系统性、整体性。通过“物理化学”MOOC教学设计,为“物理化学”MOOC平台课程建设作铺垫,为“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是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及应用性特色的化工类专业核心课程。为推动课程内容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教学团队进行了积极探索与深入实践。文中围绕课程教学与爱国情怀教育、汗水哲学教育和绿色工程教育方面的有机结合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培养与检验”是我院生物医药学院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该课程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基本概念和微生物的培养与检验方法,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细菌的形态与分类”一节的教学实施为例,阐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培养微观世界观察者”的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施案例。  相似文献   

20.
杨斌  夏茹  钱家盛  苏丽芬  苗继斌  陈鹏 《广东化工》2013,40(17):204+206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实验教学课程。笔者对近年来所在教学团队所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了小结。实践证明,通过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有助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