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和儿童术前乳酸林格氏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 本研究是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择期盆腔、肛肠或者下肢小手术患者2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级,其中儿童14例,成人14例。所有患者给予镇静药后在 20 min 内恒速输入 10 mL/kg 的乳酸林格氏液体,通过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采用Matlab 4.2软件包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结果: 一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与成人相比,在输入林格氏液体后 90 min 内儿童的血浆稀释程度明显降低(0.16 vs 0.07,P=0.000),儿童将输入液体的43%通过肾脏排出,显著高于成人(18%)(P=0.011)。按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和成人对乳酸林格氏液的血浆清除率分别是 2.2 mL•min-1•kg-1 和 0.5 mL•min-1•kg-1(P=0.016),而肾脏对乳酸林格氏液体的清除率两组分别是 0.76 mL•min-1•kg-1和 0.10 mL•min-1•kg-1,(P=0.000)。结论: 儿童对乳酸林格氏液体血浆和肾脏清除率分别是成人的4倍和7倍,术前给儿童输液,按照体重计算量可以参照成人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炎性疾病患者的乳酸林格氏液(Ringer's lactate,RL)液体动力学特征以及炎性生物标记物是否可以作为协变量影响RL分布和排泄。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40例美国麻醉医师分级(ASA)I-II级,腹腔镜下择期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组,n=20)或者腹腔镜下急诊阑尾切除术(阑尾炎组,n=20)。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开始输注RL,按15 mL/kg,35 min内输毕。采用酶联免疫(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血浆炎症(TNF-α,IL-10和CRP)或者内皮损伤生物标记物(syndecan-1,SDC-1);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RL液体动力学参数和协变量的影响。结果:与胆囊炎组相比,阑尾炎组RL从组织间隙到血浆的转运速率常数(k21)显著降低(14×10-3min-1 versus 35×10-3min-1;P=0.012)。阑尾炎组C反应蛋白(CRP)升高[中位数38.1(1.8-143.6) μg/mL versus 1.3(0.1-159.0) μg/mL;P<0.001];与清醒状态相比,麻醉期间(输液开始后30~45 min),液体从中央室中到外周室的转运速率常数(k12)显著增加(57×10-3min-1 versus 32×10-3min-1;P<0.01)。清除速率常数(k10)降低90%(0.6×10-3min-1 versus 5.3×10-3min-1;P<0.001)。无论在清醒状态还是麻醉状态下低血压均能降低液体清除;炎症或者内膜损伤的生物标记物不能作为显著影响RL液体动力学参数的协变量。结论: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术前输入液体后“炎症反应的生物标记物”不是RL的液体动力学的协变量,但是两组患者中,全身麻醉期间输入液体的清除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药对脓毒症羊输入乳酸林格氏液体(RL)分布和排泄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将实验羊25只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生理盐水稀释去甲肾上腺素组(Nor组)、苯肾上腺素组(Phe组)、多巴胺组(Dop组)和艾司洛尔组(Esm组),每组5只动物。实验羊全身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和静脉输注内毒素(LPS)构建羊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每组分别微泵持续输入生理盐水或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10 min后,输入RL,按20 mL/kg,30 min内输毕。利用血红蛋白(Hb)稀释 时间曲线和尿量使用Phoenix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计算液体动力学参数及协变量的影响。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Nor组和Dop组加速RL从血浆到组织间隙的分布速率(k12),而降低从组织间液返回到血浆的速率(k21)。α1-受体激动剂促进, 而β1-受体激动剂减缓RL的分布和排泄。Emax药效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RL增加心脏每博量13 mL/次;α1-受体激动剂和β1-受体激动剂均可增加平均动脉压(MAP),只有α1-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心搏量;β1-受体激动剂可以减少酸中毒的发生。结论: 脓毒症羊对RL的分布和排泄减慢,液体在外周组织积聚,苯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促进液体在组织间液积聚,去甲肾上腺素可以降低酸中毒。  相似文献   

4.
杨光明  李涛  徐竞  朱娱  蓝丹  吴跃  刘良明 《金属学报》2015,20(3):241-245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血管加压素(AVP)维持血压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低压复苏对照组、低压复苏+AVP1×10-4、5×10-4、1×10-3和5×10-3 U/mL组。复制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乳酸林格氏液/羟乙基淀粉(LR+HES)或加入不同剂量的AVP进行低压复苏(维持血压 50 mm Hg、3 h,模拟院前救治阶段),然后彻底结扎止血、进行确定性治疗,维持血压 80 mm Hg、2 h。观察院前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对休克动物的出血及补液情况、存活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在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院前救治阶段,与单纯输注液体来维持血压相比,应用AVP维持血压能明显减少休克动物的出血量,减少在低压复苏期和确定性治疗期维持血压所需要的补液量;同时早期应用AVP也明显增加休克动物的存活时间和24 h存活率,改善休克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其中5×10-4 U/mL的AVP的复苏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采用液体低压复苏的对照组。结论: 院前救治阶段应用AVP维持血压对非控制出血性休克大鼠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 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1)、回输10 min(T2)、20 min(T3)、30 min(T4)、40 min(T5)、50 min(T6)、60 min(T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0)及T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OF值在T5、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术后T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准麻醉方法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8例。A组丙泊酚以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45~55为目标靶控输注,用肌松监测仪闭环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用Vigileo监测调控液体输注;B组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经验进行麻醉深度的维持和管理。抽取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麻醉后1 h(T2)、术后2 h(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以及FoxP3-Treg值)、NK细胞值。结果: 与B组比较,T1、T2、T4、T5时A组CD4+升高,T2时A组NK细胞升高(P<0.05)。与T0时相比较,A组T1时CD4+、CD4+/CD8+均升高,B组CD4+、NK细胞均下降(P<0.05),T2时B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均明显下降(P<0.05);T3时A、B组CD3+、CD4+均明显下降,B组CD4+/CD8+下降(P<0.05),T5时A组CD4+升高,A、B组Tre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精准麻醉可以减轻全麻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晓燕  徐秋萍 《金属学报》2020,25(9):1027-1032
目的:研究左西孟旦对重症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功能、肺高压、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胸外科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重症患者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心脏换瓣手术或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实验组围术期同时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心、肾功能指标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变化。结果:术后24 h 2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比较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血乳酸(LAC)在术后12 h及术后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术后1~14 d 2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呈减小趋势,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心脏指数(CI)及左室射血指数(LVEF)均呈升高趋势,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14 d 2组血浆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及PASP均呈降低趋势,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血清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Upro)及血肌酐(Scr)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清BUN、24Upro及Scr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给予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重症患者术后心功能,保护由于低灌注引起的肾损伤,且可降低术后早期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喻君  金孝岠  郭建荣  曹亚  鲁美静  常燕  周玉梅  周炜 《金属学报》2019,24(12):1415-1420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不同时间点静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患者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拟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肝素化后5 min通过中心静脉注射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5 mg/kg,再以10 mg·kg-1·h-1的剂量静脉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B组:体外循环转机结束,给予鱼精蛋白后10 min通过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的负荷剂量15 mg/kg,再以10 mg·kg-1·h-1的剂量静脉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在4个不同时间(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次日晨T3、术后24 h T4)抽静脉血查凝血功能、血常规,记录术后次日晨T3、术后24 h T4的心包纵膈引流量,异体红悬以及血浆输入量。结果:A组比B组显著减少患者在术后第一日晨和术后24 h的心包纵膈引流量以及血浆输注量(P<0.05)。但是在凝血功能方面,除了在T2-4时点B组的D-二聚体(D-D)显著大于A组(P<0.05),T3时间点B组的APTT显著长于A组(P<0.05),T2时间点B组的FDP显著高于A组(P<0.05)以外,所有其他时点凝血功能指标比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组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围术期所有时点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结果在两组间比较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异体红悬输注量、液体输入量与尿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T3-4时点B组心包纵膈引流量和异体血浆的需求量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机之前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心脏手术术后早期心包纵膈引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体血制品的输注。  相似文献   

9.
闫文龙  疏树华  李娟 《金属学报》2020,25(10):1139-1144
目的:观察使用5%碳酸氢钠严格控制代谢性酸中毒是否可改善活体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活体肾移植手术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根据碱剩余(BE)测量值补充5%碳酸氢钠,维持-3 mmol/L≤BE≤+3 mmol/L。对照组仅在明显代谢性酸中毒(BE≤-10 mmol/L或pH≤7.25)时才补充5%碳酸氢钠。调整分钟通气量,使PaCO2在正常范围内。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肾动脉血流开放前(T2)、肾动脉血流开放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记录术后1、2、3、7、30 d的肌酐、尿素氮及尿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5%碳酸氢钠输注量明显增加,去氧肾上腺素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输注5%碳酸氢钠指征;观察组术毕时pH、BE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T3时两组MAP、CVP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3、7 d血肌酐、尿素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 d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体肾移植术中应用5%碳酸氢钠严格控制代谢性酸中毒可改善术后早期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杨慧芳  罗颖  赵莉 《金属学报》2020,25(8):857-86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肾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Dex组(n=20),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模型组及Dex组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随后Dex组泵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7 μg·kg-1·h-1,15 min后剂量降低至5 μg·kg-1·h-1,持续泵注30 min,模型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12 h、24 h、48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取腹腔静脉血,应用比色法测定三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三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肾脏,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2 h、24 h、48 h,模型组、Dex组血清Scr、BUN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Dex组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空白组Scr、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Dex组Scr、BUN水平依次增加(P<0.05)。术后12 h、24 h、48 h,模型组、Dex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Dex组低于模型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空白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Dex组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依次增加(P<0.05)。术后12 h、24 h、48 h,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空白组未见肾脏组织异常改变,模型组与Dex组可见病理改变,且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加重,Dex组各时间点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保护脓毒症大鼠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雷强 《金属学报》2017,22(4):471-476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71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者29例为观察组,非应激性高血糖者4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12、24、36、48、72、120 h取外周血,采用血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水平,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血浆D-乳酸与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并测定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比(L/M)水平。结果: 组别和时间对患者血糖、尿液L/M、血浆D-乳酸与DAO水平均有影响(P<0.05),且两者无交互作用(P>0.05)。就变化趋势而言,术后血糖呈上升趋势,24 h达高峰后下降,观察组在术后12、24、36、72 h时高于对照组(P<0.05);L/M水平呈上升趋势,72 h达高峰后下降,观察组任一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D-乳酸和DAO水平呈上升趋势,对照组72 h达高峰,观察组术后120 h时仍有升高趋势,观察组在术后多数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和术后24 h时,血糖水平与L/M、D-乳酸和DAO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术后72 h时,血糖水平与L/M及DAO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术后120 h,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做好胃癌术后血糖实时监测和血糖控制工作对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ESK)组和生理盐水(SAL)组,每组30例。ESK组:予以艾司氯胺酮诱导剂量0.2 mg/kg,维持剂量0.12 mg·kg-1·h-1。SAL组:予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出恢复室即刻(T1),6 h(T2),24 h(T3),48 h(T4)平静呼吸和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炎症因子表达,以及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SAL组相比,ESK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在平静呼吸T1、T2和T4时刻及咳嗽状态T1时刻显著降低(P<0.05),且地佐辛使用量更少。ESK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SAL组,而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SpO2及恶心,呕吐,头晕,分离症状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能够减轻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且不显著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术后白细胞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用于老年肝癌患者肝脏肿瘤切除术时对围术期血常规、凝血及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术老年患者45例(ASAⅡ级,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ANH组(A组,n=15)、AHH组(B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A、B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实施ANH和AHH,C组常规补液输血。观察病人在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和术后24 h(T4)的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术前平均采血量为(740.00±134.99) mL;三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P>0.05),A和B组术中分别有3例需输入异体血(20%),C组术中有8例需输入异体血(53.3%),A组和B组异体血需求量比C组明显减少(P<0.01);A和B组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在血液稀释后各时点与T1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三组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在T2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T2以后逐步升高(P<0.05),在T3、T4时点C组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在AN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回输自体血后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三组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值水平各时点在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H及AHH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手术进行血液保护对血常规、凝血和肝脏功能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6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使用及停用特利加压素患者肾功能变化,进一步探索特利加压素使用过程中血肌酐(creatinine, Cr)下降的相关因素。结果:特利加压素组与生长抑素组在治疗期间最低血Cr[(58.41±14.58) μmol/L vs. (66.20±16.27) μmol/L, P=0.015]及最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105.16±19.36) mL·min-1·1.73 m-2) vs. (95.62±16.18) mL·min-1·1.73 m-2, 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特利加压素期间,血Cr值较基线值显著下降[(65.18±17.83) μmol/L vs. (58.41±14.58) μmol/L, P=0.001],eGFR值较基线值显著升高[(98.94±20.25) mL·min-1·1.73 m-2 vs. (105.16±19.36) mL·min-1·1.73 m-2,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较高的基线Cr水平(OR=1.076,95%CI 1.015-1.142,P=0.015)是特利加压素使用期间血Cr下降的预测因子;停用特利加压素后血Cr及eGFR值较基线值未明显变化。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期间及停用后血Cr值均未降低[(65.82±18.12) μmol/L vs. (66.20±16.27) μmol/L, P=0.766]、[(65.82±18.12) μmol/L vs. (68.24±17.99) μmol/L, 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利加压素显著降低基线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血肌酐及增加eGFR,可能有利于预防基线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王鹏宇  李宝钏  黄华君  蔡建明 《金属学报》2013,18(10):1164-116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自控芬太尼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液中的效果。方法:1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接受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七氟烷麻醉维持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O组加入 16 mg 恩丹司琼,M组加入 5 mg 咪达唑仑,OM组加入 16 mg 恩丹司琼及 5 mg 咪达唑仑,D组加入 200 μg 右美托咪定,OD组加入 16 mg 恩丹司琼及 200 μg 右美托咪定。PCA按 20 μg/mL 芬太尼计算共计 60 mL,背景输注 1 mL/h,bolus 0.5 mL,锁定时间 15 min。记录麻醉后恢复室(PACU)、术后 6 h 及 24 h 的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镇静评分、VAS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PCA有效按压次数、止吐及镇痛补救措施人数。结果:O组术后3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4组,但术后 6 h 及 24 h 时点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D组及OD组术后3个时间段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O组补救止吐药使用30人次(100%),明显多于其他4组(P<0.05),D组及OD组补救止吐药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5组患者术后3个时间段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及OD组术后6、24 h 的芬太尼PCA使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M组、OM组及O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加入芬太尼PCA镇痛液中,止吐效果优于恩丹司琼,但两药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痛、镇吐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20 min注射完毕;C组患者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后(T0)、诱导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切开硬脑膜时(T4)、肿物切除时(T5)、术毕时(T6)的SBP、DBP及心率(HR)。分别于T0、T4、T6、术后24 h(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D组SBP、DBP、HR在T1~T6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在T2时明显低于C组(P<0.05)。T4、T6时D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6时,D组NSE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脑膜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术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曹杰  徐驰 《金属学报》2017,22(11):1274-1277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血乳酸(Lac)。采用心脏彩超仪检测患者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CI、SVI均明显升高,Lac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I、SVI明显高于对照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A的水平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CT、CRP、WB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CT、CRP、W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显著减轻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苏洋  周峰  丁金磊 《金属学报》2023,28(1):59-65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S组)、低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LC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HC组)。术毕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镇痛泵配方:艾司氯胺酮1.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H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三组镇痛泵均加入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静息及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术前24 h(T0)、术后24 h(T3)、48 h(T4)、72 h(T5)和7 d(T6)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焦虑方面,T0三组SAS评分无差异,S组和HC组T3、T4的SAS评分低于LC组(均P<0.05),T5、T6的三组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抑郁方面,T0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T3、T4、T5抑郁人数少于LC组和HC组(均P<0.05),T6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方面,T1三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组和HC组T2、T3、T4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LC组(均P<0.05),术后48 h内的PCIA自控次数和无效按压次数LC组高于S组和HC组(P<0.05),三组在术后疼痛补救次数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S组和LC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优于HC组(均P<0.05),三组在嗜睡、呼吸抑制、分离症状和噩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胡双燕  仲俊峰  何锐  蒋宗明 《金属学报》2016,21(12):1409-14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患者6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D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 1次肠排气时间、肠功能指数(bowel function index,BFI)、术后静息和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首次使用哌替啶的时间和术后 48 h内哌替啶总量、术后不良反应 (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结果: SD组患者术后第1次肠排气时间为术后(67.2±3.5) h,与 S组(73.1±5.3)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与S组术后BFI≤28.8的患者分别为 26例 (86.7%)和 19例 (63.3%)(P<0.05);SD组患者术 8、16、24、36、48 h静息 NRS和术后 4、8、16、24、36、48 h咳嗽NRS均显著低于S组(P<0.05)。SD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哌替啶时间为 (8.2±2.4) h,与 S组( 4.3±1.9) 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组与 S组哌替啶使用量分别为(70.5±21.9)mg和 (105.4±32.2) m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发生率 SD组和S组分别为 4例(13.3%)和 11例(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哌替啶的用量,促进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黄巧文  蔡丽生 《金属学报》2016,21(7):802-80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的应激水平和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65~80岁,ASA分级Ⅰ~Ⅱ级的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盐水组,每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0 min泵注完,麻醉维持时联合使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h-1,而盐水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皮质醇(Cor);T0,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的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 T 1-4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MAP及H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2-4 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Cor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6显著低于盐水组(P<0.05);T 4-6时点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的IL-10显著高于盐水组(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辅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减少Cor的释放,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减轻促炎因子IL-6的释放,增加术后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维持术后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