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群体规范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以天津市两项目共250名一线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5.0和AMOS 24.0构建群体规范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示范性规范对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直接、间接影响,其间接影响的中间变量是群体认同、群体压力;指令性规范对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间接影响,其间接影响的中间变量是群体压力、行为态度。同时,提出工人行为意向引导对策,包括结合工人群体特征,完善安全培训体系;合理利用群体压力,消除不良示范作用;发挥群体积极效应,增强工人群体认同感;完善群体安全规范,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从而降低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效规范工人行为,提高项目安全绩效。  相似文献   

2.
如今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事故频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评价建筑工人不同种类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性强弱,可以控制不安全行为传播。选择特定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既有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行为的传播性强弱。结果表明:使用错误姿势的不安全行为传播性最强,其次是交通管理类、个人防护类,而脚手架类、起重作业类、个人状态类传播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且在建设现场非常普遍,迫切需要找到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设计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首先,界定两类直接导致事故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分析两类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过程,揭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其次,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从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知三个维度,梳理"选择应对"环节失效的原因。再次,选取一个地铁工程项目,通过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识别、观测和原因调研,对认知原因进行检验,结果证实:基于认知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思路是合理的;"选择应对"环节失效是导致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最后,针对"选择应对"环节失效的原因,提出不安全行为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马斯洛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SOR行为模型建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模型,基于个体、组织、环境维度构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施工现场的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对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仿真提出了有效实施路径,为相关人员的管理决策能力提供支持,助力减少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干预的前摄性,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通过行为调查、演化推理和案例分析等途径,结合行为改变技术,提出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早期干预的核心策略、关键方法和实施路径。结果表明:脆弱性与建筑工人的易感性和易损性正相关,与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负相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早期干预的核心策略是主动识别不安全行为特征并预测发展趋势,进而实施前摄控制和矫正,包含不安全行为的早期识别、前摄控制、趋势预测和前摄矫正等过程和方法,拥有一个多过程、多层次、多因素并举的综合型实施模式;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早期干预重视各种环境和个体因素间的相互动态作用对安全行为塑造与不安全行为干预的影响,故在整合性、动态性和主动性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工人的不安全心理往往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通过对工人的不安全心理进行研究,提出干预不安全心理的建议以减少不安全心理导致的不安全行为。为此设计调查问卷,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安全心理指标,利用AHP计算指标的权重,排序确定出哪类不安全心理对工人影响较大。结果表明:5个一级指标中,重要度依次为逆反心理、安全无奈感、轻视心理、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20个二级指标里,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程度排序前五的三个因素均属于逆反心理。结合调查问卷及AHP计算结果,为及时干预工人的不安全心理提出了注意沟通方式、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文化教育、关注双方心理健康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人安全行为是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复杂现象。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构建了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体系。利用DEMATEL建模方法分析了17个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集合和结果集合。利用ISM建模方法得到了影响因素体系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最后通过混合建模分析理清了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因素的层次结构,并确定了各层次结构中的关键因素。分析发现工人安全行为是组织安全环境、组织安全实施、前线安全环境和工人自身因素4类因素复杂作用下的产物。最后本文结合各类别中的关键因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了工人安全行为的综合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建筑工人安全行为水平,探讨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假设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SEM)和系统动力学( SD)结合的方法揭示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影响不安全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正向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同时仿真结果表明偏执心理和敌对心理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下呈现一种先上升再下降近似抛物线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安全形势依旧严峻,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建筑工人的 不安全行为对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 CNKI 数据库资源对近年来国内有关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成果进 行了系统梳理,阐述了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发表期刊和发表机构,重点从相关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 了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可以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进一步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视角 研究解决工程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程度中心性、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对安全知识传播效果的影响,设计访谈和调查问卷,以武汉地铁工程建筑工人为例,运用 Ucinet 6 和 SPSS 19.0 软件分析了工人的社会网络结构和安全知识传播效果,对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建筑工人安全知识传播效果与社会网络程度中心性呈正相关。提出了识别建筑工人社会网络中的核心人物,即意见领袖,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关注社会网络结构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工人;避免出现结构洞等改善建筑工人的社会网络结构,促进建筑工人之间安全知识有效传播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从个体角度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理,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问卷调研数据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确定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关键路径机理模型,并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安全能力是影响不安全行为的最全面因素,提高安全能力并辅以改善安全参与能力可以显著遏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2.
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并从中找出影响因素.细分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教育培训,并通过对南京市两家建筑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安全行为习惯培养的四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安全教育培训最为重要,结合国外安全培训模式经验,提出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 320 份建筑工人数据,借助 SPSS 和 AMOS 软件,先对调查问卷信效度及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再根据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检验程序,探讨接触—成熟阶段的专业技能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和风险感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接触—成熟阶段的专业技能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过度自信在处于接触—成熟阶段的专业技能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关系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风险感知在接触—成熟阶段的专业技能与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关系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且风险感知的调节作用通过过度自信的中介实现,即风险感知能力越强时,过度自信的中介对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正向影响愈强烈。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建筑工地事故频发。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对个人特质及所处环境识别出19个影响因素,并构建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利用AHP-DEMATEL-ISM方法综合分析得到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从根源上提高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通过对多个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访谈,查阅相关文献,基于行为安全理论、安全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将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识别。划分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选取6 个外因变量,共28 个观测指标,采用Likert 五级量表的形式对建筑工人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 和AMOS 软件对回收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及因子分析,建立假设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进行修正,得到影响因素对建筑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的影响路径系数。结果表明:安全培训质量、安全投入与奖励力度、政府安全监管强度和工人安全素质对工人参与安全教育主动性影响显著。建筑工人应学会提升自身的主动安全素质,企业可以改善安全培训质量,加大安全投入和奖励力度,政府应加强安全监管来提升工人参与安全教育的主动性,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建筑工人安全意识淡薄、不安全行为大量存在的现状,本文将行为安全模式的管理理念引入施工安全管理中,通过实施行为安全管理,以强化安全行为、弱化不安全行为,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施工安全文化及氛围。文中介绍了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行为安全模式及ABC行为分析方法,并通过成功案例说明了行为安全模式的管理方法减少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预防建筑工地火灾事故的发生,该文结合安全心理学以及安全管理学对建筑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收集30起建筑施工场所火灾事故案例,依据事故致因"2-4"模型,提取出4个不安全动作、5个不安全物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燃易燃性的防火防护物品的堆放不符合标准,以及建筑工人安全知识不足、对隐患视而不见是建筑工地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该文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验证了行为安全"2-4"模型分析建筑工地火灾事故原因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梳理和汇总,归纳影响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建筑工人心理压力、情绪与不安全行为结构关系模型。采用AMOS 26.0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心理压力与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效果;心理压力和情绪对安全意识、不安全动机及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安全意识和不安全动机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缓解建筑工人心理压力和调节情绪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减少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从组织管理、个体、生产作业与社会环境4个方面识别影响因素并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BP神经网络法将指标进行网络输出,同时编制预警问卷。由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法存在评估精度较低的缺陷,无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优化,因此引入麻雀搜索算法(SSA)。使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法,建立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通过对比发现,经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法较传统的BP神经网络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与精确度,在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风险预测方面更具可参考性。  相似文献   

20.
为对比分析国内外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来自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共416篇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外关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都有“影响因素”“安全氛围”“安全态度”和“模型”等高频关键词,国外学者较多地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展开研究,拓展了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国内学者的研究主体更加宽泛,综合考虑了群体差异对其可能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国内学者及相关企业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角度解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