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氨酰胺转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 (MTG)对大豆分离蛋白 (SPI)进行改性 ,结果表明 :SPI浓度、MTG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SPI改性具有显著影响。改性SPI的凝胶性为11 6kcp ,比对照提高了 1833%。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经MTG改性 ,SPI可在分子间生成共价键 ,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 ,从而增加了SPI的凝胶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生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MTG)对胶原凝胶进行交联改性,考察不同浓度的MTG(0.02~0.28 U/m L)对胶原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测量比较胶原凝胶的外观、红外光谱图、耐热稳定性、耐体外酶解能力、凝胶强度、吸水膨胀率,来表征改性前后胶原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MTG浓度为0.04 U/mL时,改性后胶原凝胶的性能最优。改性后的凝胶外观变化不明显,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未被破坏。当MTG浓度为0.04 U/mL时,比未改性的样品的耐热分解能力提高了11.79%,抗体外酶降解率提高了10.21%、凝胶强度提高了324 g,吸水膨胀率提高了1.65×103%,热变性温度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氯气水浴加热、微生物谷氨酰转氨酶(MTG)以及二者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3种处理结果比较发现,氮气水浴加热改性SPI的乳化性有所增加,比对照提高了7.2%,氮气水浴加热改性SPI和MTG改性的乳化性稳定性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1%、42%,并经电镜观察改性S PI微观结构,探讨了SPI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性蛋白酶和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获得改性SPI最佳凝胶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3%,水解20min;添加MTG0.5%,作用2.0h。获得最佳溶解性的反应条件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3%,作用1.0h。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双酶复合改性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添加中性蛋白酶0.005%,水解30min;添加MTG0.5%,作用1.0h,得到产品凝胶性为4226cp,比对照提高了36.3%,溶解性为70.1%,比对照降低了5.8%。  相似文献   

5.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功能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氮气和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复合改性.复合改性SPI的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1%、222%和150%;溶解性比对照降低了36%.经MTG改性后SPI可在分子间生成共价键,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复合改性可在MTG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SPI分子间的交联程度.  相似文献   

6.
转谷氨酰胺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微生物来源的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主要考察了凝胶性的变化.结果显示,MTGase对SPI的凝胶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加酶量、pH、反应温度、底物蛋白浓度及反应时间均对凝胶性影响显著.改性SPI在加酶量为5 U/g、pH 8.0、反应温度为37℃、蛋白浓度为12%时凝胶性改善明显,随着MTGase作用时间的延长,SPI凝胶性也呈增加趋势.MTGase的作用使SPI凝胶的蛋白质分子间形成了空间的网络交错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氮气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充氮量四因素对SPI改性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经氮气改性的SPI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4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改性后SPI的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样提高了100%、210%、7%和91%。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氨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并将改性SPC应用于猪肉肠.试验表明:改性后SPC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未改性SPC提高了24.8%和64.5%;与大豆分离蛋白(SPI)相比,其凝胶性和吸油性分别高出58.3%和27.0%,持水性则降低8.0%.改性后的SPC用于猪肉肠中,当添加量为6%时,猪肉肠的咀嚼性比未改性SPC和SPI分别提高了418.6%和187.1%;得率比未改性SPC和SPI分别提高了18.9%和4.8%,感官评分结果也与其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氮气对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氮气对大豆分离蛋白 (SPI)进行改性 ,研究结果表明充氮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充氮量四因素对SPI改性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经氮气改性的SPI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 4组最佳处理组合。试验表明改性后SPI的凝胶性、保水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样提高了 10 0 %、 2 10 %、 7%和 91%。  相似文献   

10.
谷氨酰胺转胺酶改性对花生分离蛋白某些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产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花生分离蛋白(PPI)进行改性,结果表明:加酶量、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底物蛋白浓度对PPI改性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凝胶性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加酶量10U/g;最适pH7;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反应底物浓度15%.改性后花生分离蛋白的凝胶性比对照提高了279%,溶解性和乳化性分别降低了44%和31%,乳化稳定性提高了8.5%.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改性,并将改性SPI应用于低能量肉制品中。实验表明:除常温黏度外,改性SPI的其他功能性明显优于市售肉用SPI;改性SPI在低能量肉制品中适宜的添加量为5%,改性SPI使产品的固体脂肪乳化稳定性、得率分别比肉用SPI提高了14%和7%,产品的感官指标也明显好于肉用SPI。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生物中性蛋白酶、微生物谷氨酰转氨酶(MTG)二者复合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结果发现,双酶复合改性SPI的溶解性、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相关功能性显著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6.5%、48%、173%、35%,并经电镜观察改性SPI微观结构,探讨了SPI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工业热改性、工业碱改性、工业糖基化改性、工业氧化改性4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isolate,SPI)进行改性处理,研究其对SPI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改性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制成的复合凝胶的质构特性及凝胶特性。结果表明:4种工业改性对SPI亚基组成并未造成显著影响,但是均减少了SPI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并增加了β-折叠与β-转角结构相对含量;工业热改性、工业碱改性、工业糖基化改性处理显著增加了SPI的二硫键含量并降低了SPI的游离巯基含量,而工业氧化改性显著降低了SPI的二硫键含量(P0.05),且4种工业改性处理均改变了SPI的二硫键构型;4种工业改性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均趋向于"暴露式",工业热改性、工业碱改性、工业糖基化改性处理使色氨酸残基趋向于"暴露"态,而工业氧化改性导致氧化蛋白聚集使色氨酸残基被包埋。SPI-MP复合凝胶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工业热改性、工业碱改性、工业糖基化改性3种改性SPI与MP形成的复合凝胶硬度、弹性等质构特性均显著优于对照SPI(P0.05),而工业氧化改性SPI形成的混合凝胶除黏结性外各项质构特性均差于对照SPI。观察SPI-MP复合凝胶扫描电镜图可知,工业热改性、工业碱改性、工业糖基化改性SPI形成的复合凝胶更加致密均匀,工业氧化改性SPI与MP形成的复合凝胶粗糙多孔。  相似文献   

14.
张春红  张莹  赵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08-210,214
利用固定化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酸法大豆浓缩蛋白(SPC)进行改性,并对改性SPC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MTG改性对SPC持水性和吸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化MTG添加量1U/g,pH6.0,50℃下反应2h时,改性后大豆浓缩蛋白的持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4.8%和64.5%;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其凝胶性和吸油性分别高出58.3%和27.0%,持水性则低8.0%。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基乳液凝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在商品化SPI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变性和聚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交联蛋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热变性程度的SPI对TGase诱导SPI乳液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SPI,研究其乳化性、凝胶强度、持水/油性、凝胶形态,以及SPI浓度、油浓度对SPI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SPI稳定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呈显著增加趋势。95℃热处理显著增强了乳液凝胶的凝胶性能,其凝胶硬度是天然蛋白乳液凝胶的2.2倍。对于95℃热处理的SPI乳液凝胶,随着蛋白浓度或油浓度的增大,凝胶强度显著增加,气孔逐渐增大;所有样品均具有优异的持水性和持油性。SPI在经过热变性(95℃)处理后有利于经TGase诱导形成SPI乳液凝胶。  相似文献   

16.
超滤膜法与碱溶酸沉法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以超滤膜法和碱溶酸沉法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SPI)的功能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超滤膜法SPI的吸水性和黏度低于碱溶酸沉法SPI,超滤膜法SPI的吸油性、乳化性、凝胶性均优于碱溶酸沉法SPI,一定浓度下超滤膜法SPI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优于碱溶酸沉法SPI。  相似文献   

17.
通过预热处理,制备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改性,戊二醛交联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凝胶。研究了SDS对预处理溶液性质、凝固时间及凝胶溶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DS含量为0.5%时,预处理溶液的黏度值最低,为14.8 m Pa·s;当SDS含量为0.3%时,SPI预处理溶液的凝固时间达到最小值8 min,凝胶平衡溶胀率可达到115.67 g/g。对凝胶的溶胀率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显示,未经SDS改性和经过改性的凝胶溶胀特征指数n均在0.5以下,属于Fickian扩散。  相似文献   

18.
以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ase)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进行改性。结果显示改性后SPI的凝胶性得到明显改善;乳化活性下降,乳化稳定性提高;溶解性下降,但在等电点附近溶解性则略有上升。MTGase促进SPI的交联形成了较大的聚合物,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使内部的疏水性氨基酸暴露出来,增加了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同时也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彼此连接形成空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MTG)是一种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酶。综述了MTG对牛乳蛋白和乳脂肪球的改性机理及其对牛乳热稳定性、凝胶性、乳化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其在乳品工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酰胺转胺酶改性谷朊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红  陈海英  车晓彦 《食品科学》2006,27(12):102-105
本文利用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谷朊粉(WG)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后的WG添加到低筋小麦面粉中,对面粉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WG的凝胶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发泡性、泡沫稳定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6.7%、43.5%、39.1%、32.0%和75.9%。将改性谷朊粉添加到低筋面粉中,面粉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评价值、抗延伸性阻力50mm和Max处,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2%、369.6%、121.7%、19.6%、184.3%和150.6%;软化度、延伸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63.6%和57.2%。MTG对WG中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麦谷蛋白有交联作用,其中对麦谷蛋白的交联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