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李治欣 《中州煤炭》2016,(12):168-171
落差2~5 m的小断层现成为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例,探讨了三维地震对小的断层解释。建立了一个断层落差为2 m的地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正演生成的时间剖面上提取了属性,结果显示,虽然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看不出来,但在属性上有明显反映,因此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可解释小断层。对一个实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进行了解释,解释出了一个落差2.5 m的断层,与煤矿实际揭露吻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对黄陵一号煤矿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取了多种地质属性,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在小断层的解释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经巷道验证,吻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维地震属性解释断层技术可以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一些用其它方法无法提取的信息,对一些小的构造尤其是断层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解释,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葛泉矿东井研究区,原常规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在煤矿实际开采中表现出对小断层识别能力差、准确度低的特点。而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矿方对小构造的勘探精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地震属性方法、理论的发展和多种交互解释软件的开发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构造精细解释中有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对研究区老三维数据体的滤波、去噪处理后,提取了对小断层敏感有效的相干体、曲率体、分频体和蚂蚁体成果,经过与相关地震地质资料的结合,提高了在常规地震剖面解释中容易遗漏的小断层的解释精度,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米田  张奋轩  曹新领 《陕西煤炭》2012,31(6):108-109,115
煤田小构造的解释一直以来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准确率及精度均较低。本文从三维地震属性入手,结合三维勘探区应用实例,分析了三维地震属性在解释中的辅助作用,较直观地反映了小断层的空间的变化,为矿井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震属性提取解释三维地震勘探中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湖钢  张晓英 《陕西煤炭》2010,29(3):102-103
阐述了地震属性的概念,及其经过数学变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利用地震属性的提取及优化,揭示出地震资料中的构造异常,提高地震资料对构造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煤层气开发中优选有利区块,通过正演模拟,明确了最大振幅与煤层厚度相关性,从而划分了煤层较厚区域以及顶底板泥岩较发育区,并综合利用相干、曲率、蚂蚁体等属性圈定了裂缝发育区。此外,正演分析验证了以均方根为代表的地震属性与煤层气含量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最后,以煤层厚度、顶底板泥岩发育条件、裂缝发育条件、煤层气富集性为基本条件,确定了研究区内的Ⅰ类和Ⅱ类有利区块,以便于在后期设计开发井位,进行煤层气抽采。  相似文献   

8.
9.
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对于油田提高抽采率和煤田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预测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已成为地球物理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相干、边缘检测、曲率和蚂蚁体等地震属性的研究,明确了地震属性对于构造成因的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有着极好的识别能力。同时,分析了以多属性直接叠合、多属性融合和有监督的神经网络运算为代表的多属性联合技术,发现其在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预测中有着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地震属性技术在探测断层和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陷落柱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讨论地震属性技术在探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根据相干体、方差体切片分析相邻地震信号的相似性,进而探测断层和陷落柱的发育情况.通过对五阳煤矿地震资料的分析解释发现,地震属性技术是在探测断层、陷落柱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陷落柱一直严重威胁着我国北方一些煤矿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及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的正常运行。地震勘探作为陷落柱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在识别查明该异常地质体方面发展挥了重要作用。以往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和层拉平切片对陷落柱进行识别解释,仅对较大的陷落柱(直径大于50 m)反映特征明显,而对于小陷柱却无能为力。通过分析陷落柱的地震正演模拟、属性特征及实例认为,可以利用方差体、均方根振幅、弧长等地震属性技术对其进行精细解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煤炭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能源,随着勘探区块的逐渐减少及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勘探技术在工作区的运用表明,高信噪比的原始数据、准确的处理流程以及资料的精细解释是获得丰富地质成果的基础。区内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初步查明了新生界的埋藏厚度及二1煤层底板变化趋势,并首次对区内一1煤层的隐伏露头位置进行了确定,为以后该区基岩地质图的修编提供了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李莉  王雅春  刘蓥霖  彭朋 《中州煤炭》2022,(4):121-125,130
杏南开发区高8-59、杏13-丁2-125区块扶余油层地层较厚、底部标志不明显、断层两盘厚度有差异、多个断堑打乱了地层厚度的分布规律,导致进行储层含油气预测比较困难。为了较为精确地预测出研究区储层的含油气有利区,首先对已钻井进行地震衰减属性分析然后结合正演模拟得出,频率衰减斜率属性对储层含油气性有较好的指示,从而将其应用到研究区储层含油气预测的工作中。同时引入岩性约束,得出研究区有利区带主要沿着北西向、呈条带状展布,并划分出了3类有利区。本研究提高了油气预测的精度,为流体检测及储层含油气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佐证了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效果。地震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紧密结合,通过地震、钻探及测井验证,初步了解了区内新生界厚度及煤系的构造形态、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面积,对工作区煤炭远景资源作出了评价,圈出了赋煤靶区,实现了找煤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找煤效果。优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地震采集、处理方法和参数,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为区内后续找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月  徐守余  刘鹏飞  高原  路研 《中州煤炭》2016,(12):128-133
裂缝是进行火成岩储层预测的关键,为了更准确地研究火成岩裂缝测井解释问题,探讨了火成岩储层裂缝特征以及各类常规测井曲线、成像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对裂缝的响应特征;介绍了目前在常规测井基础之上拓展的指数曲线法、综合概率法和模式识别法等在识别裂缝中的应用;此外,国内外还利用比值法、杨氏模量等其他半定量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裂缝特征。为进一步对裂缝进行精确描述,归纳了利用成像测井、双侧向测井以及斯通滤波等方法在定量计算储层裂缝参数(裂缝产状、裂缝视孔隙度,裂缝张开度和裂缝渗透率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宁夏吴忠银星二号煤矿地处丘陵地貌,区内相对高差较大,且被厚沙土层覆盖。开展三维地震工作,特殊地形地貌障碍会导致部分炮、检点偏移,部分厚沙土分布区会导致震源激发能量被吸收、检波器与地面耦合不好等情况出现,不利于地震波的传播,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不一致,低降速带变化十分剧烈,存在一定的静校正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积极采取改善激发接收条件措施,依据试验确定技术参数的原始数据质量保证技术路线;加强数据处理和解释工作,采用层析静校正与剩余静校正二者相结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泌阳凹陷进行三维地震资料解译、层位信息合成、精细解释以及速度场建立,绘制了泌阳凹陷沉积主体寥庄组、核桃园组一、二、三段的底面构造图,得出以下结论:自核一段至廖庄组这一时期,安棚次凹长期存在,但向北西部逐渐萎缩;利用典型界面的地层切片确定了沉积体系特别是白云岩的识别特征,通过对含碱层主要分布的核桃园组自SQ1至SQ4的地层切片、关键井岩芯序列特征和岩性标定工作,确定了地震反射同相轴代表的岩性,进行了沉积微相的解释,也圈定了不同沉积地层(包括含碱岩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陈勇 《中州煤炭》2022,(6):98-103
为了更好地辅助页岩气储层探测工作,研究各向异性表征技术在页岩气储层探测中的应用,以某省西部主体构造为侏罗山式隔档式褶皱地形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各向异性表征技术预测页岩裂缝,通过分析地震波在页岩介质内的传播变化特征,得到页岩内气储层裂缝位置,获得页岩气储层区。实验结果表明,当裂纹密度增加时,裂缝随着法向方向形状逐渐变平,此时页岩气储层的纵波速度各向异性较为明显,表明当前页岩气储层区域的含气量较多;页岩的裂纹密度增加时,其饱含水裂缝的水平面速度分量分布显著,在其水平面速度分量区域中部形成横波波纹,说明页岩饱含水层的气储层内气含量较低;P波振幅与其入射角成反比例关系,表明页岩气储层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多套小层叠置发育,为实现产能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采用一套井网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受非均质性影响,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严重,各小层产能贡献比例、能量衰减速度差异大,限制了产能有效发挥。在应用试井分析结果评价生产井储层动态参数、压力水平的过程中,常规试井解释模型只能反映各生产子层数据的平均值,无法准确评价各层段数据,实际指导意义存在局限性。综合运用单层、多层试井解释模型对试井数据开展精细解释,以生产测井的分层产量作为拟合计算的新增约束条件,并以此建立多层渗流试井模型,拟合结果符合率高,在降低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多解性的同时,实现多层参数定量评价,对于多层合采井在开发过程中技术政策调整以及增产措施制定等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