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昌忠 《四川建筑》2004,24(Z1):50-52
文章结合建筑的功能、艺术,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建筑的发展,就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提出看法.认为古代建筑有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建筑缺少地域文化特色.努力创造中国优秀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中国优秀的"时代建筑"和"世界建筑".  相似文献   

2.
"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建筑历史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雷  邢燕 《四川建筑》2007,27(5):46-48
从中国建筑历史、建筑文化角度,通过对"巢"字与"巢居"建筑的再发现、再认识、再分析和再思考,并结合实例解读了"巢"字与"巢居"建筑所蕴涵的中国建筑历史文化,以便使"正在消失的巢居"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地方化趋势与中国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建筑》2000,(3):32-33
建筑的内涵十分丰富 ,构成建筑内涵的基本属性也非常多 ,众多的建筑属性在不同建筑上的表现有些具有相通之处 ,如建筑的物质属性 ,工程技术属性等 ,但作为艺术对象 ,建筑同时又具有社会文化属性 ,其具体表现就在它的民族性、地域性、历史性、时代性 ,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目前的建筑地方化主要在社会文化方面得到体现 ,而更具体更集中的又表现在建筑形态和造型艺术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封建制农业型国家 ,其社会格局及文化形态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建筑文化也只能在这种大格局下得以确定并沿用。因此 ,中国的寺院、坛庙在建筑形态上非常接…  相似文献   

4.
当代的中国建筑正在何方游弋?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各种新奇的建筑争奇斗巧,其中,很多建筑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轨道,难道独步世界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在现代建设中便失去了魅力?那么,在释放中国建筑的进程中,中国建筑师是否有责任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精华融会、转换,使中国的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5.
"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对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认为,"中和"思想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主要表现是"矛盾统一"、"群"、"大气"和"谦和文雅",并讨论了这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在已经迈入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各个行业都可以明显感受到现代化进程的痕迹。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能看到现代建筑,而且在有些地方现代建筑还与当地的文化、地理环境相融合,可以说实现了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对此,本文以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主要切入点,研究了景洪市现代建筑地方化的阶段背景,以及现代建筑地方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其地方化的方法和道路。  相似文献   

7.
邵影军 《四川建筑》2007,27(Z1):70-71
在中国建筑市场异常红火的今天,我们的建筑文化中夹杂着其他的建筑文化和理念。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现象,但是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欧陆风"是我国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共同发展、互相渗透的一种现象,它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的任务就是吸取它的优点,摒弃它的缺点,使我国的建筑文化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林  叶强 《华中建筑》2007,25(6):3-7
对"觅母"的概念和特性进行解释和分析,论述了"觅母"对建筑师的影响机制,并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觅母"影响下的中国建筑与城市空间,结合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说明了"觅母"对建筑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孟连娜允古城是云南省唯一一座以傣族文化为主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决定了她具有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本文就娜允古城的建筑特色阐述娜允古城在发展过程中将傣族文化地方化,并形成独特的建筑特色,从而可以看出居民建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新加坡为例说明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海外的传承与发展。佛教建筑是表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加坡的佛教建筑尤其反映其传承与革新的表现。新加坡佛教建筑的现代化明显地表现为建筑型制的现代化与建筑的多元功能等方面,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整体规划与建筑群布局和单体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并从体形系数,复合界面,中庭,外窗与玻璃幕墙等方面论述了节能的一些措施,供建筑师参考。  相似文献   

12.
去年的10月30日,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师登琨艳获领“2004年度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奖”。自上海新天地出现之后,关于旧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一直是业界人士关注的热门话题,思考然后讨论,然后再思考,再讨论,如此往复,众说纷纭。 登琨艳先生自2000年开始筹划“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这个又被称为“大杨浦”的项目正是登琨艳对于旧建筑改建和保护的践行之举。时至今日,一期的5000m^2的老厂房改造改建工程已经完成。他为本刊撰写此文,只为告诉我们这个过程的艰辛与不易,引起关注,达成团结是最重要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万千 《建筑师》2006,(5):94-96
每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标准。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地域、文化等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合理性概念,在这些不同的建筑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审美趋向。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现代的环境和建筑的合理性和审美标准普遍出现非人性化和急功近利的现实,本文试图通过对合理性和审美标准的探讨重新建筑起现代主义之后的新的建筑的合理性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王斌 《南方建筑》2006,(11):89-91
本文分析了常见建筑比例关系.并对几种常见比例进行了比较,指出“抽象“和“移情“作为两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建筑比例的信念的.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发展史上新的突破,它属于建筑学的基础理论范畴。它研究的是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等一系列行为规律。它也是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数码技术不仅将更新建筑师的设计工具,而且更新建筑师的设计思维。在21世纪,建筑师把相当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变成一种信息处理过程,数码技术将带来新的建筑文化。本文通过对数码技术在建筑应用的实例分析,探讨数码时代建筑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薇 《建筑节能》2007,35(9):58-61
当前能源市场的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有效管理.那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一味强调市场作用而忽视政府管理的认识是片面的.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能源市场存在的问题,认为政府的有效管理是能源市场完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美国在政府节能管理方面有着许多成熟经验.借鉴美国的经验,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加强政府对能源市场有效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付予建筑的概念将是可持续发展,即有生命的建筑,有生命的建筑在形态表现上应是与自然界相协调的,而建筑的动态美是与这个动态发展的世界相协调的一种最和谐的美,研究建筑的动态美对于我们更好的设计有生命的建筑有很多的现实意义。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城市外观日益混乱的今天,我们应更注重建筑动态美设计,这样无论是对于建筑本身还是对于城市建设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借鉴已有结构剩余寿命研究的成果,以损伤力学为基础,从房屋结构损伤角度,结合近代建筑的特点,通过无损检测、损伤参数的无损识别,将损伤参数和寿命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以损伤参数为核心的近代建筑剩余寿命预估公式,定量地给出了其剩余使用年限,并提出了结构维修后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对工程应用十分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形式之外--试论数字化时代建筑内涵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传飞 《新建筑》2003,(4):41-43
数字化时代为建筑与空间的形式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技术手段,但在形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筑内涵的变化。从作为媒介的建筑、城市与建筑的结构性重组,以及建筑的审美与象征意义三个方面,阐释了建筑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