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城市规划》2011,(4):76-79
中冶—祥腾城市广场位于嘉定区南大门南翔,地处R11号线南翔站地块,地块又毗邻R17线,该地块是嘉定区内唯一两条轨道相交的发展热土。随着2009年底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轨道交通+物业"的开发理念在嘉定9个站点综合区域开发中得到充分运用,嘉定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长繁荣,迅速崛起。在新  相似文献   

2.
龙炳生 《建筑施工》2009,31(8):647-649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浦江耀华站与所在地块街坊综合开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总结和探讨地下空间一体化建造的技术特点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车站与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一体化建设需求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以南京市轨道交通17号线滨江公园站、奥体中心站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及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实践经验为例,归纳总结站城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轨道交通站点的前期设计应尽量考虑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城市和轨道交通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翔站和龙华站两个实际项目的比较分析,归纳出步行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以步行系统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方法,希望能为全国大范围轨道交通建设中的站点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鑫磊 《四川建材》2020,(2):171-172,177
从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出发,提出轨道交通商业过渡空间在当下轨道交通体系中的重要性。以重庆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沙坪坝站、石油路站、大坪站三个站点,分析1号线轨道交通商业过渡空间存在的问题,从轨道交通整体开发运营、过渡空间引导、过渡空间商业调整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铁11号线是广州首条中心区轨道交通环线,其建设将伴随沿线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资源重组,是推动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借日本东京山手线的发展经验,阐述轨道交通环线对于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现行规划中广州地铁11号线和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提出通过提升站点功能促进环线建设与城市空间格局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运营的差距,以差异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商业利用的发展模式:即结合重庆已运营的1、2、3、6号线轨道站点实际情况按照商业运营特点进行整体化分类;给出了交通枢纽站、核心商务站、居民住宅站、创智产业站、文化旅游站等五类不同站点地下空间的商业业态布局。最后,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经营情况,针对连锁经营、自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委托经营五种地下空间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系统化分析及阐述,为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站点已成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周边建(构)筑物连通需求,预留必要空间,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与现有商业资源结合发展的优势,实现城市参与者的多方共赢。以厦门地铁2号线蔡塘站东侧地块为例,对地铁站点与现有商业中心的联通模式进行研究,对项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龚斌 《建筑与环境》2009,3(2):33-35
轨道交通站点的选址对厦滘站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有直接的影响。本规划通过分析规划地块在广州城市格局中的地位,确定其发展目标,生成其总体发展框架,提出适宜的土地开发模式和空间意向。  相似文献   

10.
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影响.调查了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48个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土地开发的强度,分析了各条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整体影响和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远近对土地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建设时期的不同,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不同,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对站屋附近土地使用的控制,在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地区的土地使用特征有悖于城市土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现象,比较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影响发现影响作用逐步降低的现象.另外,为了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双向运能,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要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过度的双向客流不均匀性,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规划控制需要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许琛 《安徽建筑》2012,19(2):131-132
文章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东延线南师大站为实例,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接驳线网的规划。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是否有利用交通的无线接驳,从而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交通客流量最大化的目的。凸显了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重要性,是轨道交通站点形成无缝接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使用便利程度和空间环境质量影响着轨道交通出行比率,而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出行率的高低反映着城市建设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际成功经验表明,站点地区开发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本文以北京东站地块规划设计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的轨道交通枢纽地块建设方式展开探讨。文章认为,轨道交通枢纽地块与城市的一体化水平和站城之间在交通衔接、产业相关、空间互补以及场所文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水平息息相关。衔接良好的交通方式、促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彰显城市人文精神的建筑景观特征,以及与城市互补的产业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满足人们便捷出行与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站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13.
刘涛 《住宅科技》2020,(3):56-58
郊区轨道交通站点的有效接驳是提高轨道交通站点覆盖范围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上海郊区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首先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步行、自行车、公交和小汽车四种方式的接驳特性;然后从定性的角度研究四种接驳方式的接驳特征;最后结合用地特征,研究郊区居住型站点轨道交通接驳问题,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的接驳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4.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文含 《规划师》2009,25(12):58-62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规划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采用中心城区、郊区不同地域的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5.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车站附属设施的规划与设置往往千篇一律,与周边建筑衔接与结建方面的考虑较少,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产生重大影响。为实现资本金的及时到位,避免轨道建设过程中多方利益主体的协调,厦门市建立了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捆绑的综合开发机制,既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又带动了轨道沿线的客流。文章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杏锦路站南侧地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综合开发后再结合不同标高提出分层出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行存量开发已是业内共识的情况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似乎成为衡量一个项目开发优劣的标准。本文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为例,试图通过评价其“宅站共建”的应用可行性,来探讨当下城市空间诉求紧迫的局面下,如何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对其周边城市空间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腊山站为济南轨道交通R2线与M3线换乘站,R2线腊山站斜穿地块,对地块开发影响较大。介绍R2线腊山站及上盖开发一体化设计中的难点及设计策略。分析地铁斜穿地块设计策略,包括地下空间一体化、结构一体化、地铁出入口、风亭等附属一体化以及车站与开发竖向衔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9.
<正>一、规划背景绿汀路站位于科创大走廊中部,东侧紧邻未来科技文化中心,南接和睦湿地,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是提升浙江发展竞争力重中之重的抓手。绿汀路站为地铁5号线、3号线和杭临城际线的三线换乘站,是大城西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并于2020年4月底正式开通。2019年7月,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组织开展绿汀路站及周边地块城市设计研究,无疑是应发展之景,应改革之时。方案致力于打造创新地区“轨道站点TOD一体化城市设计”的建设样本。如何在轨道先行的前提下实现一体化开发,发挥该区块的三线换乘价值,是方案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