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太原东山深厚黄土地区某工程采用钻孔夯扩挤密桩进行处理,有效地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了建筑沉降量,建筑沉降均匀,综合说明钻孔夯扩挤密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尤其在深厚黄土湿陷地区,针对小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优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对挤密桩设计、夯填工艺、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浸水试验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夯扩挤密桩挤密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对改善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效果。根据桩周土孔隙比、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沿桩体径向的分布规律,将桩周土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挤密影响区"和"非挤密区"四个区域。结合不同桩间距条件下桩间土体的室内试验,揭示了夯扩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应,为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指的是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15m的黄土地区。挤密桩是通过夯实的桩身和挤密的桩间土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消除地基湿陷性的目的。挤密桩施工中,桩基成孔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成孔的效果与桩基础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本文通过成孔方式的不同,介绍了孔内深层超强夯法,内外套管组合沉管夯扩法,超长沉管挤密桩和静压桩四种施工工艺。基于具体工程项目,浅析在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挤密桩处理时,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及处理效果,以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黄土地基湿陷性并提高承载力,常用挤密桩法处理黄土地基,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密桩是对孔内深层强夯挤密桩的发展。本文结合西安田家湾粮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项目,对桩身填料灰土和渣土的孔内深层超强夯挤密桩进行试验,对两种填料的挤密桩承载力、挤密系数、湿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填料挤密桩均能消除黄土湿陷性,灰土挤密桩处理效果优于渣土挤密桩,渣土挤密桩桩身挤密系数离散性较大。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均得到很大改善,并提高了桩间土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灰土挤密桩桩体承载力平均值约为渣土桩的2倍,桩间土平均承载能力为处理前1.6倍,不同桩身填料对桩间土承载力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灰土挤密桩法和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结合平阳高速公路建设实例,介绍了灰土挤密桩法和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并且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比较地基加固前后的物理力学指标变化值,对单击夯击能为1 000,2 000kN·m的强夯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这两种不同能级的强夯处理和灰土挤密桩法都可以提高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消除湿陷性,且2 000kN·m单击夯击能的强夯处理效果最佳,灰土挤密桩法效果次之,1 000kN·m单击夯击能的强夯处理效果最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孔内深层超强夯法(SDDC)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新型工法。为研究SDDC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开展了室内试验、载荷试验和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SDDC挤密桩可有效消除桩长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桩间土和桩体土的干密度且挤密系数最大值分别可达0.98和1.04;SDDC挤密桩可显著提高桩间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也可显著提高桩体土的黏聚力;SDDC挤密桩不仅可有效消除天然黄土地基的软化特性,还可以显著提升地基承载力,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分别是天然含水率黄土地基承载力和浸水饱和黄土地基承载力的1.33倍和2.03倍。研究结果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据黄土地区公路地基湿陷性改良需要,制定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现场试验方案。通过现场详细测试,分析了素土与石灰土夯扩挤密桩的单桩强度、桩间土挤密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等。结果表明素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是550 k Pa,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370 k Pa;灰土桩的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 400 k Pa,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能够达到450 k Pa。  相似文献   

9.
安云雷 《山西建筑》2012,38(25):96-97
通过与以往挤密桩相比,总结了钻孔夯扩挤密法的特征,介绍了钻孔夯扩挤密法在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同时归纳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逐步解决问题,使钻孔夯扩挤密法处理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地基含水量大、饱和度高,因而成孔后极易缩颈。利用长螺旋钻机成孔,采用适当填夯,按照先外排后里排的顺序、隔行隔点施工、分四遍完成的强力夯扩挤密灰土桩技术,通过事实案例检测,处理后的地基各项相关指标均佳,从而为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承载力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闫续屏  李锋瑞 《山西建筑》2008,34(6):135-136
对强夯法的加固原理进行了介绍,深入探讨了强夯法的设计,研究了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软土、填土等地基的效果,阐述了强夯法的优点及效果,分析了强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效果,推广强夯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挤密作用、桩体作用。根据地基检测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广勋  李云骥 《山西建筑》2008,34(2):126-127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灰土挤密桩的设计和施工的应用,并对其处理结果做了质量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处理效果良好,以推广灰土挤密桩在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土和灰土挤密桩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进行研究,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确保了工程质量,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妥善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负摩阻力引起的桩基承载力下降问题,以消除桩周黄土湿陷性为出发点进行新途径和新方法的探索,采用非传统的特殊浸水方式分别对混凝土灌注桩、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桩顶受荷时采用注水孔与试坑相结合浸水量较大,浸水段桩侧以负摩阻力为主,最大值达319.62 kPa,局部出现正摩阻力;成桩过程中采用泥浆循环浸水量较小,桩周土体在桩顶受荷前完成部分湿陷,受荷后桩侧以正摩阻力为主,局部出现负摩阻力,且数值较小,最大值为32 kPa;特殊浸水条件下桩周土体沿桩身分段湿陷,桩侧出现多个负摩阻力峰值及中性点,正、负摩阻力交错分布;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受浸水方式、加载方式、浸水固结时间的综合影响,建议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对桩周土体预先进行微量浸水,消除部分黄土湿陷,以避免由于地下水环境改变而引发的桩基承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地基桩的负摩擦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我国湿陷性黄土地区桩侧负摩擦力进行分析研究。叙述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与桩基负摩擦力的关系,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是否考虑桩基负摩擦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不同受水方式,提出计算“中性点”的近似方法。并根据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试验资料,认为在工程中应重视桩基出现第二次负摩擦力峰值问题。为了防止桩基因黄土地基湿陷而产生负摩擦力,介绍了克服桩基负摩擦力的措施。最后提出五点建议,供研究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基负摩擦力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状土、预钻孔夯扩挤密地基、混凝土桩、多桩型复合地基(由挤密桩及混凝土桩两种增强体组成)的载荷试验,及桩身应力与基底土压力量测等,对多桩型复合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为该场地高层建筑地基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载体桩是通过对桩端土进行挤密以及在桩孔中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不同于普通的桩基,是扩展基础的承载形式。通过黄土地基中载体桩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证明了该法在黄土地基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山西建筑》2012,(30):79-81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碎石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措施,以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证明碎石桩基能够满足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对以后采用碎石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用灰土挤密桩挤密处理的过程,以达到消除湿 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的目的,对黄土地区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