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曲既是大曲酒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粗酶制剂。 大曲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但为 大曲酒的发酵、成香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须的丰富的生物催化剂-酶类。 随着对大曲中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与酶关联地深入研究,使大曲酶系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大曲中各类酶系的特点与功能,不仅影响着大曲酒的出酒 率,也赋予各类大曲酒独具个性的酒体风格,更是决定大曲酒品质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不同大曲菌系与酶系关系进行概述,着重 介绍大曲主要功能酶的分类、作用、来源以及应用研究情况,以期为大曲菌系、酶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兵  张超  王玉霞  王娟  蔡馨  杨茂  邢莲 《中国酿造》2019,38(6):7-12
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酒曲是我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为白酒发酵提供必要的糖化力、酒化力和风味前体,并承载着发酵的启动和顺利进行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和各类功能酶系。作为影响白酒品质、类型和风格的粗酶制剂,众多研究都聚焦于揭示酒曲中微生物和相关酶系的功能、作用和类群的奥秘。该文从酒曲原料、制作、发酵、成熟等工艺过程出发,阐述各工艺过程的要求和特点,分析酒曲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类别和作用,以及多种酶系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酶系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酒是世界最古老的蒸馏酒之一.酒曲是中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在发酵过程中担任"微生物制剂""复合酶制剂"和"风味物质载体"等角色.酱香型白酒主要以高温大曲作为发酵剂,大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系及其分泌的复合酶类.本论文主要依据酱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简要介绍大曲中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菌群功能及多种酶系的作用,旨在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茅台镇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大曲及从中分离的霉菌为研究材料,分析茅台镇酱香白酒5个酒厂酿造大曲的理化指标、水解酶活及其霉菌水解酶组成及酶活,以进一步解析酱香大曲霉菌与大曲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酱香型大曲间糖化力86.91~535.06 mg/(g·h)差异较大,其它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且5种大曲中都能检测到多种水解酶酶活,但液化酶、糖化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植酸酶差异较大,可能与大曲中的霉菌种类有关。此外,分析从大曲中分离霉菌产酶活性,发现分离霉菌能产多种酶,且霉菌产糖化酶酶活(0~1724.56 U/g)和中性蛋白酶酶活(0~2671.00 U/g)差异较大。曲霉主要产糖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毛霉主要产糖化酶和蛋白酶,根霉主要产糖化酶,青霉主要产脂肪酶和果胶酶,说明霉菌对大曲中酶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酱香型是中国白酒四大基本香型之一,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酿造工艺,使高温大曲和酒醅中形成了特殊的微生物区系,微生物分泌的各种酶对酱香风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该文首先简述了酱香高温大曲产酱香的机理及酶系构成,然后分析了酱香酒生产过程中多种酶的研究现状,为其投入到实际生产中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酱香型白酒是中国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被誉为中国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科学性最复杂、最具科学研究价值的白酒。从"茅台试点"后就引起  相似文献   

6.
酒曲是中国白酒酿造必不可少的糖化、发酵和生香剂。根据制曲工艺不同,将酒曲分为大曲、小曲、红曲、麦曲、麸曲、高温曲、中温曲、低温曲等类别。我国主要名优白酒是以大曲为起酵剂。大曲中微生物菌系非常复杂,种类繁多。生香动力的细菌、糖化主力的霉菌以及酒醅发酵原动力的酵母等微生物,不断交替更迭的作用,共同维持着白酒发酵的正常进行。传统固态酿造过程中,大曲中微生物在大曲酒的品质、风味呈现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该文依据大曲原料和制作工艺,简要介绍了大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微生物类群以及各类微生物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大曲酶系在白酒生产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曲酶系主要有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等酶类组成。该文对这些酶的作用机理及主要酶类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阐明了大曲酶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白酒大曲是以小麦、大麦和(或)豌豆为主要原料、经人工制曲而成,是白酒酿造所需的糖化发酵剂和生香剂。 其原料的分解 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构成了白酒的风味物质。研究大曲风味物质对研究酒香、改善基酒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简要 介绍了大曲的制作工艺及分类,总结了大曲风味物质研究现状,包括前处理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和已检测的风味物质,以期为今后研 究大曲风味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曲在白酒酿造中有产酒和生香的作用,而这些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大曲中的酶系有很大的关系,从大曲生化性能中水解酶类、酯化酶和其他酶类与酒体中微量成分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大曲酶系与白酒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的重要香型,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风格特点,其所具有的独特风味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大曲在白酒的发酵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大曲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微生物和酶等物质,形成了酱香大曲特有的风味。该文系统综述了酱香型白酒大曲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产香成分分析、酶活研究,以及大曲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的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微量成分分析浓香型大曲酒的流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两个流派--川派和江淮派的代表酒五粮液和洋河大曲的微量成分作了分析比较,通过酸、醇、酯、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川派与江淮派虽属同一香型,但其在口感和微量成分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并对差异的产生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曲中微生物研究和检测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钢  敖宗华  邓波 《酿酒科技》2012,(12):86-89
从传统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两方面对大曲微生物的研究和检测进行阐述,以期为大曲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并进一步从微生物的角度指导大曲生产。  相似文献   

13.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约占总重量的98%,然而决定白酒风格香气和口味的却是仅占白酒重量2%左右的微量成分,其中也包括构成白酒的杂味物质,主要有臭味,苦味,酸味,辣味,涩味,油味,辅料味等,由于这些异杂味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浓香型大曲酒的风格,而且也影响了香气,干扰了口味,破坏了酒体,是名优山酒之大敌。因而,掌握异杂味的来源和防止措施,是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香醅袋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香醅为载体,加入超浓缩复合己酸菌液、红曲酯化酶等材料,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浓香型窖池特殊功能优势,提高优质品率7.2%-14%。通过试验,己酸乙酯含量明显提高,增幅在124.8-162.5mg/100m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浓香型酒制曲环境空气微生物分布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曲药发酵环境微生物区系对曲药微生物起决定作用。以泸州老窖曲药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个季节空气微生物的区系变化、形成原因及采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白酒风味物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范文来  徐岩 《酿酒》2007,34(4):31-37
简要回顾了中国白酒微量成分分析的历史与现状.从微量成分的种类上看,中国白酒中已经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达300种以上,包括醇类、酸类、酯类、氨基酸类、羟基化合物、缩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等.近年来,真空浓缩技术、液液萃取、正相色谱分离技术、固相微萃取、GC/O和AEDA技术已经开始被用于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应用GC/O和固相微萃取技术,在中国白酒中已经发现了近90种的香味化合物.这些技术的应用,必将对中国白酒风味物质以及特征香味成分的研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优质新型泸型大曲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从优质大曲中筛选出5株各具特色的优良功能菌,即糖化功能菌C-24和A2-3,发酵功能菌S2.10,生香功能菌R-3和S2.1182。将它们配制成复合菌种接入泸型大曲中,制成的新型泸曲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出酒率提高6.49%。  相似文献   

19.
胡承  应鸿  胡永松  钟杰 《酿酒科技》2005,(7):106-108
中国传统白酒主要由水、乙醇及呈香呈味物质构成,其中呈香呈味物质按含量分为色谱骨架成分、协调成分和复杂成分,与洋酒比较:高级醇类含量低,芳香族化合物含量低,乙酸乙酯及乳酸乙酯含量高,酸、醛的总含量高。酒精伤肝是肯定的,过量饮用白酒伤肝也是无可厚非的,笼统地说饮用白酒伤肝值得深入研究和商榷。倡导科学、文明、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将白酒研究与商业宣传和炒作区分对待,避免学术研究商业化。  相似文献   

20.
溶栓酶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溶栓酶的使用状况、研究现状和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