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阐述,结合采掘工程资料,进一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地质解释。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精细地质解释实践,结合后期矿井采掘资料对解释成果的验证,获得的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厚度和顶板稳定性等资料,可为现代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多种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2.
结合新景矿芦南二区中部测井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针对3煤层顶板砂岩进行约束反演,分析了3煤层的顶板岩性变化,获得了3煤层顶板的波阻抗切片。通过利用3煤层瓦斯突出资料对地震反演预测预报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预测准确率高达83%,为三维地震反演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煤层气富集区,通过地震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获得了煤层含气量、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裂隙等地震地质参数,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方法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增加,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含气量呈增加趋势;向斜轴部隆起带煤层含气量大,背斜轴部凹陷区煤层含气量相对较多;构造煤分布区一般煤层气较富集;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则煤层含气量一般较高;裂隙的存在会对煤层气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和顶底板岩性等参数是控制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震地质因素,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预测,可以避免单一地震地质因素预测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煤层气的安全、有效开采,以地震属性为基础进行了煤层裂隙发育带的综合预测。首先,从理论出发研究了适合于裂隙识别的方差体、曲率、倾角和蚂蚁体属性的预测机理,同时结合LE区块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对目标煤层分别提取了属性切片,并依据各个属性初步预测了裂隙发育带。其次,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将上述属性进行了融合,得到了多属性融合之后的煤层裂隙发育带预测结果。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单属性与多属性预测结果,圈定了目标煤层裂隙发育区域。对比分析发现,该预测结果与成像测井及研究区地质资料吻合度高。因此,基于地震属性的煤层裂隙发育带识别方法能够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非洲卡鲁盆地煤层地质特征及含气量,对已有的钻孔煤层气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关系拟合,获得非洲卡鲁盆地8号煤层底板标高与含气量的预测模型及8号煤层预测的含气量值,再与该煤层钻井的实测含气量进行数据对比验证,预测精度在85%以上,说明这种利用有限的地质资料预测含气量的方法可行。8号煤层预测含气量研究结果表明:非洲卡鲁盆地煤层演化程度较高,生气能力强,构造区成煤条件好,煤层的厚度较大,从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推断盆地煤层气富集,属于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6.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构造与岩性解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准确查明深部矿井地质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淮南煤田某矿A组煤层三维地震资料,对工作面煤厚变化特征进行精细解释。通过提取20种地震属性,优选出瞬时振幅、相对声阻抗、振幅标准偏差3种属性建立多元多项式统计模型,对A组1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巷道实际揭露验证表明,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查明矿井煤层厚度及地质条件等方面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非洲卡鲁盆地煤层地质特征及含气量,对已有的钻孔煤层气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相关关系拟合,获得非洲卡鲁盆地8号煤层底板标高与含气量的预测模型,利用已知资料煤层底板标高建立煤层气含量预测模型,获得8号煤层预测的含气量值,再与该煤层钻井的实测含气量进行数据对比验证,预测精度达到在85%以上,这种利用有限的地质资料预测含气量的方法可行的。研究表明非洲卡鲁盆地煤层演化程度较高,生气能力强,构造区成煤条件好,煤层的厚度较大,从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推断盆地煤层气富集,属于煤层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开发区块,为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震反射波法在煤层勘探中的应用特点,利用地震反射波法,结合已有资料和实际处理结果,探明了青海某地区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和影响煤层开采的地质构造,为矿区的整体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验证了地震反射波法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树威 《现代矿业》2019,35(8):24-26
为详细分析新疆某矿区的煤层露头情况,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进行煤层露头预测。利用先进的数字地震仪器设备采集野外资料,根据“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原则进行了资料处理。根据煤层底板发育的反射波与新生界底界面不整合面的相交位置,并结合地震反演剖面进行煤层露头信息解译,解译结果得到了钻探结果的有效验证。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该矿区进行煤层露头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煤层厚度的变化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现象,如果煤层厚度预测误差过大,必将给煤矿生产产量和安全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三维地震勘探成果对煤层厚度的预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分析煤层反射波的地震属性随煤层厚度变化的规律,进而依据这种规律对煤层的厚度进行预测。本文在介绍、归纳地质统计煤厚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将这种预测方法应用在三维地震勘探解释过程中,通过实际对比、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王猛  朱炎铭  王怀勐  李伍 《中国煤炭》2012,38(3):38-41,48
结合唐山矿的地质特征及瓦斯资料,研究了控制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地下水活动及煤层顶板岩性等。结果表明:正断层有利于瓦斯逸散,逆断层有利于瓦斯的保存,尤其是推覆构造对瓦斯的赋存有重要的影响;随埋深增大,煤层瓦斯压力增大,煤可吸附更多瓦斯;煤层瓦斯含量与顶板砂泥岩比呈反比;地下水的封堵作用利于瓦斯的保存,使得开平向斜北西翼的唐山矿瓦斯含量较同深度的南东翼瓦斯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及推断煤层位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选择合理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是取得二维地震数据的关键,对折射波进行静校正、噪音压制、振幅补偿,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子波整形、多道统计脉冲反褶积等方法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对钻探工程进行的数字测井,在取得准确的地层岩性声速参数后,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二次解释,基本能够准确推断煤层埋深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从地质角度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是矿井瓦斯防治最为基础的工作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煤田地质勘查、矿井地质及相关瓦斯测试参数等资料,采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对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曲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主要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动力条件、煤层埋深、煤层围岩特征、煤变质作用等地质因素及其耦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多具有封闭保存瓦斯性能,是控制煤层瓦斯赋存局部不均衡性的关键地质因素;地下水动力弱且具有承压性,对瓦斯保存起到良好的封堵效应;一定厚度的泥质岩是瓦斯保存的良好盖层,埋深与瓦斯含量关系显著,埋深越大,瓦斯含量越高,反之亦然;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煤层生烃动力强,有利于煤层生烃和提高瓦斯含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王庄煤矿后备区3#煤层的瓦斯赋存特征,基于瓦斯赋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采用了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现场实测资料,研究了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以及顶板岩性、煤层埋深、水文地质等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埋藏深度作为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大;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能较好的反映后备区煤层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新疆艾维尔沟矿区1930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根据地质资料、水文资料、煤层埋深和井下实测的瓦斯压力及最大瓦斯含量,分析了地质构造、盖层、水文地质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并得出了4号、5号、6号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与埋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柳塔矿区黄沙覆盖、地形起伏大、煤层埋深浅、煤层多、小断层发育等不利于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小线距、小偏移距技术解决了地形起伏大、煤层埋深浅的问题;采用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宽频带接收、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等手段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了成像精度;解释过程中采用波阻抗反演与地震综合属性分析技术确定了煤层的范围,利用相干体分析技术搞清了断层特别是小断层的发育情况,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李村煤矿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试井资料及井田地质条件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李村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李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在局部构造部位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和富集,煤厚、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从煤体(埋深、厚度、变质程度)、煤体围岩、地质构造3个方面定性定量地对马依西一井3#煤层瓦斯含量进行分析,得出煤层厚度,变质程度,围岩封闭性和地质构造是该矿3#煤层瓦斯含量主要地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煤炭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随着勘探区块的逐渐减少及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技术在工作区的运用表明,高信噪比的原始数据、准确的处理流程以及资料的精细解释是获得丰富地质成果的基础。区内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初步查明了新生界的埋藏厚度及二1煤层底板变化趋势,并首次对区内一1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进行了确定,为以后该区基岩地质图的修编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佐证了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效果。地震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紧密结合,通过地震、钻探及测井验证,初步了解了区内新生界厚度及煤系的构造形态、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面积,对工作区煤炭远景资源作出了评价,圈出了赋煤靶区,实现了找煤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找煤效果。优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地震采集、处理方法和参数,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为区内后续找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