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两股大潮,正强劲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迅猛向前发展.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勇立潮头竞风流,转变观念,持之以恒地实践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其功效,使更多学生能够自主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2.
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美国Milken基金会资助的一项教育研究也显示:在小学四年级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学习,其学习效果远远高于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现在我们强调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所思考的并不是要不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是如何全面、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3.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溶入语文教学已是必由之路。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介入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现代教育媒体呈现的内容接近于客观事物本身,具体、生动、形象地诉诸学生的感官,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比较容易。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最佳时机,科学地使用电教媒体,就能真正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整合,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遵循整合原则,实现“四合一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是“四合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最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融合必须遵循以下源则.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并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它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工具能像信息技术这样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点表现在:信息技术能向学习者提供在当时当地无法看见和看清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或者无法听到和听清的各种音响效果,使学生直接从感官上认识,体会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在现代教学媒体面前,学生不仅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安排学习,把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学习模式.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价值正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新型的教学结构,以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不到信息素质的培养要求。由于信息技术为现代学科,还没有包含在高考科目中,只是单纯地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所以,学校及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要求不高。2.教学效率不高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然而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又由于信息技术课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导致很多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它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学校语文教育当然也不例外.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辅助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手段互补,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教学效果自然更上一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给教育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努力寻找恰当地切入点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的思维,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将电化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很有必要。本文将浅要分析小学语文识字课堂中的电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培养.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制定与实施,带给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同时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真切的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多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溶入语文教学已是必由之路。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确实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信息技术从新奇到观望、从尝试到探索、从实用到创新,正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上前行。在学校多次进行的优质课比赛、评课中,教师逐步注重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的界限,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突破固定时空的学习,提高了自己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的整合,使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媒体已经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媒体的目的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深度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课堂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层次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长期以来一直都很单调:课本+粉笔+黑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也讲得筋疲力尽,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但是,随着数学课常引入信息技术后,数学教学达到了各要素的丰富和谐,这使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个都活跃在课堂学习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有效的整合,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遵循整合原则,实现“四合一体”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中,教师、学生、教材、信息技术是“四合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最主要载体,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笔者以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有效融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展示,配合课堂讲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自主能动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也会促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快速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其教学中也是综合了感性与理性两种元素.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的最高目标,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恰当地运用好感性与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彰显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使信息技术课程真正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内涵与价值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