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自行设计建设了高温烧蚀试验平台,并采用C50混凝土制备接头试验构件(管节接头与节段接头),结合沉管隧道接头特点,用剪力键与特制Ω止水带装配试验构件,然后采用不同耐火保护方案进行构件的高温烧蚀试验。通过试验,得出了在HC或RABT升温曲线下,受火2 h时,满足耐火目标的沉管隧道接头耐火保护技术推荐方案,同时,还根据试验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对实际工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可为相关的科研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河沉管隧道在水位落差较复杂水域中存在的施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管节寄存系泊施工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在长距离复杂水域环境中内河沉管隧道管节浮运的问题,实现了内河沉管隧道管节的安全浮运。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在大水流力影响下内河沉管隧道安全系泊,还能准确判断沉管管节的寄存系泊,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城市隧道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节段接头防水技术,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难点分析、防水设计方案等。重点介绍了喷涂聚脲技术在该工程防水施工中的应用,包括聚脲施工环境要求、基面要求、施工步骤、涂层质量要求、喷涂注意事项及验收标准等。  相似文献   

4.
内河沉管隧道一般采用分段分层浇筑工艺进行预制,施工时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约束应力通常会带来开裂风险。通过分析分段分层预制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全断面浇筑工艺,能控制管节裂缝的产生,在质量、进度及成本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外环沉管隧道江中最终接头施工为工程背景,对"止水板式"的最终接头的原理进行说明,对最终接头的流程及工艺进行介绍,最后分析最终接头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建设中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岛隧标段中的沉管隧道工程作了详细介绍,并针对超深埋海底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与节段接头防水设计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阐述了GINA止水带、OMEGA止水带、中埋式可注浆止水带的防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防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沉管隧道管段接头首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GINA止水带的防水性能,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了应力-压缩变形试验、水密性试验等,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对今后类似的大型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试验、设计、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地震作用下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根据沉管隧道地震反应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南京长江隧道的离散化分析模型,就管段刚性连接,铰接和弹性连接等3种情况对该隧道接头的动力性能进行了比较计算,分析了地基动弹模,地基抗力系数的变化 对管段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沉管隧道接头遭遇地震作用时,会发生压弯变形,而接头刚度最能表征其变形规律。目前,缺少沉管隧道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同时设计或计算分析采用的接头刚度模型没有充分的验证。根据接头构造设计特点,进行几何比尺为1∶10的大比尺管节接头压弯试验,研究接头在轴向压力为500 k N下的弯曲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压力的增加,接头轴向压缩刚度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弯矩的增大,接头转角呈非线性增长,与此同时接头张开量呈反对称变化;卸载后接头存在一定的轴向和弯曲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0.
以红谷隧道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的沉管隧道管节及接头的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接头在水平压弯情况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接头转角随弯矩的增大而增大,随轴向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接头水平抗弯刚度随轴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沉管隧道水下最终接头施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龙 《山西建筑》2006,32(14):303-304
简述了沉管隧道水下最终接头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具体隧道工程实例,从外模工程、混凝土结构两方面介绍了最终接头施工技术,表明了该技术具有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橡胶止水带是沉管法隧道接头联接中的关键技术,GINA止水带的问世,使得水力压接法广泛应用于管节的联接并使水下沉管隧道的建设有了巨大发展。天津海河隧道采用沉管法施工工艺,隧址位于8度区的软土地基上,管段接头在各种不利工况下的稳定性是整个工程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分析了沉管柔性接头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对于GINA止水带的选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传飞  张明德 《山西建筑》2008,34(16):313-314
阐述了混凝土沉管隧道防水特点和混凝土管段的自防水措施,并对管段外防水结构形式和GINA外止水带的几种不同形式提出了观点,以提高混凝土沉管隧道的防水能力,推广混凝土沉管隧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沉管隧道接头的力学性能是其安全运营的关键。通过宁波甬江沉管隧道23 a的运营期接头沉降的监测数据分析,找出了沉管隧道在软土地基中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与沉管隧道接头各种形变的关系,讨论了甬江沉管隧道在23 a运营期间的不均匀沉降的规律。其次,建立GINA止水带的受力模型,计算了由于接头变形导致的GINA止水带受力的问题,并检验了接头止水的安全性。最后,提出了在隧道运营期间,可通过强制位移法利用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结构进行安全性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既有沉管隧道病害综合检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既有沉管隧道病害现状,结合隧道修建技术水平、损伤、病害特征等影响要素,提出了隧道综合检测评估方案,总结分析了沉管隧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就隧道病害成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接头是沉管隧道受力最薄弱的环节。依托实际工程建立了沉管隧道节段接头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沉管隧道半刚性管节节段接头抗弯及抗剪力学性能,得到了接头受力与变形规律及接头抗弯、抗剪刚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压弯工况下,节段接头张开量与接头弯矩关系呈现三阶段变化规律,当接头张开量小于0.1 mm时,其抗弯刚度约占本体刚度的49%~87%,当接头张开量大于1 mm时,其抗弯刚度不足本体刚度的10%,初始预应力损失导致接头抗弯性能降低;(2)压剪工况下的接头抗剪性能主要由节段之间端面混凝土摩擦力提供,设置剪力键传力垫层可充分发挥节段接头端面混凝土摩擦抗剪力,提高接头整体抗剪性能;(3)在压弯工况下传力垫层不影响接头转动,而弯剪受力模式降低了传力垫层总受压荷载。  相似文献   

18.
管段接头是沉管隧道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满足水密性要求,即在施工阶段和日后运营阶段不渗漏;其次,应具有抵抗各种作用的能力,这些作用包括各种荷载和强迫变形,诸如地震、温度和地基变形等;最后,要求受力明确、方便施工和保证施工质量.根据常洪沉管隧道管段接头的构造形式和功能要求,介绍了接头2道止水带的选型依据和安装工艺,描述了接头其他构造如剪切键等的制作方法,特别叙述了接头中钢拉索的构造形式、安装工艺和防腐耐火措施.同时,介绍了常洪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1 沉管隧道的发展1 .1 水底隧道工程由于海峡的存在 ,陆地被分割 ,造成两个区域之间的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连接海峡两岸主要有 3种方式 :轮渡、桥梁和隧道。轮渡受气象影响较大 ,并且不能直接连通 ,人员物资的转运十分麻烦。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的影响 ,且建成运营后也同样受到气象影响。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 ,又可使其运营很少受气象条件影响 ,能保持连续通行。世界上已建成许多海峡隧道 ,也有一些正在研究中。日本关门海峡两岸在本世纪 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 ,以后又建了桥梁。该隧道是世界是上最早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沉管隧道及其接头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中国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工程为背景,在北京工业大学九子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1∶60比例尺大型沉管隧道–接头–场地土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其尺寸为7.7 m(长)×3.2 m(宽)×1.2 m(高),试验中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Taft、天津及广州人工地震动记录,输入方向为水平横向和水平纵向一致地震动激励。设计了用于模拟沉管隧道接头的构件,并利用拉压传感器和激光位移计测得接头处所受轴向力及变形。结果表明:不同段模型结构测得的加速度及其傅立叶幅值谱有差别,且隧道结构地震响应不是随其自身特性振动,而是服从于周围土体的地震响应;不同强度地震动激励下,不同接头的受力情况可以为沉管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不同强度地震激励下,不同接头的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上遵循J1接头位移最大,J3接头位移次之,J2接头位移最小,由于J2接头位于中间,这样的变化规律使得整个隧道沿纵向变形更加协调;水平纵向和水平横向一致地震激励下,每个接头的正反方向位移变化趋势基本平行,本次试验结果换算到原型结构,隧道接头止水带处于安全范围不会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