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运用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 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13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 72.6%,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 61.5%~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 34.8%,其次是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 54.1%。其中有22株检出ESBL占 16.3%;46株检出碳青霉烯酶占 34.1%。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细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经验用药建议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可能与产ESBL和碳青霉烯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CRKP)耐药机制及临床分离株与呼吸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 收集4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8株为临床分离株,13株为呼吸机分离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亚胺培南/EDTA结合(DDTs)及协同(DDST)试验检测金属酶,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试验,E-tes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IC。PCR检测耐药基因,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CRKP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 结果: 所有菌株改良Hodge试验均阳性,基因检测均为blaKPC-2;只检测到一株菌产金属酶,基因型为blaNDM-1;未检测出blaGES、blaVIM、blaSPM、blaIMP及blaOXA等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ESBLs检出率为 43.90%,但所有菌株均携带β-内酰胺酶基因,以blaCTX-M-24为主(92.68%, 38/41),其次为blaSHV-12(78.05%, 32/41)。38株携带blaTEM中,其中35株为广谱blaTEM-1,只有3株为超广谱blaTEM-104。所有菌株均检测出外膜蛋白ompk35基因,95.12%的菌株有外膜蛋白ompk36基因。28株临床分离株大部分来自ICU病房(67.86%, 19/28),其中有24例感染患者使用了呼吸机;41株CRKP对临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中100%耐药的有9种,耐药率最低的为四环素类,分别为替加环素(2.44%, 1/41),米诺环素(7.32%, 3/41)和四环素(14.63%,6/41)。MLST结果显示,所有呼吸机分离株均属ST11型,28株临床分离株有25株也属ST11型,2个新的ST型已被Pasteur MLST数据库确认收录并分别命名为ST1854和ST1855。结论: CRKP多重耐药情况非常严重,携带blaKPC-2基因是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存在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播散,且与呼吸机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生物被膜(BF)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杆菌BF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Is)及AmpC酶。结果: 浮游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酶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5%(1/40)、20.0%(8/40)、2.5%(1/40);BF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ESBI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0.0%(8/40)、45.0%(18/40)、22.5%(9/40)。对浮游组和BF组的检出率两两分别进行x2检验,BF组各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浮游组各酶的检出率(P<0.05)。产酶BF肺炎克雷伯杆菌对8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BF的形成和产生ESBL及AmpC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统计该院2012-2017年常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与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常见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7(P=0.011),r=0.881(P=0.048),肺炎克雷伯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为r=0.949(P=0.014);革兰氏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的DDDs相关,相关系数为r=0.975(P=0.02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存在相关性,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4 株从临床分离产超广谱内β 内酰胺酶(ESBLs) 及AmpC 酶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 分析其中整合子的存在, 对整合子的特性进行研究, 探讨整合子基因盒表达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复方新诺明等15 种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PCR 技术检测整合子基因, DNA 测序研究整合子插入耐药基因盒情况。结果:这4 株菌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其中1 株存在整合子(扩增片段2 000 bp 左右), 携有dhfrXII 和aadA2 基因。结论:4 株菌中仅1 株存在整合子结构, 尽管产ESBLs和AmpC 酶基因未位于整合子的基因盒上, 但整合子参与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延长输注给药方案对重症感染的药效学。方法: 测定医院明确为重症感染的120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应用 10 000 例蒙特卡罗模拟分析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传统输注 30 min 及延长输注1、2、3、4、5 h 的药效学达标概率。结果: 对于传统30 min输注方案,没有一种抗生素能获得90%以上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缩短给药间隔、增加每次给药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均能增加CFR。对于4种抗生素延长输注1、2、3、4、5 h 的给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 q8 h的给药方案随着输注时间延长,获得的CFR相应逐渐增加。头孢他啶 2 g q6 h,亚胺培南 0.5 g q6 h、1 g q6 h,美罗培南 0.5 g q6 h延长输注至 3 h 时,获得最高的CFR,分别为 84.38%、78.50%、87.03%、81.53%。而头孢他啶 2 g q8 h,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4.5 g q6 h,亚胺培南 1 g q8 h,美罗培南 1 g q8 h、2 g q8 h延长输注至4 h时,获得最高的CFR,分别为 83.12%、89.94%、83.87%、82.29%、86.98%。结论: 由于重症感染的耐药率较高,常规给药方案不能获得理想的药效学。延长输注时间能增加药效学达标概率,3 h 或者 4 h 可能为最佳输注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肾脏内科患者送检标本培养阳性病原菌数据。结果:共培养出286株细菌,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占比89.51%,革兰阳性菌占比10.49%。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前三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非发酵阴性菌检出前二位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检出率为32.8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氨曲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83.8%和10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检出率为6.29%。在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89%。结论:在本院肾脏内科住院患者细菌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8.
杨会志  荚恒敏  张莉莉 《金属学报》2012,17(12):1338-134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人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2年1~6月份医院分离出的所有病原菌,采用VITEK-2对其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791株,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分别占 18.99%、15.84%、11.03%、8.53%、7.45%;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最严重。结论: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性逐年增加,为控制多重耐药菌的蔓延,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谢刚  安昌勇  张才全  唐华 《金属学报》2013,18(4):433-437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口服肠道抗生素行肠道准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符合要求的10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肠道抗生素 1 d,对照组口服肠道抗生素 3 d,于术中采集每例病员结肠黏膜附着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统计两组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1 d 组和 3 d 组结肠黏膜附着物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和40%, 3 d 组大肠杆菌较 1 d 组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增加(P<0.05);两组均对氨苄西林全部耐药,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及哌拉西/他唑巴坦全部敏感。结论: 肠道抗生素用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 3 d 方案致大肠杆菌对部分药物耐药性增加,术前肠道准备宜尽量减少服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rapid polymyxin NP test,Poly NP test)对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测价值;进一步评估改良快速多粘菌素NP试验(modified rapid polymyxin Nordmann/Poirel test,MPNP)对产MCR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48株菌,包括14株多粘菌素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sensitive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S-KP),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细菌(26株为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PolR-KP),3株为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以及5株非发酵菌。以微量肉汤稀释法的结果为标准,采用Poly NP试验检测多粘菌素类的药敏表型。PCR及测序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多粘菌素类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基因pmrA/pmrB,phoP/phoQ,mgrB和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mcr-1~mcr-8,采用MPNP试验检测是否为产MCR阳性菌株。结果:29株多粘菌素类耐药菌,3株天然耐药细菌的Poly NP试验均为阳性;26株PolR-KP中,24株为Poly NP试验阳性,2株为阴性;14株PolS-KP均为阴性,且所有结果均在2 h内出现最终颜色变化。该方法判断肺炎克雷伯菌多粘菌素类耐药表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3.1%和100%。26株PolR-KP中,有4株为MCR阳性,其中3株产mcr-1,1株产mcr-8;22株为染色体介导的耐药,其中12株为双组分系统PmrAB突变,4株为双组分系统PhoPQ突变,6株为mgrB基因改变。4株MCR阳性菌株的MPNP试验表现为阴性结果,其余非MCR株的PolR-KP和PolS-KP,以及多粘菌素类天然耐药菌株的MPNP均表现为阴性结果。MPNP试验不能筛选出MC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Poly NP试验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临床多粘菌素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检测。MPNP试验对MCR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不佳,仍需进一步探讨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CR快速表型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悦良  刘晶晶  吴翠芳  陈莉  刘世坤 《金属学报》2016,21(10):1149-1154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伴肾清除率增加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先以经验治疗为主,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为突破口,运用药学知识,分析血药浓度低的原因。患者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和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特性选择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结果: 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中,利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手段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不失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学监护的一种可行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 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对2000—2012 年本院呼吸科104份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50 例痰标本分离出致病菌107 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87 株, 占81%, 排在前 3 位的致病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35%),肺炎克雷伯菌( 14% ),鲍曼不动杆菌(11%)。革兰氏阳性球菌8株(7%),真菌12株(11%)。药敏实验显示所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第 3、4 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 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经验治疗时建议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三代、四代或碳青霉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FoxO3/Keap1/Nrf2信号通路在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探讨FoxO3/Keap1/Nrf2信号在肿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肺癌A549耐药(A549/DDP)和结肠癌HCT-8耐药(HCT-8/5-FU)两种细胞株,耐药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用MTT法检测;分别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FoxO3/Keap1/Nrf2信号通路成员在非耐药和耐药肿瘤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A549/DDP的耐药性明显高于A549细胞(P<0.05),耐药倍数为5.25倍;HCT-8/5-FU耐药性显著高于HCT-8细胞(P<0.05),耐药倍数为31.67倍;两种耐药细胞A549/DDP和HCT-8/5-FU中的FoxO3、Keap1和Ak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Nrf2和Nqo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A549/DDP和HCT-8/5-FU细胞中的Keap1和FoxO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而p-Akt、Nrf2、Nq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FoxO3/Keap1/Nrf2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为深入研究该通路并探索降低肿瘤耐药性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袁星  苏琰  胥振国  李自生 《金属学报》2021,26(10):1111-1117
目的: 对医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进行调查,探求鲍曼不动杆菌质粒介导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PMQR)携带情况,给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VITEKT-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查,采用PCR法检测细菌是否携带PMQR基金(qnrA、B、C、D、S、aac(6’)-Ib和qepA),随机选取每种耐药基因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采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 近两年来从临床标本中一共检出152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递增之势。PCR检测结果显示29.6%(45/152)菌株携带aac(6’)-Ib,1.3%(2/152)菌株携带qnrB,质粒上的qnrA、C、D、S和外排泵qepA基因产物并未检测出。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强,PMQR携带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基因blaR1 表达的脱氧核酶对MRSA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 以耐药基因blaR1 的mRNA为靶点, 设计合成脱氧核酶DrzB, 导入细菌后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DrzB 对MRSA 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通过RT-PCR 观察DrzB 对耐药基因blaR1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 加入DrzB 后培养的MRSA,在含苯唑西林(6 mg·L-1)的M-H 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的菌落单元计数低于对照组(P <0.01), blaR1的mRNA 表达水平也较对照组降低(P <0.01)。 结论 导入以blaR1 的mRNA 为靶基因的DrzB 阻断耐药基因表达, 可以部分恢复MRSA 的抗生素敏感性。脱氧核酶DrzB 是一种特异性的、有效的基因治疗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 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的相关性。结果: 共898例次样本,698人次分离出病原菌株,240例次未分离出病原菌,有效分离率73.27%,创面呈现多种菌混合感染的趋势,检测到两种菌的比例占18.37%。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550株,占66.34%,主要构成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6.52%)、大肠埃希菌(11.22%)、肺炎克雷伯菌(5.79%)。G+球菌272株,占32.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9%)。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对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半合成青霉素中,大部分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敏感性。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仍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G+菌,除对青霉素高耐药外,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病原菌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皖南地区近5年糖尿病足病感染及烧烫伤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其耐药情况,年龄分布差异分析有助于区域内的院感防控。  相似文献   

17.
李小宁  余潇  黄晨蕾  曹若楠  李婕  朱国萍 《金属学报》2021,26(10):1103-1110
目的:研究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拮抗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和治疗的新策略。方法:收集不同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各15株,将其分为敏感组(野生菌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组,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再从各组中选取3株生物被膜产量相近的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氨溴索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氨溴索对左氧氟沙星MIC的影响以及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判断联合效果和选择最佳协同浓度;采用结晶紫法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研究不同浓度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抑制试验和清除试验。结果:3组细菌生物被膜均在第5天达到成熟,两两比较发现敏感组较ESBLs组和CRKP组更易形成且产量更多(F=3.725,P=0.032);棋盘稀释法显示,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3组细菌左氧氟沙星MIC值的几何均数均明显下降,呈显著的负相关,且联合药敏结果显示,两药组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在生物被膜形成抑制试验中,随着氨溴索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率均达到了75%以上,但其生物被膜清除率却未达到70%。 结论: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临床早期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指导意义,且其最佳协同浓度为0.49 mg/mL氨溴索+4 μg/mL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8.
王瑾  杨毅  官俏兵  陈启绪  郭丽  韩晨阳 《金属学报》2018,23(9):1008-1014
目的: 探究沉默YAP基因后,提高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细胞(K562/IMA)对于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伊马替尼耐药的人髓性白血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iRNA)转染YAP的siRNA-YAP沉默K562/IMA的YAP基因。设置对照组(Control)、siRNA阴性对照组(siRNA-NC)和YAP siRNA组(siRNA-YAP)。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沉默后各组细胞YA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对于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YAP、Bcl-2、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细胞色素C(Cyto-C)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结果: YAP基因沉默后,siRNA-YAP组细胞中YAP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沉默效果较好。siRNA-YAP的IC50值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RNA-YAP组细胞在相同药物剂量下,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YAP沉默的K562/IMA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伊马替尼干预后,siRNA-YAP细胞中Bcl-2/Bax的水平下调,cleaved-caspase-3、caspase-3和Cyto-C的水平上调,相比Control组和siRNA-N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IMA细胞中YAP基因,可以恢复肿瘤细胞对于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可以促进线粒体凋亡途径的激活,导致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沉默对D-(-)-MTX /A549耐药细胞株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iRNA技术沉默D-(-)-MTX/A549耐药细胞株VEGF基因, 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MP-2 mRNA,Western blot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 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成功转染至D-(-)-MTX/A549后,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与阴性对照相比下降了2.29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表明转染成功。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D-(-)-MTX/A549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值均<0.05),D-(-)-MTX/A549耐药细胞 MMP-2 mRNA、p-ERK1/2的蛋白达也较阴性对照水平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 抑制VEGF基因表达可以抑制D-(-)-MTX/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到MMP-2和p-ERK1/2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孕烷X受体(PXR, NR1I2)是生物体内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之一。近来研究发现,PXR介导的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过表达,与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产生密切相关。鉴于PXR在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调控中的重要性和PXR转录调控的多样性,有必要对其导致的多药耐药形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PXR介导的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引起化疗药物多药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逆转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