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大麦为实验材料,通过在浸麦阶段添加不同量(0、20、40、60、80、100mg/kg)金属离子(K+、Mg2+、Zn2+、Ca2+和Cu2+),测定所制得成品麦芽的相关氧化还原酶(SOD、CAT、POD和PPO)活力、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TBARs值,以考察浸麦过程中添加的金属离子对麦芽内源性氧化还原酶与抗氧化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各金属离子对麦芽氧化还原酶类的影响不尽相同;适宜添加量的上述金属离子均有效增强了麦芽的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降低了麦芽的TBARs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外源添加植酸酶对大麦发芽过程中游离态K+、Na+、Ca2+、Mg2+、Zn2+含量的变化。实验发现:添加外源植酸酶能提高发芽过程中游离态金属离子的含量,K+、Na+、Ca2+、Mg2+、Zn2+含量同比可提高10.7%、23.4%、16.3%、8.0%、75.5%。通过比较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制麦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复合体系相行为及热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浊度、相图及DSC热性质分析研究了中性多糖葡聚糖(DT)对大豆7S蛋白及11S蛋白热稳定性、相行为及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葡聚糖分子质量或浓度可加速大豆7S蛋白热聚集,葡聚糖对大豆11S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趋势同7S蛋白。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当葡聚糖分子质量由10 ku逐渐增加到67、100、500 ku,大豆蛋白组分/葡聚糖形成稳定混合物的区域逐渐减小,同时不稳定区域也呈降低趋势,但凝胶区域呈上升趋势,与大豆7S蛋白/葡聚糖相图相比大豆11S蛋白/葡聚糖相图中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凝胶区域进一步加大,相分离区域相对较大。大豆7S、11S蛋白体系中添加葡聚糖提高了7S、11S蛋白的热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热焓值,且此趋势随葡聚糖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制麦过程中添Zn2+加对制麦影响及Zn2+作用机理。发现Zn2+抑制麦芽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在添加0.3mmol/L、1.2mmol/L、2.1mmol/L Zn2+的实验组中MDH活性均受到抑制。Zn2+通过抑制MDH活性抑制麦芽呼吸作用,减少麦芽中糖的消耗,从而降低了制麦损失;添加0.3mmol/L Zn2+没有降低呼吸损失反而有促进作用,1.2mmol/L、2.1mmol/L Zn2+都能降低制麦损失,且Zn2+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研究了Zn2+对麦芽几项重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n2+会小幅降低麦芽的蛋白溶解度及糖化力,但麦芽的浸出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跟踪测定了小麦芽常规制麦过程中β-葡聚糖酶活力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阶段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负相关(P<0.10);干麦芽β-葡聚糖酶与原小麦β-葡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绿麦芽、干麦芽β-葡聚糖酶均与原小麦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干燥过程中小麦芽β-葡聚糖酶活力增加与小麦水溶蛋白含量成负相关(P<0.10)、与小麦醇溶蛋白含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碱性盐(Na2CO3+K2CO3)对小麦粉和其面条品质变化的影响,以3种不同筋力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结合SDS-PAGE电泳法,探讨了Na2CO3和K2CO3复配比例和碱性盐添加量对其小麦粉面筋特性和面条中蛋白质组分及分子量变化的影响,并结合SDS-PAGE电泳法考察了碱性盐对面条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碱性盐后,3种小麦粉的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减少而面筋指数增加,其中西农979湿面筋含量由36.04%逐渐下降至26.58%,干面筋含量由12.22%下降至7.74%。碱性盐使得3种小麦面条粉中的清蛋白和盐溶蛋白含量整体上显著增加而球蛋白和面筋蛋白含量整体上显著减少,GMP含量变化不显著但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减少,其中由矮抗58制得的面条中醇溶蛋白含量随着碱性盐添加量的增加由4.12%降至1.69%,而谷蛋白含量则由4.44%降至2.77%,研究结果可以为面条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肌肉中不同结构的蛋白含量的变化,采用SDS-PAGE考察不同溶解性肌肉蛋白质的降解情况,研究中国对虾在不同冷藏温度下(4,0,-2℃)肌肉蛋白质的降解规律。结果显示:贮藏过程中对虾的肌原纤维蛋白、肌基质蛋白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均显著下降,肌浆蛋白含量变化不大,碱溶性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MHC(肌动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C和分子质量分别为30~31 ku,6.5 ku的蛋白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总蛋白中分子质量23~25 ku的蛋白,水溶性蛋白中分子质量176~178 ku的蛋白,低盐溶性蛋白中分子质量67~68 ku的蛋白丰度变化与贮藏时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有望作为中国对虾新鲜度的指示蛋白。  相似文献   

8.
在大麦发芽的过程中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是关系到麦芽和啤酒质量的重要酶类,通过浸泡方式添加金属K+、Na+、Cu2+、Mg2+、Zn2+离子,来提高制麦酶系中纤维素外切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加速大麦胚乳细胞壁的溶解和提高麦汁中α-氨基氮的含量,这对于啤酒发酵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发现:Na+、K+、Mg2+、Zn2+和Cu2+对纤维素酶活力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蛋白酶活力有很大的影响,当其浓度分别达到60mg/kg、60mg/kg、40mg/kg、20mg/kg、20mg/kg时,两种酶活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添加金属离子对国产大麦芽酶系酶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玲  赵长新  董亮 《食品科学》2006,27(11):195-199
国产大麦芽的酶活力不如进口大麦芽的酶活力强,其中原因之一是国产大麦中某些金属离子含量低,而这些离子对大麦中的某些酶有抑制和激活作用。实验发现:当添加Na+、K+、Mg2+、Zn2+和Cu2+浓度分别达到80×10-6、60×10-6、40×10-6、20×10-6、20×10-6时,制麦酶系中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都达到最大值,提高幅度明显。故可通过添加某些金属离子来强化制麦酶系的酶活力,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藜麦秸秆为原料,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从藜麦秸秆中提取到的蛋白质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温度和pH值对藜麦秸秆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秸秆蛋白以中低分子量的蛋白质为主,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为29.0ku~44.3ku和小于14.3ku;热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藜麦秸秆蛋白热稳定性较好,其变性温度为132.72℃,变性焓变为7.82 J/g;游离巯基和二硫键含量分别为10.21 μmol/g和23.57 μmol/g,藜麦秸秆蛋白二级结构中β-转角相对含量最高,为36.42%,α-螺旋含量为25.19%,β-折叠含量为25.91%,无规则卷曲含量为12.48%。温度为60℃时,藜麦秸秆蛋白的溶解性、吸水性和起泡性最佳,分别为53.61%、3.11 g/g和40.24%;pH值为9时,溶解性、吸水性和起泡性最好,分别为46.37%、3.34 g/g和40.86%。  相似文献   

11.
挤压对小米蛋白溶解性和分子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小米在不同温度和物料水分条件下挤压后各蛋白组分溶解性差异和总蛋白电泳图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以后水溶性、盐溶性、醇溶性、碱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经不同条件挤压后,61.7%~78.9%的小米蛋白需用SDS和SDS+2-ME才能提取出来,仍有13.2%~22.5%的剩余蛋白.随挤压温度的升高,水溶性、盐溶性、醇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而碱溶蛋白的含量减少.SDS可提取蛋白含量随温度和水分的升高而减少,而SDS+2-ME可提取蛋白含量增加.物料水分变化对蛋白质溶解性影响较小.电泳图谱显示,挤压以后小米蛋白高分子亚基含量减少.醇溶蛋白亚基通过二硫键交链,形成2条新的谱带.也存在蛋白质通过其它共价键交链的可能性.疏水作用和二硫键是导致溶解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黄海和渤海海泥样品中筛选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OD)菌株并进行鉴定,对其所产GOD的蛋白分子质量和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一株高产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编号G0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谱分析,得出菌株G01所产葡萄糖氧化酶分子质量约为95 ku,初步判断为五聚体,为一种新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 ℃,在0 ℃时仍保留有50%以上的酶活,热稳定性差,为典型低温酶;最适反应pH值为4.5,对pH敏感;Mn2+能促进酶活,K+、Na+对酶活基本无影响;而Mg2+、Ca2+、NH4+、Cu2+、特别是Fe3+对酶活有明显抑制作用。酶学性质表明该酶作为一种新酶,在低温和水产饲料领域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大麦发芽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g2+、Ca2+、Zn2+、K+、Na+和赤霉素(GA3)对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实验发现,添加量分别为:Mg2+50mg/kg,Ca2+50mg/kg,Zn2+20mg/kg,K+60mg/kg,Na+80mg/kg,GA30.5mg/kg时,对上述3种淀粉酶酶活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与单独用金属离子或赤霉素浸麦相比,金属离子和赤霉素的配合使用对3种淀粉酶的酶活提高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由菌株Absidiasp.E9r在发酵培养中产生的淫羊藿苷糖苷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分子质量约为65ku,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值分别为50℃和4.0,在20~60℃,pH3.0~6.0条件下稳定性较好;金属离子Na+、K+、Mg2+、Zn2+、Ca2+对酶反应的影响不大,而Fe3+、Cu2+对其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酶反应动力学研究,Vmax=3.012mmol/(L.h),km=58.59mmol/L。  相似文献   

15.
苹果浓缩汁二次混浊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正常果汁和二次混浊果汁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2种果汁主要成分的区别,以揭示果汁二次混浊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二次混浊果汁总酚、黄烷醇类酚的聚合体,即缩合单宁含量高于正常果汁,而小分子酚类含量低于正常果汁。二次混浊果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果汁;二次混浊果汁金属离子K+、Ca2+、Mg2+含量高于正常果汁。  相似文献   

16.
在原料中分别添加5%、10%、15%、20%、25%、30%和35%的小麦和小麦芽,糖化制备12°P麦汁,比较研究小麦和小麦芽使用量对麦汁非淀粉多糖和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麦或小麦芽添加量的增加,麦汁的β-葡聚糖含量下降,总糖、阿拉伯木聚糖、总氮含量和黏度增加,小麦的添加量与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06),小麦芽的添加量与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添加小麦的麦汁α-AN含量、色度和浊度有所下降,小麦添加量与α-AN呈极显著负相关(R=-0.975);添加小麦芽的麦汁色度和浊度增加,α-AN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与小麦芽添加量没有显著相关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添加小麦的麦汁高分子氮含量增加,中分子氮含量变化不大,低分子氮含量降低;添加小麦芽的麦汁高分子氮、中分子氮和低分子氮含量均增加。小麦添加量与高分子氮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小麦芽添加量与总氮(R=0.940)、高分子氮(R=0.994)和中分子氮(R=0.909)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苏伟  曹郁生 《食品科学》2006,27(4):106-109
本文对分离纯化的乳杆菌L2的抗突变活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用苯酚-硫酸法测糖含量,用BCAProteinassaykit测蛋白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该糖蛋白糖含量为41.3μg/ml,蛋白含量约为872μg/ml,两者的含量比约为1:20,总氨基酸含量为35.91%,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为苯丙氨酸(Phe),其次为精氨酸。然后对该糖蛋白部分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物质分子量约10kDa,作用温度范围为20~60℃,作用pH范围是5~9,10~50mmol/L的K+对糖蛋白活性基本无影响,对活性影响最大的是Fe3+。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快速蛋白液相色谱等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从白黄侧耳菌丝体中纯化一种溶栓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分子质量约为18 ku,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为pH 7.0,40℃,并对糜蛋白酶底物S-2586最敏感。Co2+和Mg2+激活该酶活性,而Cu2+、EDTA对酶活有抑制作用。该酶不仅可直接水解纤维蛋白,还可以水解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 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确定引起啤酒混浊的蛋白组分。结果表明,仅有少量的蛋白组分参与啤酒混浊的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MW 40kD 左右,25~29kD 和6.5~17kD 作为啤酒混浊蛋白组分,可能主要来自麦芽中的水溶蛋白,小部分来自麦芽醇溶蛋白。双向电泳分析证实了大部分的麦芽蛋白在酿造过程中发生降解和变性,并结合质谱技术鉴定得到BTI-CMe、germin E(Hordeum vulgare)和 protein Z 3 种组分可以抵抗酿造过程的热变性和水解作用,将成为啤酒混浊形成重要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从海边红树林虾场土壤中筛选的一株产几丁质脱乙酰酶(CDA)的放线菌桔橙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aurantiaca),研究其产CDA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DA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为单一条带,分子质量为81.8 ku。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40 ℃;Ca2+对此CDA酶活有促进作用,而Cu2+、Zn2+、Mg2+表现出了抑制作用。CDA对虾壳来源的几丁质有明显的脱乙酰效果,红外光谱测得样品脱乙酰度由39.03%提高至78.40%。扫描电镜发现CDA酶解过的几丁质样品表面疏松多孔、出现凹槽、晶体消失,进一步印证了该酶的良好脱乙酰效果,也力证了该酶拥有较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