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在线污泥浓度计的污泥浓缩脱水运行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污泥处理与处置成本的升高,以及絮凝剂的极高成本,使得污泥浓缩优化和机械脱水优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生化法污水处理厂节约成本提供了可能。污泥浓缩过程可以通过在重力浓缩池中使用可悬浮颗粒物传感器实时监测污泥排放来得到改进,从而保证浓缩后的污泥都是高浓度污泥。通过监测脱水设备的进泥负荷和离心分离机中的污泥浓度可以重新制定絮凝剂的投加方案,从而减少脱水前化学处理的絮凝剂用量和费用。  相似文献   

2.
以某钢厂的污泥处理系统为例,探讨了离心脱水机在调试过程中的絮凝剂选择、主机转速的调整、扭力矩的确定以及进泥量与污泥含水率的关系。调试过程历时半个月,通过烧杯试验和上机试验最终确定采用离子度为40%、分子质量为6 000 ku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污泥脱水的絮凝剂;以产泥含水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主机转速为2 500 r/min、最佳扭力矩为17N·m。另外发现,进泥含水率越低,则出泥含水率亦越低,但进泥含水率偏低时会导致离心机处理能力下降;增大进泥含水率可提高离心机的最大进泥量,但出泥含水率随之升高,因此,在离心机选型时一定要明确污泥含水率参数,在调试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进泥量。  相似文献   

3.
改善污水污泥浓缩和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处置和利用。试验研究了页岩细度和掺量在污泥沉降浓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页岩粉细度为250~150μm,掺量≤5(时,掺加页岩粉可改善污泥沉降浓缩性能,沉降浓缩后污泥体积没有明显增加;掺加5%页岩的污泥沉降浓缩后含水率可控制在80%左右,经过离心脱水后含水率可降低至60%以下。试验结果还表明,虽然掺加页岩的污泥脱水后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可以明显改善污泥的性态,减少资源化利用中与页岩混合过程,还能明显降低污泥的气味;经页岩改性后浓缩脱水得到的污泥能用于烧制轻质陶粒。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某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和离心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化学调理法对污泥进行调质;然后采用框压滤机对污泥调质脱水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压滤压力为015~0.6MPa,保压150min的条件下,通过调整污泥调理剂的投加量可使浓缩污泥和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下,浓缩污泥较离心脱水污泥的脱水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污泥脱水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提高脱水效率不仅能有效减少污泥体积,而且能满足后续污泥处理处置对含水率的要求。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技术研发已成为当前污泥脱水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预处理包括化学、物理和组合技术。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分析了现有污泥脱水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难点,并对基于预处理的强化污泥脱水研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我国今后污泥脱水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廊下污水处理厂原污泥处理系统采用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在80%左右,无法满足当地焚烧厂接收要求。为此需对原有污泥处理系统进行提标改造,采用"机械浓缩+化学调理+高压隔膜压滤机"深度处理,稳定运行后,污泥含水率控制在60%以下。介绍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并分析提标改造后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7.
1工艺原理 1.1传统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 市政污水厂排放的剩余污泥含水率一般很高(〉99%),需要采用浓缩池或浓缩机将含水率减小到97%以下,才可以用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处理。由于采用浓缩池进行浓缩时污泥中的氮、磷极易回溶到污水中,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机械设备如带式浓缩机。  相似文献   

8.
污水厂污泥微波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约占总污水量的03%~05%(体积),如果进行深度处理,污泥量还可能增加05~10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经浓缩处理后含水率约为95%~97%,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机械脱水可以将污泥含水率降低到75%~8...  相似文献   

9.
将溶菌酶应用于剩余污泥的预处理,考察了不同酶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滤饼含水率、污泥比阻、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Zeta电位及污泥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并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污泥絮体和颗粒结构的变化,同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原污泥和酶处理后污泥的脱水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适宜的溶菌酶投加量可显著改善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与原污泥相比,当酶投加量为15%时,真空抽滤后的含水率由91.4%降到63.6%,比阻降低了82%,CST降低了65%,Zeta电位从-14.8 mV上升到2.7 mV。溶菌酶对污泥结构的破坏是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述污泥输送泵及其故障处理方式;介绍了污泥储存系统的管道、入料口的设计要点,滑架破拱装置的设计优化及其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污泥的日输送量达到66.85 m3/d,污泥储存系统储存量达到200 m3,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生产。最后对该工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生物沥浸法对常规脱水污泥(指在浓缩污泥中加PAM等高分子絮凝剂并经带式或离心脱水后获得的含水率在80%左右的脱水污泥)进一步深度脱水的效果,将常规脱水污泥用中水稀释成含水率为97%左右的液态污泥后,采用批式运行模式进行生产性生物沥浸法调理(每批次处理污泥为60 m3),然后在不加任何化学絮凝剂的情况下直接用隔膜厢式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结果表明,以浓缩池含水率为97%的浓缩污泥作为对照,在上批次沥浸污泥(接种物)与待处理的液态污泥体积比为1∶1时,生物沥浸过程可在24 h内完成,污泥比阻由沥浸初期的3.56×1012m/kg降低至0.43×1012m/kg。生物沥浸后的污泥通过150 m2的隔膜厢式压滤机,在1.2~1.5 MPa压力下压滤1.5 h,泥饼含水率可稳定地降低到60%以下,外观呈土黄色块状,无臭味。经检测,泥饼有机质和高位热值在生物沥浸处理前后没有降低,且压滤液清澈,无色无味,COD为120~170 mg/L,总氮为40~60 mg/L,总磷在0.5 mg/L以下。可见,常规脱水污泥经稀释后进行生物沥浸法深度脱水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污泥调质效果是决定板框压滤机出泥含水率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出泥含水率<60%,对污泥有机调质及无机调质的试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天山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上机试验确定污泥浓缩段有机调质适用的PAM型号,将污泥含水率浓缩至97%以下,固体回收率高。同时通过板框压滤机脱水试验,随着浓缩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污泥无机调质所需FeCl3和Ca(OH)2的投加量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对污泥产率系数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对现行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修正计算公式等中污泥产率系数的推荐取值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以北京市某M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污泥产率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得出了适用北京及周边M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污泥产率系数计算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1)
为降低车城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中剩余污泥含水率,缩小其体积,开展了污泥减量化技术试验。通过装置选择分析,筛选药剂种类,优化药剂浓度等项目,实施后,污泥含水率由98.3%降至80.75%,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1/11,年节约运输费用40余万元,剩余污泥含油量由脱水前的3.04%上升至16.99%,滤液中悬浮物固体含量10.2 mg/L,含油量2.3 mg/L,达到回收进系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绍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泥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泥脱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泥预处理能力达到350 tDS/d(83%含水率污泥为2 059t/d),新建处理能力为370 tDS/d(80%含水率污泥为1 850t/d)的污泥处理设施,全厂污泥全部处理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咸阳路污水厂的污泥脱水与干化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琳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4):56-58
天津市咸阳路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45×10^4m^3/d,干污泥产量为73tDS/d,经浓缩消化后污泥含水率为96%~96.7%,离心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至70%~75%,湿污泥产量约为300m^3/d。其中进入干化系统的污泥量为100m^3/d,其余脱水后的泥饼直接外运处置。经干化系统处理后的出泥含固率可达90%以上,且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系统运行条件,获得含固率为50%~90%的污泥产品。主要介绍了咸阳路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高干脱水及部分污泥进行干化的工艺设计,力求为天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合理处置摸索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西南给排水》2000,(2):45-48
BNR污泥运行管理的实践表明:污泥中的N和P能在污泥浓缩、脱水和消化过程中顺利地被去除。然而,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在分离过程中应尽可以处于好氧状态。所有污泥脱水液应对N、P和悬浮物进行预处理。堆肥为BNR污泥的稳定提供了可行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它的使用可以使N、P的溶解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相似文献   

19.
剩余污泥量是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我国《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中给出了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计算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量的公式,但该公式中的污泥衰减系数(Kd)取值范围(0.04~0.075 d-1)不能适应进水中含有较高浓度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在长污泥龄下的情况。基于污泥龄的概念,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该计算公式中Kd的表达式,说明了Kd的实质含义和影响因素,指出Kd并不是一个常数,其值随污泥龄和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在反应池中的累积浓度占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可由污泥龄和进水中不可生物降解悬浮物浓度与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比值判断Kd的取值。所列举的工程实例的适宜Kd值为0.03 d-1。可为改进和拓宽该剩余污泥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泥质的供水污泥,开发了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及其成套中试设备(浓缩深脱一体机),并优化了设计和运行参数。对于脱水性较好的供水污泥,仅需投加聚丙烯酰胺(PAM),该设备在进泥量较小的条件下即可使出泥含水率低于70%;对于脱水性较差的污泥,分别考察了联合投加PAM和污泥改性剂,以及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两种调理方案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并对不同调理方案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目标含水率前提下,当单独投加PAM、联合投加PAM和改性剂、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调理污泥时,设备处理量分别为130、200和330 kgDS/h,处理成本分别为171.24、262.44和150.60元/tDS。因此,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进行供水污泥调理可提高产能、降低处理成本,推荐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