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类型,分析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认为低电阻率油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定的区块和特定类型的低电阻率油层有可能是1~2个主导因素起主要作用。在分析沉积相和掌握油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邻水法、可动水分析法、岩性系数法、核磁共振法、综合地质分析法等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成果实例。  相似文献   

2.
低电阻率油层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对渤海湾地区第三系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类型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矿场试验表明:该方法为一套较完善,能有效识别、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2油层低阻成因,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图像粒度、图像孔隙和水质等分析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油层低阻成因主要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结构复杂及束缚水含量较高。由于大气降水带入了上覆地层风化剥蚀形成的离子,导致地层水矿化度增高;大气降水携带CO2进入储集层,与长石发生反应,生成高岭石,高岭石矿物的不饱和电性吸附阳离子,使阳离子交换量变大,导致其附加导电性增强;蒙皂石析出层间水从介质中吸取K+,Al3+等金属离子,致使晶体结构重排,发生类质同象替代,导致储集层电阻率降低。针对研究区油层特征,提出了利用电阻率与厚度交会图识别低阻油层,确定各因素在低阻油层中的上、下限值,建立了长2低阻油层识别图版,其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符合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5.
在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低阻、低饱和度的"三低"油藏相伴生,低阻油气层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系均有分布尤其是中生界中浅层低阻油层、油水层分布普遍,给测井流体识别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6.
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及测井识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边城地区深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体系,储层物性差,油层测井响应一般为高电阻率特征,深层油层电阻率偏低,与水层对比度差,往往被误判。深层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受高束缚水饱和度、地层水矿化度和薄互层的影响。铁边城地区深层长6油层为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电导性的岩性低电阻率油层。利用四性参数限值法、组合熵(H值)法、微分分析法、视自然电位差法、横向对比法等综合测井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铁边城地区深层低电阻率、低对比度油层识别难的问题。识别低电阻率油层时,要综合利用各种识别方法,特别重视分析相近物性和相似岩性条件下储层问的电性差异,分析相近电性条件下储层问的岩性或水性差异,分析非电阻率信息差异。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油田具有中高地层水矿化度(50 000~100 000 mg/L)、低原油黏度(小于10 MPa·s)、较高束缚水饱和度(大于40%)等特点,存在大量具有低电阻率环带的油层.该类油层电阻率增大率仅1.5左右,侧向电阻率测井在识别该类油层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分析低电阻率环带的形成条件,以及低...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分布状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即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进而根据盆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本地区的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并加以实例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9.
张文静  赵静  席辉  王慧  赵延静  张恩鹏 《测井技术》2020,(6):589-593+600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西部延长组长3段为主要的含油层系,测井响应特征显示油层与水层电性差异小,流体性质识别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低。利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等资料,开展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地层水矿化度高、低电阻率填隙物含量高及钻井液低电阻率侵入是导致油水层电性差异小的主要原因。基于储层特征及低电阻率成因研究结果,提出综合含油指数,建立综合含油指数与密度图版法、综合含油指数与电阻率—自然电位相对幅度比图版法及综合含油指数与孔隙度比包络面积法等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将其用于识别延长组长3段储层流体性质,测井解释符合率大幅度提高,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储层含油饱和度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油源、油气成藏动力、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分析,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远离下部长7烃源岩生烃中心,油源不足是姬塬地区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根本原因;由于长2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气运移的动力较小,而且长2储层中束缚水饱和度较高,油气难以驱替,从而使得长2油藏含油饱和度低;此外,长2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也是长2油藏低含油饱和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介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的测井地质参数确定及精度,介绍适用于渗透气藏的气层判识方法,对发现井测井解释作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方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谢然红 《测井技术》2001,25(3):199-203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吉林高台子油层低电阻的成因机理,认为富含伊利石和蒙脱石粘土矿物的地层,若地层水较淡,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是造成油气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因素。粘土含量不同,其电阻率指数与含水饱和度(I-Sw)关系曲线特征不同,故将粘土含量作为选择饱和度模型的约束条件。提出了Waxman-Smits模型中阳离子当量电导极大值(Bmax)是湿度和频率的函数。利用所建立的解释模型处理了2个油田的7口井资料,解释效果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电阻率低于或接近邻近水层的电阻率,使得在电性上难以区分油气层与水层,给测井评价带来很大难度。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非常复杂,成因类型多,而且不同油气田的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存在差异,因此,系统了解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成因,对利用测井等资料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是很有意义的,为此,结合国内外油气田低电阻率油气层,对成因作了细致的分类和论述,并结合国内外油气田如新疆塔北、白水头、吉林高台子、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新疆塔河油田三叠系、胜利、渤海、南阳、五里湾地区、大港油田板桥地区等油田的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实例,综述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思路。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成因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传统方法进行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油水层判别时,往往出现被解释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被漏掉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在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形成机理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地质综合法进行了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研究,有效提高了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的准确率.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沙埝油田、瓦庄油田和金湖凹陷闵桥油田的阜三段发现了一批低电阻率油气层,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认识与评价低电阻率油层对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哈得逊油田石炭系C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利用毛细管压力、相渗、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建立了以泥浆侵入校正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方法和油水界面的识别技术,使油层饱和度计算和油水界面的确定更接近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玛依九区南齐古组稠油油藏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利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分析低电阻率稠油油层所处的地质环境,对该区低电阻率稠油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测井解释方法,以成功地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8.
以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分布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的成果为基础,探讨并完善了低电阻率油层有关概念,低电阻率油层研究有关油层单元的选择;神经网络识别方法的特点及该方法存在的缺陷,地质综合判别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总结指出了苏北盆地低电阻率油层的分布层位、分布规律,对于低电阻率油层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区天然气勘探逐渐从背斜构造向低部位向斜构造部位的马井-什邡地区延伸,低构造部位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特殊,储层电阻率普遍较低,容易将气层误判为水层,测井识别难度大。分析了造成储层低电阻率原因,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粒度细、束缚水含量高、砂泥岩薄互层及低部位构造,次要影响因素是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部分储层存在导电矿物和低角度裂缝。开展了低电阻率气层识别方法研究,在沉积微相分析基础上进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重点利用中子孔隙度挖掘效应识别气层;利用可动水饱和度指标对气层进行判别。低电阻率储层分布受沉积微相控制,处于滨浅湖沙坝微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