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甄东户  刘丽娟  汤旭磊  成建国 《金属学报》2012,17(11):1314-1320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在5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安全、有效、全面控制血糖的效果。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伤,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动物研究进一步证实二甲双胍增加鼠的骨矿含量以及松质骨容量,促进新骨形成,促进正常血糖大鼠及糖尿病大鼠的骨损伤修复;临床研究也发现二甲双胍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但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丁秋花  史道华 《金属学报》2019,24(3):350-354
二甲双胍作为经典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其作用安全有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降血糖。近来研究发现,使用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二甲双胍可能为潜在的抗肿瘤药,其机制尚不明确,相关通路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对于寻找肿瘤治疗靶点和开发其作为新的抗肿瘤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AMPK依赖和非依赖的角度,对二甲双胍抑制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齐赫  刘亭亭  李国荣 《金属学报》2012,17(11):1295-1301
通过药理学方法来降低有机体的衰老率从而延长寿命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二甲双胍是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双胍类药物,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延缓衰老并延长寿命,它可以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下游相关分子发挥其抗衰老作用。本文对二甲双胍延长线虫、转基因小鼠和大鼠的寿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董进  陈文生  吴育晶  马旸  戴杏  董小洁  黄琼  魏伟 《金属学报》2016,21(11):1201-1208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K-562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终浓度0、0.1、0.3、1、3、10、30 mmol/L)对K-562细胞进行干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不同时间点(12、24、36、48 h)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均可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同时使K-562细胞阻滞于G0/G1期;不同浓度(终浓度1、3、10、3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K-562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减小,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表达减少。结论: 二甲双胍对K-562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以及阻滞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3、CDK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簇(ROS)、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 PI)双染色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 与未经葡萄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对比,500 μg/mL AGEs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均P<0.01);给予二甲双胍 (100~500 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SA组及AGEs组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浓度分别为500、400 μmol/L 时,对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结论: AGEs显著诱导原代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而二甲双胍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2 组, 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 ~8 mg, qd) 和二甲双胍(250 ~ 500 mg, tid) 治疗, 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空腹血糖(FBG) 、餐后2 h 血糖(PBG) 、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 、餐后2 h 血浆胰岛素(PINS) 水平, 共观察12周,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 。结果: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SBP和DBP 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 <0.05); 两组病例FBG 、PBG 、FINS 和PINS 均明显降低(P <0.05);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 升高(P <0.05), 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 下降(P <0.05), 罗格列酮组ISI 升高和IR 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 。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 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formin, Met)对大鼠肺泡上皮II型细胞(rat alveolar epithelial type II cells, RLE-6TN)间质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Control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组:细胞用TGF-β1(5 ng/mL)处理48 h;TGF-β1+Met(1、10、100 μmol/L)组:细胞先用Met(1、10、100 μmol/L)预处理1 h,再用TGF-β1(5 ng/mL)处理48 h;Met(100 μmol/L)组:细胞用Met(100 μmol/L)处理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附蛋白(E-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occludens, ZO-1)、I型胶原(collagen I)、III型胶原(collagen III)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α-SMA、vimentin、E-Cadherin、ZO-1、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蛋白表达及Smad2/3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 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TGF-β1组比,二甲双胍(10、100 μmol/L)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RLE-6TN细胞增殖(P<0.05或P<0.01),降低α-SMA、vimentin、collagen I、collagen III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Smad2/3和ERK1/2的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增加E-cadherin和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10、100 μmol/L)对TGF-β1诱导的RLE-6TN细胞EMT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mad2/3和ERK1/2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方二甲双胍胶囊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20 名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复方二甲双胍胶囊(试验药) 或合用二甲双胍片 格列本脲片(参比药), HPLC-紫外法和LC-MS 法测定人血浆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浓度, 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口服试验药和参比药后二甲双胍的Cmax 分别为1.87 ±0.36 和1.77 ±0.35 mg·L-1;Tmax 为1.7 ±0.6和1.8 ±0.5 h;AUC0-∞ 为8.13 ±1.32 和8.62 ±1.47 mg·L-1·h-1 , 格列本脲的Cmax 分别为129.2 ±51.4 和123.9 ±50.7 μg·L-1;Tmax 为2.3 ±0.7 和2.6 ±0.9 h;AUC0-∞为0.690 ±0.228 和0.632 ±0.211 mg·L-1 ·h-1, 以上参数在试验药和参比药之间皆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片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相对于参比药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0 % ±11.5 % 和109.6 %±8.8 %。 结论 复方二甲双胍胶囊中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与参比药相比皆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OCTN2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OCTN2的表达和功能,以及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方法:构建OCTN2基因4种突变(F17L、E317K、S467C和P478L)转染细胞系。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OCTN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HPLC检测细胞内奥沙利铂含量。MTS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所有突变型OCT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野生型表达无统计学差异。E317K和S467C细胞系对奥沙利铂摄取(Vmax和Km)与野生型相比无差异(P>0.05),F17L的Vmax下降到66.4%,而Km值增加到120.3%,P478L的Vmax增加到132.6%,Km值降低到82.2%,与野生型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过表达OCTN2细胞的IC50值显著降低。与SW480-OCTN2转染细胞系比较,没有转染的SW480细胞和F17L细胞系的IC50值分别升高175%和147%,而P478L细胞则下降到76.9%,有统计学差异(P<0.05)。E317K和S467C的IC50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OCTN2转运体基因F17L和P478L错义突变可以改变OCTN2对奥沙利铂的摄取,从而影响OCTN2稳定表达细胞系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疗效及其对患者脂肪组织miR-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内分泌科及妇科门诊就诊PCOS患者76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组织miR-25 mRNA水平。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4.74%)较对照组(76.32%)高(P<0.05);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SHBG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LH、T、FINS、HOMA-IR、WHR、BMI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FSH、E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miR-25 mRNA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PCOS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与中心型肥胖状态,纠正内分泌异常现象,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miR-25表达有关,miR-25靶向抑制剂可能是治疗PCOS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糖耐量异常(IGT)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功能、Th17/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方法: 本院84例伴IGT的SLE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生活、饮食指导,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联用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并评估胰岛功能和Th17/Treg细胞失衡情况。结果: 联用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 vs. 71.43%,P<0.05),SLE活动指数评分为(2.6±0.3)分,红细胞沉降率(ESR)为(18±4)mm/h,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8)分、(23±4)mm/h(P<0.05)。治疗后联用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功能细胞指数(HOMA-β)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正常糖耐量(NGT)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 vs. 30.95%,P<0.05)。治疗后联用组Th17、Treg细胞比例为(6.2±0.9)个/μL、(31±7)个/μL,Th17/Treg为(0.20±0.05),与对照组的(7.4±1.3)个/μL、(28±7)个/μL、(0.26±0.06)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SLE活动指数评分与HOMA-IR、HOMA-β及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明显相关(P<0.05),且HOMA-IR、HOMA-β与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也明显相关(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伴IGT的SLE患者疗效显著,可控制疾病活动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调控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在完全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并分成以下5组:(1)正常对照组(NC组);(2)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HG组);(3)二甲双胍治疗组(MET组);(4)SB203580治疗组(SB组);(5)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NA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用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内P22phox蛋白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组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降低,相反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当二甲双胍干预后,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上升,同时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肾小球系膜细胞内ROS水平、P22phox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相似的结果出现在SB203580或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P<0.05)。 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轻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进而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忠洪  王平  周四桂  王桂香 《金属学报》2017,22(12):1326-133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 μ2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GSTM2)的作用,以及二甲双胍对心肌肥厚防治的机制。方法: 以16周龄的Wistar-Kyoto(WKY)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实验对照,以8周龄的WKY和SHR持续给药二甲双胍(Met)8周作为实验组。采用NIBP大鼠血压心率测定仪定期检测大鼠收缩压,利用BL-420生物实验系统、4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称量大鼠左心室及体质量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左心室GSTM2酶活性,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左心室GSTM2、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O2._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HR组大鼠血压、左室重量指数及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明显增加;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maximal rate of increase and decrease of left-ventricle pressure development,±dp/dtmax)明显下降;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明显下降;左心室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明显增高;O2._的产生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SHR组相比,SHR二甲双胍治疗8周后,左室重量指数及 LVEDP明显下降;±dp/dtmax明显升高;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及酶活性明显升高;左心室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O2._的产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逆转SHR心肌肥厚,可能与增加左心室GSTM2的蛋白表达、降低p47phox及Nox4的蛋白表达、减少活性氧产生、消除氧化应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宋美情 《金属学报》2017,22(6):694-69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口服达美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APN)、瘦素(LE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腰椎2-4(L2-4)骨密度(BMD)、左股骨颈BM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PN、IGF-1、L2-4及左股骨颈BMD均升高,FINS、HOMA-IR、TNF-α、IL-6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L2-4及左股骨颈BMD均与APN、IGF-1呈正相关,与HOMA-IR、LEP、TNF-α和IL-6呈负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BMD,降低IR,纠正细胞因子紊乱,可能减少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史德军  刘义 《金属学报》2017,22(9):1045-104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未经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低剂量组(n=34)、二甲双胍中剂量组(n=34)和二甲双胍高剂量组(n=34)。3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0.5 g,每日2次;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二甲双胍0.5 g, 每日4次。3组均连续口服3个月。服药前和服药后1、3个月分别测定患者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MD)及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护骨因子(OPG)、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结果: 3组治疗后FBG和HbAl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同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反映骨代谢的骨抑制指标TRACP和OPG无明显变化;反映骨转换与形成的指标BGP和BAP治疗后均升高,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高于低剂量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二甲双胍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BGP和BAP同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治疗3个月后腰椎(L2-4)与股骨颈(Neck)的BMD均明显增加,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对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还能使患者BMD得到改善,该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促进骨形成实现的,且疗效有一定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及二甲双胍和对Ⅱ型糖尿病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IG F-1, 2)的影响。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 分别给予格列吡嗪或二甲双胍治疗2w k, 比较两种药物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IGF-1,IGF-2 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组(25例)空腹血清IGF-1,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格列吡嗪(40 例) 治疗后空腹血清IGF-1 升高[ (181.8±104.5)v s (209.0 ±88.2)ng·ml-1 ,(P <0.05)], IGF-2 治疗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后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P 均<0.01), 格列吡嗪组治疗后C 肽水平明显升高(P <0.05), 二甲双胍组治疗后C 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 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PI3K/mTOR 抑制剂 NVPBEZ23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及集落克隆法测定各因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联合射线(irradiation,IR)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VPBEZ235在体外能够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NVPBEZ235、IR联合作用细胞,在体外可以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作用效果显著大于单药作用。结论: 20% IC50 NVPBEZ235在体外能够促进细胞对射线照射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的增殖从而实现对宫颈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三磷酸腺苷(ATP) 非侵入性诊断房室结双径路(AVNDP) 的价值及对射频消融(RFCA)结果的评价。方法 研究组(45 例) 系自发或能被诱发出持续性AVNRT 患者;对照组(37 例) 为成功接受了RFCA 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患者。在窦性心律时静注递增剂量的ATP (10~40 mg), 出现连续两次心搏之间AH 跳跃≥50 ms 或诱发出AVNRT 者认为存在AVNDP。结果 4 例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 例) 由于不能耐受ATP 而被剔除。研究组43 例中, 按心内电生理标准诊断AVNDP 者38 例(88%), 静注ATP 后出现AVNDP者36 例(84%);对照组35 例静注ATP 后仅有1 例(3%) 出现AVNDP (P<0.01)。从体表心电图记录分析的结果与心内电图记录分析的结果一致。对成功地接受RFCA 的28 例患者重复了ATP 试验, 结果AVNDP 消失者在慢径路消融的20 例患者中有19 例(95%);在慢径路改良的8 例患者中仅有3 例(38%), (P<0.01)。结论 ATP 试验是诊断AVNDP 的一个有价值的非侵入性床旁试验方法, 也是判断慢径路消融结果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450(CYP450)酶的基因变异是否是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方案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治疗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入组69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同时对细胞色素450(CYP450)基因上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10%的79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对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治疗反应率以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仅CYP1A1的rs1048943(Ile462Val)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相关(P=0.0003),其他位点和治疗反应率以及总生存期(OS)无明显相关性。纳入Cox风险比例模型当中校正之后,发现该位点是影响PFS独立的预后指标(P=0.004)。结论: CYP1A1上的多态性位点rs1048943(Ile462Val)对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的CRC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可以预测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岩岩  方骁杰  尹鑫  孙曦  饶春晖 《金属学报》2022,27(11):1231-1239
目的:探讨circZNF124对结直肠癌SW62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随机分组:si-NC组、si-circZNF124组、miR-NC组、miR-4262组、si-circZNF124+anti-miR-NC组、si-circZNF124+anti-miR-4262组;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W620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circZNF124与miR-4262的靶向结合;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i-NC组比较,si-circZNF124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circZNF124可负向调控miR-4262的表达;与miR-NC组比较,miR-4262组细胞活力、划痕愈合率和N-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抑制miR-4262表达逆转了干扰circZNF124表达对SW62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作用。 结论:干扰circZNF124表达通过靶向miR-4262,减弱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