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瓢壶,中国紫砂壶艺术中极受人喜爱的经典款式,可爱灵秀中体现出中国文人气质。"新石瓢"继承石瓢壶的经典结构,通过独特泥料的选择、造型的调整与装饰的配合体现出创新精神,在展现自身艺术个性的同时进一步衬托出石瓢壶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2.
"石瓢壶"是紫砂壶艺术中十分经典且颇为受人喜爱的一种款式,在融合提梁后更显精巧雅致。"大提梁石瓢"在继承经典造型的基础上独有一份大气的追求,使"提梁石瓢壶"的造型结构特点得到了更为清晰的展示,彰显了这一壶型的传统风度与紫砂壶艺术之底蕴。  相似文献   

3.
"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经典传统的造型之一,是简单的几何造型塑造起来的,看似简单的造型制作起来却要根据不同的审美和美学规律来制作,才能将不同造型的"石瓢壶"的风采展现出来.石瓢壶被称之为"壶中君子",主要是体现在其圆润又有张力的三角形金字塔壶身造型,将简约硬朗的线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众多石瓢壶中"子冶石瓢"是石瓢造型中...  相似文献   

4.
"石瓢"是紫砂壶传统经典款式之一,形态雅致、舒展挺拔,是极具东方文化底蕴的一款紫砂壶.据说最早称为"石铫".在紫砂收藏圈中,既有"圆不一相,方匪一式"的说法,也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观点,可见"石瓢壶"在紫砂器具中的地位有多高.这款"子冶石瓢壶"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石瓢"是紫砂壶中经典造型之一,有"壶中君子"之称,最大的特点在于圆润且不乏张力的三角形壶身,构成了简约硬朗之美。"子冶石瓢"是石瓢壶中的经典造型,本文将通过对其结构特征的分析感受它在石瓢壶中的独特性,并通过其装饰的融合感悟此壶的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是中国陶瓷艺术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茶壶。"满瓢壶"造型脱胎于经典的"石瓢壶",体现出对紫砂壶传统的继承,本文对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阐释其个性特征,并呈现从"石瓢壶"到"满瓢壶"所反映出的艺术流变。  相似文献   

7.
"石瓢"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之一,其造型独特,和谐精巧,衍生作品极多。本文"石瓢壶"结合了陶刻装饰,有较强的艺术个性,彰显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揭示了紫砂壶艺术从经典到个性化的传承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提梁壶与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两种经典款式,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审美风格,在结构上有极强的可塑空间。"大提梁石瓢壶"在经典的提梁石瓢壶的基础上将各结构部分进行了"放大"处理,突出表现了提梁与石瓢的结构特征,在和谐中展现古雅风尚。  相似文献   

9.
紫砂壶造型多变,款式多样,而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从清代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石瓢壶(以下为曼生石瓢)开始,经久不衰,用行话来说"是一个跌不破的形"。下文我们将通过石瓢壶在名称、造型上的演变发展,以"松韵石瓢壶"为例,探讨石瓢壶在砂壶艺发展历程中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石瓢壶是一件经典的紫砂壶造型,经历百年而备受推崇,且在时代的不断衍变中继续传承演绎,本文主要谈一谈石瓢壶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1.
庄乃静  金俭 《江苏陶瓷》2011,44(2):27-27,29
紫砂石瓢壶是紫砂壶传统造型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壶式。所谓紫砂"石瓢壶",顾名思义当是坚硬如石的葫芦瓢形紫砂壶。如果我们注意到早期陶壶的基本造型,绝大多数接近于绕中轴线旋转的球体葫芦状或半球体瓢状,就能理解这一壶名的含义。我们知道,早期制陶还没有发明轮制,只能靠手工盘筑、捏塑成形,这种成型手法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容易造成各种丰富而不规则的器型。但事实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陶壶都选择了单一的、难度更大的、严格绕中轴线旋转的成型样式。显然,如果不是在陶器发明之  相似文献   

12.
蒋湘玲 《江苏陶瓷》2012,45(4):69-69
"逸趣壶"(见图1)采用"石瓢"的造型制作,"石瓢"的造型是紫砂茗器中的经典款式,作为紫砂壶型的代表,几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石瓢",最早称为"石铫(diào)"。"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用于煎药或烧水,形状像比较高的壶,口大有盖,旁边有柄,用沙土或金属制成。无论从观赏还是从文化意义方面来讲,"石瓢"的造型都是充满魅力的,其精神正如顾景  相似文献   

13.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传统光器从最早陶刻书画装饰开始,经代代传承与创新,至今已形成了多种装饰技法并存的风格,体现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美学特质。"劲松壶"以历史经典"石瓢壶"传器作基本造型,以松为题材作壶的装饰,展示了光器的圆润古朴和贴塑装饰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5.
<正>景舟石瓢,独以雍容大度、举重若轻而冠绝于世,是深受世人喜爱的一种紫砂壶型,这一壶型由当代紫砂工艺大师,世称"紫砂泰斗"、"一代宗师"的顾景舟在传统"石瓢壶"的造型基础上,经严格改造优化设计而成。景舟石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不仅具有和谐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紫砂壶器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而素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的紫砂"石瓢"创作,历经几代紫砂艺人传承演绎:清代中期杨彭年所制"石瓢"有高、中、矮之分,有圈把、提梁之别;与陈鸿寿(字曼生)合作弧曲面的"曼生石瓢"朴茂祥和;与瞿应绍(号子冶)合作直坡面的"子冶石瓢"刚劲明快;与朱坚(字石梅)合作虚盖的"石梅石瓢"浑厚高古。更为经典的是文人雅士有感而发,将诗、书、画、印集于壶身,切水、切茶、切壶型、切感怀。近代的紫砂大师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的文化和工艺中吸收有益的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艺术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闻名于世。《石瓢》壶为经典之器,通过每件《石瓢》作品,我们能看出紫砂艺人不同艺术风格和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群群 《江苏陶瓷》2012,45(2):64-64
"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看似简单的嘴、把、壶身与壶钮的连体,但就这么简单的造型组合在一起,就有了端庄稳重、刚中有劲的质感,还有古朴大方、敦实调和、通体柔和之美,并且柔和中不失刚毅之气。溯源历史,在清代制作"石瓢壶"的名家较多,但每个人的风格各异。"石瓢壶"的品种主要  相似文献   

19.
蒋海东 《江苏陶瓷》2012,45(5):61-61
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供春壶"问世以来,历代紫砂艺人创造了丰富的器型,有的器型沿袭至今,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譬如"大彬六方壶"、"景舟石瓢壶"、"可心竹段壶"等等。紫砂壶造型千变万化,目前市场上传统经典样式紫砂壶仍占大多数,但也不乏出现原创性作品。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具有原创精神的紫砂壶大量涌现,款式之纷繁,洋洋大观。正是极少数优秀紫砂艺人潜心向艺、孜孜以求,不断进行着创造性的艺术劳动,  相似文献   

20.
周钧林 《江苏陶瓷》2012,45(4):23-24,26
"石瓢壶"是一款人见人爱的壶型,制作"石瓢壶"首先要了解它的造型在历代制壶名家手中不断完善的历史。"石瓢壶"的首创者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书画家陈曼生。曼生精书画、富收藏,广见卓识,对宜兴紫砂也一往情深,亲自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