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分析新型换流变压器发生纵向不对称故障时的各电气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在研究新型换流变压器独特接线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相分量法建立了中性点不接地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数学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多态相分量法处理纵向故障的方法来计算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纵向不对称故障.仿真结果验证了纵向不对称故障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精确性,这对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探索计算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短路故障的方法,为新型换流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一种有效计算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方法—残压变化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了与组合短路故障类型相对应的变换矩阵参数列表,这不仅拓展了残压变换法的应用范围,也方便了它对组合短路故障的计算。基于所建立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数学模型,采用该法对新型换流变压器各种节点短路故障进行了分析计算。实际算例验证了新型换流变压器短路故障计算的正确性,这对新型换流变压器的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4.
把变压器看作含互感支路的电网络,作出了新型换流变压器耦合电路的有向图,基于此有向图,首次将添加法应用于建立含互感支路的电网络的网络方程,从而得到了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状态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有向图节点或支路的变化,通过修改相关的支路对网络方程的贡献来建立新型换流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数学模型和计算其典型的内外部短路故障。实际算例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和短路故障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该算法具有占用计算机内存小、计算效率及精度高、通用性强等特点,它不仅可以十分便捷地直接形成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正常状态和内部故障数学模型,而且可以计算其任意的内外部短路故障,能用于解决各种复杂多绕组变压器正常状态、内部故障的数学建模及任意的内外部短路故障计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分量法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的换流变压器相比,自耦补偿与谐波屏蔽换流变压器具有独特的绕组联结方式.本文以变压器耦合电路原理为基础,以实际变压器设计参数为依据,首次以相分量法建立了反映新型换流变压器绕组联结特点、电气参数等信息的基本数学模型.并结合统一广义双侧消去法,通过对基本模型的拓展,建立了更为详细的计及中性点接地阻抗的节点拓展模型、计及二次角接三角形绕组抽头处滤波装置的支路拓展模型与将抽头处无源设备等效为变压器本体一部分的等效双绕组变压器模型,便于在实际工程中灵活应用.该建模方式合理、简捷、准确,对于解决各种复杂多绕组变压器建模问题具有普遍意义.实际算例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精度高,可用于解决电力系统中与变压器相关的各种实际工程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6.
邓木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4):100-105
新型换流变压器断线故障计算是其配套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设计的基础.基于新型换流变压器正常数学模型和稀疏列表法建立网络方程的原理,结合新型换流变压器的有向图,根据新型换流变压器断线故障的类型,通过修改相应故障支路对原网络方程贡献的方法来计算新型换流变压器各种断线故障.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新型换流变压器断线故障计算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8.
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多绕组变压器原理出发, 以磁势平衡方程、绕组连接方程、端口输出方程和电压传递方程为基础, 推导出该变压器在不接入滤波支路和接入滤波支路两种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实验验证该模型正确,为对新系统后续各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拟建的直流输电研究开发平台在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换流变压器及其滤波系统原理正确,滤波效果好,平台参数选择合理,新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电压高、容量大且设备缺乏实际制造和运行经验,为合理选择换流变短路阻抗以限制最大可能短路电流在阀的承受水平又不使无功损耗增加和换相压降过大,分析了目前晶闸管的制造水平与性能参数及不同故障时换流阀能承受的最大可能短路电流,以云广特高压工程逆变侧穗东换流站为例,计算得出换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为(16~18)%。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变压器在出口短路、匝间绝缘损坏、进水受潮等情况下极易发生匝间短路故障,如何根据试验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出现匝间短路故障后如何进行处理,应该得到重视。对变压器匝间短路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起雷击造成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事例,通过对事故后变压器油色谱分析、电气试验、比率差动保护动作报告及理论分析,判断其原因在于变压器匝间短路故障,排除了相间短路故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