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气液两相流中压力波动信号的混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液两相垂直向上并流中压力波动信号的混沌分析表明:外界噪声的干扰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压力波动信号,从相空间内的吸引子图可明显地观察到噪声的存在,实验中采取多种手段,尽可能地把噪声的干扰降到最低极限,为提取反映系统特征的有效信息作前期准备。将预处理过的数据进行混沌分析得到,气液两相流的压力波动信号特征由两部分组成,低频部分(大气泡的运动或大尺度气液波动)和高频部分(如液体脉动、界面湍动等)。并且对应于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流动体系,相关分维和Kolm ogorov 熵均有较大变化,由此可区分流型。研究表明,对压力波动信号的混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典型的Lorenz混沌方程和Logistic映射的考察,研究了相空间嵌入参数(嵌入维数、延迟时间和阈值)对递归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递归分析对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的依赖性不强,嵌入维数与延迟时间变化只是改变递归率数值大小,而不改变递归结构性质;同样,阈值大小选择直接影响递归点数的多少,而不会改变递归结构性质。最后采用递归分析方法对垂直上升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递归结构图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型演化特征,且递归特征量随气相表观流速变化敏感,为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提供了有用的特征挖掘量。 相似文献
4.
5.
引 言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型自动与客观识别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可为相关工业中两相流动自动监测与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因此 ,该课题一直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 .近年来 ,随着测量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为气液两相流型的客观和智能识别提供了可能[1] .目前有关流型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 .Embrechs等[2 ] 采用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 ,分别将压差波动信号的短时Fourier谱和正交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作为网络的输入特征 ,对水平管内的两相流流型进行识别 .结果发现Fourier谱作为输入特征参… 相似文献
6.
7.
A new method to identify flow regime in two-phase flow was presented, based on signal processing of differential pressure using Hilbert Huang transform (HHT). Signals obtained from a Venturi meter were decomposed into different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 with HHT, then the energy fraction of each intrinsic mode and the mean value of residual function were calculated, from which the rules of flow regime ident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phase flow in the horizontal tubes with 50mm and 40mm inner diameter, while water flowrate was in the range of 1.3m^3.h^-1 to 10.5m^3.h^-1, oil flowrate was from 4.2m^3.h^-1 to 7.0m^3.h^-1 and gas flowrate from 0 to 15m^3.h^-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rules have high precision for single phase, bubbly, and slug, plug flow regirne identification,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not only properties of two-phase fluid. In addition, the method can meet the need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because of its simple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8.
对空气-水两相流在内径16 mm、弯曲半径100 mm的横向U形弯头单元内向上流动时的流型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流动可视化技术及其相应压降波动规律实现了流型的客观识别。总结了不同流型的压降波动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定量识别流型的新方法。实验范围内发现了分层-搅拌流、塞状-泡状流、段塞-波形流、环状-波形流和环状弥散流等5种与水平直管和垂直直管不同的流型。相比标准偏差,压降波动的功率谱(PSD)分布能更好地反映U形弯头单元内不同流型的流态演变特征与动力学特性。PSD分布的偏度或峰度与气液表观流速比的结合可以定量客观地识别U形弯头单元内的流型,流型转变时的气液表观流速比为1和13。 相似文献
9.
基于两种节距比管束间的不同流型的压差波动信号,对其进行复杂性测度特征值提取(盒子维数和近似熵),分析了两种复杂性测度随气相折算速度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并研究了典型流型下压差波动信号的混沌吸引子形态特征表征气液两相流流型的能力。结果表明:两种复杂性测度的变化趋势及典型流型下的吸引子形态反映出它们对流型的变化是敏感的。可以表征两相流动力学结构变化,有益于两相流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为揭示两相流流型演化机理和定量标识流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11.
循环流化床下料立管内气固两相流动状态与压力脉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 m高的大型气固循环流化床上对内径90和42 mm的下料立管内气固两相流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负压差下料立管内的气固两相流动存在着低频压力脉动,压力脉动的强度可以用动态压力的标准方差(Standard deviation, Sd)来表征,且与立管下料的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立管下料的流动状态依据颗粒质量流量通量的大小有浓相输送状态和稀密两相共存两种状态. 浓相输送状态的压力脉动强度较大,是下行颗粒压缩其夹带气体引起气固两相强烈相互作用导致的;稀密两相共存状态的压力脉动强度较小,是密相段排料的不稳定性和稀相段较弱的气固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 立管下料的压力脉动强度随颗粒质量流量通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浓相输送状态,在实验操作范围内[Gs'=550~850 kg/(m2×s)],压力脉动的强度与立管下料质量流量通量近似成Sd=0.00875Gs'-4.77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差压式流量测量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的维护和使用现状,以及使用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偏离时对系统测量准确性与可靠性的影响,认为系统的软维护是极其必要的,并提出了完善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立式螺旋管气液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以油 气、气 水为工质,对立式螺旋管内气液两相流的摩擦阻力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用螺旋管完全由内径为39mm的有机玻璃管弯制而成,其螺旋直径265mm,全长4490mm。在对实验结果和前人有关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两种流动条件下摩擦阻力的计算公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流动条件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最大偏差分别在30%和20%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气液两相流差压波动信号与空隙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差压波动信号均方根与空隙率的关系式.针对油气两相流和气水两相流,在管径分别为40 mm和50 mm管道上进行实验,分析了文丘里管差压波动信号与空隙率、流量、压力以及流体密度等参数的关系,得到了差压波动信号与空隙率的量纲1关系式.此关系式不仅反应了差压波动信号与空隙率的关系,而且提供了一种间接测量空隙率的方法.该方法只需要测量文丘里管前的压力和前后的差压波动信号,计算出该差压信号的时均值、瞬时值就可以计算得到空隙率的值.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隙率小于85%的范围内,油气两相流和气水两相流空隙率的测量误差分别为10.9%和11.3%.如果与利用空隙率和差压测量气液两相流流量的方法相结合,则仅利用一个文丘里管就可以实现两相流流量测量. 相似文献
16.
在提升管加床层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上,分别采取零床层和有床层的操作模式,测量并分析了提升管内的压力脉动行为. 结果表明,有床层操作模式下的提升管内压力脉动标准偏差明显高于零床层操作模式;压力脉动主频零床层操作模式下主要集中于1.56?3.13和0?0.391 Hz,主要源于提升管内颗粒的脉动,有床层操作模式下为12.5?25.0和0?0.391 Hz,12.5?25.0 Hz频段主要源于提升管出口上方设置的气固分布器加流化床层对提升管内气固流动的约束及其影响下的气体脉动行为,0?0.391 Hz频段主要源于提升管段进料的不连续性及其与进料口下方提升气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凝析天然气的各相流量是监测、控制气井和气藏动态特性的主要依据.为了研究分相流量,采用一种新的软测量技术,开发出一种在线计量的多相流计量系统。首先对差压信号进行小波模极大值去噪;建立时变AR模型提取相关特征值,研究特征值与气液两相流流量之间的关系,采用RBF网络预报气液分相流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