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细旦腈纶拉舍尔毛毯的后整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毛腈混纺单双层拉舍尔剪花毛毯的开发,并阐述了生产工艺。详尽分析了阳离子染料在毛腈纶混纺毛毯印花工艺中的应用,并优选出阳离子染料最佳三原色组合。阐述了毛腈混纺毛毯在蒸化、水洗、拉幅、整理、裁剪与剪花时工艺关键点以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染料对毛腈混纺拉舍尔剪花毛毯进行印花,实现了高质量、高效、低成本的最佳整理;毛腈混纺毛毯具有良好的耐日晒色牢度,保暖性、透气性好,防毡缩性和耐水洗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腈纶纤维的外观、手感和某些物理机械性能酷似羊毛,颇适于生产毛毯。随着腈纶纤维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内外腈纶毛毯的生产大幅度增长。曾经风行一时的粘纤毯几乎被淘汰。传统的羊毛毯因受原料的限制,增长不多。 腈纶簇绒毛毯是以棉布作为底布,用针刺簇绒机植入6~7支粗纺或气流纺腈纶纱形成毯坯,再经印染后整理而成的双面绒类织物。与机织提花毛毯相比簇绒毛毯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花色品种的可变性大,很有发展前途。 腈纶簇绒毛毯的印花在工艺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腈纶纤维本身的特性外,还因为毛毯是一种厚重的织物。腈纶簇绒毛…  相似文献   

4.
腈纶毛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产品,它具有质地轻、手感柔软、弹性好、色彩鲜艳、富有光泽、保暖性好等优点。腈纶毛毯的绒毛风格,也由原来的绒面型逐步发展为顺毛型和立绒型。它的后处理加工工艺一般采用抓毛、剪毛、滚球、烫光、拉幅等干整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验,本文就腈纶毛毯的烫光温度及吸尘风机的选择,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吕伟玲 《针织工业》2011,(10):19-21
分别论述了绒纱为棉纱的天然类毛毯和绒纱为腈纶的化纤类毛毯的设计生产要素,包括原料的选用规格、整经工艺、织物组织、上机编织工艺、绒纱送经量、坯布后整理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重点介绍了坯布牵拉纵密的计算方法。对双针床拉舍尔毛毯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丝胶蛋白整理到腈纶织物对其透气透湿性能的影响,将太古油与丝胶在超声波作用下充分混合制成丝胶改性液,然后将经碱减量处理后的腈纶织物采用两步法浸渍氮丙啶交联剂溶液和丝胶改性液,以此获得丝胶改性后的腈纶织物。研究了丝胶整理前后织物的回潮率、耐水洗性、断裂强力、透气透湿性、红外光谱、表面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丝胶通过氮丙啶交联剂的作用已整理到腈纶织物表面;丝胶整理后腈纶织物回潮率由原来的1.76%提升至2.92%~8.34%;经水洗后其回潮率稳定在2.03%左右;改性后腈纶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较原样降低17.55%、硬挺度降低18.91%,纬向断裂强力较原样降低18.54%、硬挺度降低12.95%。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毛纺工业中的废弃羊毛溶解成蛋白质溶液,并利用此溶液对涤纶拉舍尔毛毯进行后处理。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涤纶毛毯的抗静电性和毛细效应都得到了改善,而处理后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和透气性变差。  相似文献   

8.
我厂从1978年3月开始生产色织腈纶提花毛毯,除生产长毛水纹腈纶提花毛毯外,去年初试生产腈纶绒面素毯以上二个品种,在全国第一、二次腈纶毛毯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一、簇绒毛毯的风格特征簇绒腈纶毛毯,是将腈纶纱通过针刺方法簇绒于底布上制成的。这种类似带圈状毛巾织物,它只有经纱而没有纬纱,没有交织点,加上腈纶纤维高收缩膨体不等长的特点,能形成一种特有的丰厚柔软的毛型感。再通过不同工艺的后整理,能制成多种风格的毯  相似文献   

10.
柳少鹏  陈俊川 《毛纺科技》1989,(5):21-26,51
目前,由于腈纶毛毯产量在国内已占毛毯总量的三分之二。在起毛过程中全国每年 腈纶落毛可达3000余吨。为了变废为宝,本文对利用DREF型纺纱机加工落毛织制毛毯的工艺从理 论及实际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腈纶及腈/毛交织物的起毛起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坚  赵玉萍  徐鲁 《毛纺科技》2006,(11):14-17
文章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组织结构的纯腈织物和不同交织比腈/毛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织物组织结构和色纱配置状态会对织物起毛起球性有直接的影响,不同交织比的腈/毛交织物,腈纶含量高、腈纶纱线间交织面积大,则织物起球严重.文章还研究了纯腈织物经过摩擦后起球状态的变化趋势,摩擦次数小于100次时,织物表面的毛球数随着摩擦次数增加而增加,但摩擦次数大于100次后,毛球有明显脱落的趋势.由此探讨了从织物结构和色纱配置方面提高腈纶仿毛织物和腈/毛交织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玉环  郭宏 《毛纺科技》2012,40(7):53-55
悬垂性对针织物的外观及内在性能都有重要影响,而不同纤维组分纱线和不同组织的针织物悬垂性能也有很大区别。选用相同支数的纯羊毛纱、纯腈纶纱、羊毛/腈纶70/30纱3种典型的针织纱和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3种常规的针织组织,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纤维组分与针织组织对针织物悬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纺比例不同的纱线品种对针织物的悬垂性有一定影响,针织组织对针织物悬垂性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在设计针织服装时应该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组分的针织纱和针织组织,以实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毛/腈散纤维微悬浮体染色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iba Lanasol系列染料和Ciba Maxilon系列染料对毛/腈散纤维进行一浴法染色。通过实验优化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并确定出最佳工艺处方。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和传统染色工艺下Lanasol染料对羊毛纤维的染色性能及Maxilon染料对腈纶纤维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微悬浮体法染色能显著缩短Lanasol系列和Maxilon系列染料染色时间,减少阳离子染料对羊毛的沾色,消除由于染料电性不同导致的染料沉淀,提高染料利用率,减少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减轻污水处理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此新型染色工艺能赋予染品鲜艳的色泽,提升了染品的质量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羊毛在加热处理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溶解物为研究对象,测试羊毛溶解物的特性,探讨羊毛溶解物对水溶液中重铬酸钾的影响以及对重铬酸钾吸附羊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羊毛纤维受热后,脱落下来的溶解物主要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蛋白能使重铬酸钾溶液中电离出的Cr2O7-2转化成Cr+3,由于 Cr+3对羊毛亲和力小,不容易吸附在羊毛纤维上,从而使酸性媒介染料染色残液中总铬含量增多,且主要以三价铬形态存在。本课题为探究酸性媒介染料染色过程中铬污染严重的原因,以及媒染时有效利用媒染剂,减少铬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减少腈纶羊毛混纺针织纱纱疵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减少腈纶纤维与羊毛混纺针织纱的纱疵,针对膨体腈纶纤维和羊毛纤维的特性,通过开清棉工序防止棉卷退绕黏卷,梳棉工序防止缠绕胶辊,并条工序合理配置前罗拉速度,粗纱工序加强假捻器和锭翼空心臂的清洁,细纱工序优选钢丝圈及罗拉隔距,使得成纱疵点减少,成纱条干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羊毛蛋白溶液后整理对棉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羊毛蛋白溶液整理后的纯棉针织物的折皱弹性、耐磨性、顶破强力和毛细效应都得到了改善,而处理后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和透气性变差。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ar, wool fabric was firstly treated with reducing agent and then fininshed by wool keratin solution at certain con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wool keratin solution on the anti-pilling fininsh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wool, the high molecular weight of kerati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issolving temperature. The wool keratin solution finishing improved the antipilling property of the fabric, but not enough. The treatment of reducing agent on wool fabric and the fininshing with wool keratin solution could greatly improved the anti-pilling property of wool fabric.  相似文献   

18.
澳普蒂姆羊绒蚕丝精纺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新型的蛋白质纤维——澳普蒂姆羊毛的特性 ,并针对混纺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指出了纺纱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以焦亚硫酸钠为还原剂制备角蛋白粗溶液,为了使制备的角蛋白粗溶液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量的角蛋白.使其更有利于在羊毛纤维表面成膜,以温度、时间、pH、还原剂的用量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利用制备的角蛋白粗溶液处理羊毛织物,有效地减少了羊毛表面的定向摩擦效应和织物的毡缩性.并且对羊毛没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