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O)]·(ClO·HO[HL=乙二胺缩__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1235(2)nm,b=1.3091(3)nm,c=2.197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nm,Z=2,Dc=1.366g/cm,GOOF=0.994,R1=0.071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_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 氟水杨酸(Hfoac),1,10- 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foac)(phen)]·10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39(6)nm,b=1.14923(11)nm,c=1.443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利用3-甲氧基水杨醛、叠氮化钠与六水合氯化铁在室温下合成了一个新型单核铁配合物[Fe(hmb)(N)(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5603(8)nm,b=0.95854(9)nm,c=1.11274(9)nm,α=78.957(7)°,β=87.317(7)°,γ=80.061(8)°。中心铁离子以六配位的模式与氧原子、氮原子连接形成八面体的构型,配合物分子首先通过C—H…N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π…π共轭和氢键作用构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 -(OSCHCHSO),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 -(OSCHCHSO)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 -(OSCHCHSO)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 -(OSCHCHSO)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缅甸琥珀进行测试,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缅甸琥珀中含有C、C1012、C10O等多种有机物,FeCu、AlFe、CuAl等金属化合物;主要元素的相对含量C约为70%,O约为22%,N及S均小于2%;微量元素有(10-6)Al223、Fe350、Cu127、Ca39、Mg35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初始pH值,H投加量,n(H)∶n(Fe2+)和反应时间对氧化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以浓缩液中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初始pH值、n(H)∶n(Fe2+)和H投加量3个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初始pH为3~7、H投加量20~40mL/L和n(H)∶n(Fe2+)为2~8的条件下,分析COD的变化。通过DesignExpert8.0软件设计实验,得到了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初始pH值4.94、H投加量1.0032mol/L,n(H)∶n(Fe2+)=5.38,在此最优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76.12%。经实验验证,响应面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好,能够很好地反映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iWO、CuO光催化剂,并将二者与石墨烯复合制备了CuO/BiWO/GR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进行了结构表征。以丙酸为牺牲剂,考察了n(BiWO)∶n(CuO)值、石墨烯(GR)掺杂量、丙酸用量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中n(BiWO)∶n(CuO)=1∶1.3、石头墨烯的掺杂量为7%、丙酸用量为4mL时产氢性能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废水中有机酸光催化制取氢气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Cu2+能够有效淬灭碳纳米点(CDs)的荧光,而鸟嘌呤(G)能与Cu2+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脱离CDs表面导致CDs的荧光得以恢复的原理,构建了新的关-开型G传感器。结果表明:在室温(25℃)下,G于CDs-Cu2+体系中(在pH=5.5的PBS缓冲溶液中)反应7min后荧光强度恢复量达到最大,G浓度在10~100mg/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量(IF2-IF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1466x-8.0474(R=0.996),检出限达2.5×10-3mg/L(S/N=3)。该方法用于尿液中G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77%,RSD为2.9%。  相似文献   

9.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5(PO4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43- 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在25℃和初始pH=2.00、5.60、9.00的条件下,磷氯钡石[Ba5(PO43Cl]的溶度积(Ksp)分别为10-42.85、10-43.44和10-43.34,相应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分别为-6235.82、-6239.16和-6238.58kJ/mol。一些常见的氯磷灰石矿物在水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b5(PO4Cl>Cd5(PO43Cl>Ca5(PO43Cl>Ba5(PO43Cl>Sr5(PO42Cl>Zn5(PO43Cl。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集了江西省瑞金市万田乡小流域内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别研究其化学和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呼吸商qCO2、微生物商q 和基础呼吸B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其中Cmic和Nmic变化趋势相似,撂荒地的最高,其均值分别为277.1和53.25mg/kg;旱地农田最低,其值分别为90.31和20.05mg/kg。BR最高的为撂荒地,均值为0.93μgCO-C·g-1·h-1;旱地农田最小,为0.58μgCO-C·g-1·h-1。qCO2与q表现出相反变化趋势,旱地农田qCO2最高,撂荒地最小;撂荒地q 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mic和Nmic与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丘陵地区撂荒地和次生林地维持着较高土壤质量,而旱地红壤质量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将磁性可再生性固定化酶应用于微波辅助蛋白酶解。包覆了 SiO 的 Fe 磁性粒子(Fe@ mSiO)表面经 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GLYMO)与亚氨基二乙酸(IDA)反应的产物 (GLYMO-IDA)修饰,加入 Cu2+形成金属螯合配体后利用 Cu2+与木瓜蛋白酶作用固定木瓜蛋白酶。在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酶酶活为 1158.8U,酶活保留率达 44.1%。所获得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具有易再生、再生后酶活稳定的特点。再生5次后酶活平均值为 1014U,再生率达 88%。HPLC分析表明,微波辅助结合固定化可再生酶可用于黑蚂蚁蛋白的快速酶解,获得的色谱图轮廓与自由酶酶解结果相似。酶解过程快,多肽丰富且易与底物分离,表明可再生固定化酶结合微波辅助有助于蛋白的酶解与多肽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在pH3.5的NaOH-HSO缓冲溶液中,牛血红蛋白催化H 氧化香豆素生成7_ 羟基香豆素,导致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该氧化产物在456nm处有最大荧光强度。实验表明:在456nm处,体系的荧光增加值ΔF与H的浓度在3.940×10-7~7.8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5,检出限为1.25×10-8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水样中痕量H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已用于雨水及消毒液中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产于广西大化县的金伯利岩类岩石钾镁煌斑岩及金伯利斑岩,经岩石化学、重砂、岩矿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42.60% ~42.9%)、Al23(10% ~11.07%),K2O>Na2O、K/Al=0.8746~1.0379、K/Na=4.9707~5.2156;主要矿物含铬,有含铬金云母(Cr231.05% ~1.72%)、含铬橄榄石(Cr230.1% ~0.64%)、含铬透长石(Cr230.06% ~0.2%)、含铬透辉石(Cr230~0.1%)、铬尖晶石、碳硅石等;岩石中微量元素Cr(404.9~478.6)×10-6、Ni(168.6~222.9)×10-6、Co(28.27~39.75)×10-6、Nb(36.55~50.19)×10-6,含量较高。岩石具同种矿物多世代结构、煌斑结构、卵斑结构,基质具隐晶质-显微球粒状结构、显微柱粒状-显微放射状结构、显微席状交织结构。岩中包体(捕掳晶、捕掳体)含量高,包体种类既有同源包体亦有异源包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了TiO纳米管阵列薄膜。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20W紫外灯(λ=253.7nm)作为光源,探讨了制备Au-TiO 纳米管阵列(Au-TNTs)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能谱分析(ED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1g/LHAuCl+30g/LHBO为沉积液,当沉积电压为2.5V、超声条件下电沉积时间为60s时,可制得理想稳定的Au-TNTs;Au掺入量占薄膜质量的16.71%,Au的掺入并没有改变TiO 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及晶型,但却显著提高了TiO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活性。将Au-TNTs用于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30h、pH值为1时,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9.59%,比TNTs高出80%。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吡咯(PVPK60)为表面活性剂和碳源,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xLiFePO·yLi(PO/C正极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测试;采用电池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复合比(x:y)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两相复合与元素掺杂两种效应;当复合比为5∶1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1和10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62.7和104.6mAh·g-1,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测试技术对粤北梅子窝钨矿 58矿脉研究发现:石英包裹体的主要类型为Ⅰ型包裹体(NaCl-HO体系),主成矿阶段的包裹体成分以 HO为主,含少量 N、CH、CO 气体,均一温度在 169.1~358.7℃,盐度(w(NaCleqv))0.70% ~8.41%,成矿流体密度为 0.66~0.94g/cm,显示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低盐度及中低密度热液。研究认为,当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改变时,流体体系失衡引起钨络合物分解,并重新与 Mn2+和 Fe2+结合形成新的复合物,最终在有利部位沉淀晶出形成钨矿。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垂向变化出现异常以及温度、盐度及密度出现分段聚集而又相互叠加的现象,提出矿区存在两期成矿流体的叠加作用,在不同岩石接触界面及温度梯度带是重要的找钨地带。  相似文献   

17.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全岩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华夏地块西部煌斑岩类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回龙圩云煌岩形成时代为172Ma,斑晶为金云母,全岩主要化学成分SiO47.84% ~48.91%、Al11.42% ~12.35%、CaO10.91% ~13.14%、KO2.34% ~3.65%,Mg为64~71,为钾玄质碱性基性岩。云煌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171~18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10~11),δEu=0.85~0.87,类似洋岛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微量元素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云煌岩(87Sr/86Sr)为0.705930~0.706170,(143Nd/144Nd)为0.512334~0.512379,εNd(t)值为-0.74 ~-1.61;全岩δ18V-SMOW 值为9.7‰。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回龙圩云煌岩为受富集组分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组分为来自软流圈的含上地壳或俯冲洋壳沉积物的流体。华夏地块西部沿祁东至罗城一带分布的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的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表明,区域上在这3个阶段有深大断裂活动,意味着华夏地块西部地区从晚三叠世以来就转换为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该背景激活了长期存在的薄弱地带,华夏地块西部有煌斑岩类和碱性玄武岩分布的祁东至罗城一线可能是华夏地块西缘与扬子地块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以V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该薄膜是具有片状纳米结构的V干凝胶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该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储钠活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Na扩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现代测试仪器设备,对川南普格和滇北昭通玄武岩晶洞中的葡萄石及其晶体聚集体的矿物学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探讨了葡萄石的颜色成因。普格葡萄石有微蓝的黄绿色和浅黄绿色两种不同的颜色,单晶体主要为板状,平行双面c{001}和斜方柱m{110}较发育,平行双面a{100}基本不发育,聚集体呈扇贝状、葡萄状,成分中除了Al、SiO、CaO、FeO、Fe外,还有少量的Cr。昭通葡萄石表现为浅蓝绿色、浅黄绿色,甚至鲜黄绿色,单晶体以板柱状为主,常见单形为斜方柱m{110}、平行双面a{100}及c{001},平行双面c{001}最发育,其次是平行双面a{100},斜方柱{110}出露的面积较小,聚集体主要为灯笼状,成分中不含Cr。葡萄石的颜色主要是Fe2+、Fe3+、Cr3+等致色离子的晶体场分裂所引起,硅氧骨干外异价阳离子之间的类质同像替代所形成的空穴对葡萄石的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葡萄石颜色随铁(或铁和铬)含量的增加而加深,铬含量的增大有降低葡萄石晶体透明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 2,4-二羟基苯甲醛、3,5-二甲氧基溴苄为原料,经过苄基化反应、Arbuzov反应、Wittig-Horner反应、催化加氢等过程合成了新型美白剂 4-(3,5-二甲氧基苯乙基)-1,3-苯二酚,并通过H-NMR、13C-NMR与 IR确定其化学结构,应用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评价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半清除浓度 IC50 =0.011mmol/L,明显低于苯乙基间苯二酚(IC50 =0.084mmol/L)、α-熊果苷(IC50 =0.195mmol/L)和光甘草定(IC50 =0.385mmol/L);以 L- 酪氨酸为底物时,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半抑制浓度 IC50 =0.00137mmol/L明显低于苯乙基间苯二酚(IC50 =0.00582mmol/L)、α-熊果苷(IC50 =3.94mmol/L)和光甘草定(IC50 =0.0051mmol/L);以 L-多巴为底物时,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半抑制浓度 IC50 =0.0322mmol/L,低于苯乙基间苯二酚(IC50 =0.0575mmol/L),但高于光甘草定(IC50 =0.0076mmol/L),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二酚酶的半抑制浓度为负值,表现为激活作用。两组数据表明新型美白剂 4-(3,5-二甲氧基苯乙基)-1,3-苯二酚对酪氨酸酶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