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肝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取雌雄各半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宁片组(0.675 g/kg),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15、10、5 mL/kg)。采用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1 mL/kg制备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2次/周,连续8周,同时第5周开始灌胃相对应的药物。末次给药24 h后,大鼠经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经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肝匀浆中AST、ALT、MDA、Hyp、SOD含量,同时取少量肝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复方黄栌口服液组和护肝宁片组均可显著降低肝匀浆中ALT、AST、MDA水平(P<0.01),均可显著升高肝匀浆中SOD水平(P<0.01),均可显著降低肝匀浆中Hyp水平(P<0.01),均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肝脏区病理损伤(P<0.01)。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云  张兆瑞 《金属学报》2019,24(5):503-510
目的:分析人参皂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再生及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66只,其中1只行BMSCs培养,随机选取50只大鼠制备ALF模型,24 h后随机选取其中5只断颈处死,依据大鼠肝功能与组织病理学判别其是否成功造模。剩余15只大鼠将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入,作为正常组。成功造模的45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BMSCs组、模型组及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每组各15只。造模后6 h,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由尾静脉注入1 mL细胞培养液,BMSCs组注入1 mL BMSCs悬液(细胞浓度2.0×109/L),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注入1 mL人参皂苷诱导分化BMSCs悬液(细胞浓度2.0×109/L),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状况,血清总胆红素(TBil) 、AST、ALT、TNF-α、IL-6含量,肝组织内Wnt7b、Wnt7a及Wnt2基因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细胞无坏死、变性,整齐排列,肝小叶结构清晰,汇管区内没有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表征为广泛坏死,肝小叶内全部肝细胞溶解坏死,网状的支架发生塌陷,汇管区和周边存在大量粒细胞、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浸润,残余肝细胞变性、肿胀且伴随胆汁淤积;BMSCs组及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趋向完整,肝细胞坏死、变性数量减少,汇管区内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又优于BMSCs组。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上升;和模型组相比,BMSCs组、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降低;和BMSCs组相比,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血清TBil、AST、ALT、IL-6及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和模型组相比,BMSCs组、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和BMSCs组相比,人参皂苷诱导BMSCs组大鼠肝组织内Wnt7b、Wnt7a、Wnt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诱导BMSCs可显著改善ALF大鼠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加速肝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LMWH)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8周,n=10)、模型对照组(CCl4腹腔注射8周,n=10)和LMWH治疗组(CCl4腹腔注射+LMWH皮下注射8周,n=10)。8周后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透明质酸(HA)水平;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PSR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纤维相关因子α-SMA和Ⅰ型胶原(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8周后模型对照组和LMWH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DBIL和HA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增多,肝组织α-SMA表达增多,α-SMA 和COL-Ⅰ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8周后LMWH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TBIL、DBIL和HA水平降低,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肝组织α-SMA表达减少,肝组织α-SMA 和COL-Ⅰ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LMWH可抑制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损害及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LMWH的抗凝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Y-27632组(Sham+Y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和CLP+Y-27632组(CLP+Y组),每组8只。采用CLP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造模24 h心脏采血后安乐死大鼠,收集血清及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ROCK1和下游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CH)检测大鼠肝脏组织ROCK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IL-18、IL-10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Sham+Y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无明显变化,CLP组肝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CLP+Y组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肝细胞条索逐渐恢复。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ROCK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ROCK1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NF-κB蛋白表达减少(P<0.05);ICH检测到Sham组肝脏ROCK1少量表达,CLP组和CLP+Y组大量表达;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ALT、AST水平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CLP和CLP+Y组肝组织匀浆IL-18含量升高(P<0.05),CLP组肝组织匀浆IL-10和GSH含量降低(P<0.05),CLP+Y组IL-10和GSH的变化相近(P>0.05);与CLP组相比,CLP+Y组IL-18含量降低(P<0.05),IL-10和GSH含量升高(P<0.05)。 结论:Rho激酶抑制剂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急性肝损伤,可能与抑制Rho/ROCK/NF-κB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炎症因子,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同时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赛华  胡静娜  梅璟妍  马卫成 《金属学报》2017,22(12):1352-1357
目的:研究解毒护肝颗粒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炎症因子和小肠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解毒护肝颗粒低、中、高3个剂量(2.7、5.4和10.8 g/kg)实验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只,建立免疫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14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小肠组织occludin-5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脂肪细胞堆积,肝细胞增大,肝索排列紊乱,伴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肝细胞形态尚规则,肝索排列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模型组小肠黏膜绒毛萎缩,上皮细胞脱落,水肿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黏膜紧密,水肿减轻,浸润的炎性细胞不明显。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低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ALT、AST、LDH和TNF-α显著降低;而试验组occludin-5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随解毒护肝颗粒剂量的增加,试验组occludin-5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护肝颗粒可改善肝及小肠的组织结构,保护损伤的肝脏,减轻炎症反应,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酵虫草菌粉(fermented cordyceps sinensis powder,CS)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8只,体质量(180±2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CS治疗组与CS溶媒组,每组12只。模型组:灌胃给予10 mg/kg DEN每周5次共8周,构建慢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与模型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S治疗组:在建模4周后灌胃给予80 mg/kg CS每周5次共8周;CS溶媒组:灌胃给予与CS组相同体积的5%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实验结束后,麻醉,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收集血液,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以反映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改良Nycodenz法分离各组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RT-qPCR检测肝组织与HS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mad3与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ALT含量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肝脏组织形态显著改变,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胶原沉积增多;与模型组相比,CS治疗四周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升高的AST、ALT水平,改善其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少肝脏中胶原沉积。RT-qPCR结果显示,CS可减少肝损伤大鼠组织及HSC中α-SM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增加Smad7 mRNA表达水平;CS溶媒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与模型组无差异;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可下调肝损伤大鼠肝组织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结论: CS可显著改善DEN诱导的大鼠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CS上调Smad7,并抑制TGF-β1/Smads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宋娟  田小霞  李宝红  王东  孟董超  卢彦珍 《金属学报》2017,22(11):1215-1220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SC)组、肝脏缺血再灌注(HIR)组、白藜芦醇(Res)组。各组分别采集血液标本,处死动物收集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及炎症因子IL-6、TNF-α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HMGB1、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经HE染色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HIR组相比,Res使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血清中反映肝脏功能学的指标ALT、AST及AKP的浓度明显降低,同时肝组织HMGBl、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从而减少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再灌注过程中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甜菜碱干预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肝脏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肝组织切片行Masson染色;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D86、CD20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结果: 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 P<0.05 );肝组织中TNF-α、IL-6、iNOS水平和CD86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 P<0.05 ),且其6周水平高于8周;而肝组织中Arg-1水平和CD206、TGF-β1的mRNA表达在6周至8周逐渐显著升高( P<0.05 )。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动物血浆中ALT、内毒素、Hcy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 );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在6周显著降低( P<0.05 ),8周变化不明显;肝组织中iNOS、Arg-1水平和肝组织中CD86、CD206、TGF-β1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血浆中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 P<0.01 ),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肝组织中Grp78的mRNA表达分别与肝组织中CD86、CD206的mRNA表达显著相关( P<0.01 )。结论: 甜菜碱可能通过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拮抗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等途径,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邵芙蓉  方正清 《金属学报》2015,20(8):882-886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衣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分为正常组、衣霉素模型组、硫普罗宁对照组、苦参素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每组10只。以1 mg/kg衣霉素灌胃造模,测定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以及肝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苦参素对衣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 GRP78 分布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测定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GRP78水平,使用TdT 介导dUTP 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 结果: 苦参素中、高剂量组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中GSH、MDA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 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苦参素各剂量组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有改善;免疫组化技术发现肝组织GRP78分布范围依次减小;ELISA法测定苦参素组(40、80、160 mg/kg)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RP78的含量,TUNEL技术发现苦参素各剂量组能抑制衣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结论: 苦参素对衣霉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爱玲  罗琳  茅家慧  朱燕 《金属学报》2004,9(10):1096-1100
目的: 观察苦参素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l4 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SD 大鼠28 只, 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预防组、苦参素治疗组。实验10 周末, 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总胆汁酸(TBA)及谷氨酸转移酶(GGT); 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RT-PCR 和蛋白酶谱法检测肝组织中MMP-2 mRNA 、MMP-2 蛋白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预防与治疗给药均能明显降低CCl4 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 、AST 、TBA 及GGT 水平(P<0. 05,P<0. 01) 。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 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 Disse 间隙、肝细胞内胶原纤维明显减少, 且苦参素预防组肝纤维化程度轻于治疗组。苦参素预防组、治疗组肝组织中MMP-2mRNA 、MMP-2 活性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5, P<0. 01) 。结论: 苦参素对CCl4 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其部分机制为通过减少MMP-2mRNA 、MMP-2 活性蛋白的表达, 促进细胞外基质(ECM) 的降解, 抑制ECM 沉积, 从而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甜菜碱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 mRNA和TLR4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核转位也显著增多(P<0.05),它们的变化趋势为6周水平最高,4周次之,8周最低。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4周和6周组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核转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福根  俞佳  席建军 《金属学报》2008,13(5):517-520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 大鼠70 只, 随机分成6 组:正常组(n =10, 等渗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模型组(n =12, 酒精8. 8 g·kg-1·d-1 灌胃)、治疗组(n =12, 酒精8. 8 g·kg-1·d-1灌胃, 造模同时腹腔注射0.156、 0. 312、 0. 625 g/kg 乙酰半胱氨酸)、阳性对照组(n =12, 酒精8. 8 g·kg-1·d-1 灌胃, 造模同时腹腔注射硫普罗宁16. 5 mg/kg-1·d-1)。10 周末处死大鼠, 检测血清ALT、 AST 活性和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 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 AST 活性、肝组织MDA 水平较正常组升高, 肝组织GSH-PX、 SOD较正常组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ALT、 AST、 MDA有明显的降低, 肝组织GSH-PX、 SOD 水平有明显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浆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 肝小叶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 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轻于模型组。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彤  单颖 《金属学报》2016,21(8):884-889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rine,Tau)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及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三月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au干预组,每组24只。于造模成功后的第12 h、1 d、2 d、3 d取心脏血液及心肌组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IL-6、CRP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ERK、CHOP、p-JNK及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IL-6、CRP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IL-6、CRP的水平呈下降趋势,IL-6水平于时间点1、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ERK表达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PERK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HOP在造模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增加,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CHOP在时间点1、2、3 d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au干预组p-JNK的表达于12 h达到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u干预组p-JNK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在时间点1、2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aspase-12的表达增加,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12的表达降低,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u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ERK、CHOP、p-JNK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发挥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氟非尼酮(fluorofenidone, AKF-PD)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肝细胞中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55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DEN组,n=20),灌胃给予10 mg/kg DEN,每周5次至14周停药;对照组(Control组,n=20),灌胃给与同模型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治疗组(DEN+AKF-PD组,n=15),在造模4周后,灌胃给与500 mg/kg AKF-PD,每天一次,至14周停药。实验结束后,麻醉,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肝脏组织进行Masson染色以观察胶原沉积;提取并鉴定原代肝细胞,测定肝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mad7 mRNA的水平,以及Smad3、Smad7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sson染色显示DEN组中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而AKF-PD治疗可有效减轻肝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此外,与DEN组相比,AKF-PD治疗组中α-SMA、TGF-β1、Smad3 mRNA水平明显降低,Smad7 mRNA水平升高,AKF-PD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mad3蛋白的表达,增加Smad7蛋白的表达。 结论:AKF-PD可显著改善DEN所致大鼠肝损伤和纤维化,该作用可能与AKF-PD下调肝细胞中α-SMA、TGF-β1、Smad3 mRNA水平,增加Smad7 mRNA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高脂-高果糖餐诱导NAFLD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GP高、低剂量组(200、100 mg·kg-1·d-1),二甲双胍组(200 mg·kg-1·d-1),水飞蓟宾组(200 mg·kg-1·d-1),并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药6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肝脏指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中HMGB1、RAGE蛋白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GP高、低剂量组LDL-C、TG、TC、FFA、ALT、AST、2 hBG、Fins、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低剂量TGP在拮抗胰岛素抵抗、降糖降脂、改善肝功能方面有较显著的作用,TGP高、低剂量组均可下调HMGB1(P<0.01)和RAGE(P<0.05)蛋白的表达。结论: TGP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的转导而起到改善NAFLD大鼠的糖脂代谢异常,拮抗胰岛素抵抗,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会  李俊  黄素琴  李玉红  范俊 《金属学报》2021,26(12):1386-1392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成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sis组)、sepsis+右美托咪定组(DEX组)以及sepsis+DEX+HIF-1ɑ抑制剂(Bay87-2243组)。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 CLP)建立脓毒症模型,DEX组和Bay87-2243组分别于CLP前30 min和CLP后2 h腹腔注射DEX 30 μg/kg;Bay87-2243组于CLP前连续3 d口服灌胃BAY87-2243 9 mg/kg。其他组腹腔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肠黏膜组织中HIF-1ɑ和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 TJs)表达;ELISA检测大鼠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和D-乳酸(D-LAC)血浆浓度;HE染色检测大鼠肠黏膜形态学改变。结果:DEX可显著上调脓毒症损伤大鼠肠黏膜组织的HIF-1ɑ表达水平(P<0.05),从而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肠黏膜病理损伤、降低Chiu's评分(P<0.05),降低肠黏膜通透性(P<0.05),上调TJs蛋白(P<0.05);且上述作用可被HIF-1ɑ抑制剂Bay87-2243逆转。结论:DEX上调肠黏膜组织HIF-1ɑ蛋白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芍多糖(Paeoniae Radix Alba polysaccharide,PRPY)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PRPY预先口服给药21 d,采用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中超氧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并结合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药效。结果: 白芍多糖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P<0.01),提高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同时降低MDA水平(P<0.01),低剂量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提示,PRPY可以减轻肝脏组织病理性变化。结论: 白芍多糖预先给药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提高体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半暗带区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腺苷A1受体拮抗剂对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异丙酚预处理采用经股静脉持续泵注30 min至缺血即刻。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模型+异丙酚组(P组)、模型+异丙酚+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D组)。拮抗剂组在异丙酚输注前30 min腹腔注射,1 mg/kg。再灌注24 h 后,观察损伤后大脑皮质半暗带区组织形态学(HE染色)、Bcl-2蛋白表达量,凋亡细胞数(TUNEL法)。结果: P组与M组比较,神经元损害明显减轻;而D组与P组比较神经元明显出现核固缩或溶解,细胞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M组(P<0.01),而D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较P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M组(P<0.01),而D组与P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皮质半暗带区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腺苷A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匹诺塞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损伤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匹诺塞林1 mg/kg组、3 mg/kg组和10 mg/kg组,其中模型组及匹诺塞林各给药组,分别于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后再灌注同时给药,6 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取缺血半暗带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GRP78、CHOP、ATF4、XBP-1的mRNA变化。结果: 匹诺塞林能增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GRP78 mRNA水平,其中匹诺塞林3 mg/kg、10 mg/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匹诺塞林能降低内质网应激凋亡相关蛋白CHOP、ATF4,XBP-1 mRNA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匹诺塞林能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质网功能,减少GRP78、CHOP、ATF4及XBP-1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帕立骨化醇预处理+假手术组(SP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帕立骨化醇缺血预处理组(P组)。S组与SP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IR组与P组建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后再灌注2 h,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P组与P组在术前24 h经腹腔注射0.3 μg/kg帕立骨化醇,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 h时处死小鼠,距回肠末端5 cm取得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根据Chiu's评分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病理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及SP组相比,IR组及P组小肠Chiu's评分明显上升,IR组肠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升( P<0.05);与IR组相比,P组Chiu's评分、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 结论:帕立骨化醇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