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性代言人柏拉图一直坚持理性立场,可他又开了非理性的滥觞。《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的"迷狂说"显现出两难境地,而美似乎成为二者矛盾的调和剂。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派是滥觞于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大后方昆明、重庆等地的一个文化派别。林同济为"战国策"派文艺方面主要代表人物,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在他"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意念中,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刚与力的文学的追求,对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成仿吾在革命工作中非常重视革命文艺的伟大作用,参加和领导了文艺界的许多重大活动,成为党的文艺先锋,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革命文艺思想,主要有: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积极主张和推进革命文艺大众化、扎根于人民的泥土是提高艺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坚持文艺的革命功利主义、积极推进旧文艺团体的改造和文艺的改革。成仿吾为革命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革命文艺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时与潮文艺》是战时重庆的一份文艺刊物,也是战时中国的一份质量相当高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期刊。它对法国文学的译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国人翻译过来的法国文学作品,以及国人所写的相关研究论文和译介文章等2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大众化的理论,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发挥其巨大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需要大众化早有认识,他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找到了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切入点,并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所倡导的群众路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法宝。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中,情绪主观文艺进化论思想占据主要地位,他认为,不同时代出现的不同流派都是文学的支流,尽管在当时风靡盛行,但终不会替代"情绪主观"的主流文学,主流文学也许会在特定时期由于某种原因沉入河底,但终究会容纳各种支流,又以暂新姿态奔流于文艺江河  相似文献   

7.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演变;20世纪中国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国传统内质的坚硬和它对文学强韧的渗透力量”。[1]因此,从家族文化与家族文学的角度来透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无疑成为学界有识之士不断努力的方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无裨益的初探,但以文化母题形态切入的整体观照仍然付之阙如。因此,湖南师范大学杨经建教授以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在20世纪中国所经历的富有深意的变化进行母题形态阐述为旨归的专著《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岳麓书社,2005年12月第1版),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价值。该书不仅有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  相似文献   

8.
在传媒时代背景下讨论了文学的民族性,阐述了传媒时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民族性和大众化,民族性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大众化和全球化都无法解构民族性,传媒时代为文学的民族性开拓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红"逐渐自上而下地成为席卷中国大型会展活动与公共建筑的主要色彩。作为一种富有中国特色与政治意味的颜色,"中国红"能够轻易地渲染节日氛围与定位政治基调;但另一方面,对"中国红"进行广泛地、不加选择地运用却也导致了色彩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设计艺术的形式规律。同时,基于商业宣传与个人利益的膨胀,"中国红"又自下而上地塑造了大街小巷的"红色海洋",在带来大量多余的视觉刺激的同时,让城市的面貌变得混乱与庸俗。这种本应该属于节日的欢庆色彩在日常生活与国家形象中的普遍使用,究竟源于中国传统还是西方视角?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思想内蕴中有着很深厚的哲理意味,禅宗思想以及禅文化是这些哲理意味的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学文论"意境"说的主要内涵.本文主要通过具体诗例,分析禅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和彼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数字化环境下课程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了拓展实践,以"项目"为基础构建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组织课程教学,引入了人文教学思想,构建了新的教学形式,从而形成与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相适应的教学新思维,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新方法,赋予了课程建设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分析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的差异,指出张平小说具有"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双重特质,其作品比较符合"问题小说"的文学特征,其实质是一种将"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和谐统一的边缘文学。  相似文献   

13.
《泥鳅》是新世纪以来反映农民工生活的一部长篇力作。论文认为,小说通过强与弱,恶与善的对比,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精英文学的知识分子立场,它除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更包含着对社会底层的同情与悲悯。在知识分子视野中,"农民工"成为了善良、弱小、被同情的"他者"。这部小说是主流文学积极介入农民工这一生活空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己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又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是杰出的小说家,他卓越的文学成就得到了世人的注目和认可。劳伦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有着其独特的风格,他的文艺伦理中有着大量的传统思想意识,他强调文学的道德功能、伦理功能、文学的地位等等。劳伦斯的文艺思想与中国的文论思想有着很多的共鸣之处,比如人与自然共处、人与人和谐共处、二位一体对立统一、人性自然的回归等。  相似文献   

16.
能够深刻表现人性的文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忽隐忽现,曲折隐晦。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在"二度西潮"的影响下,实验话剧和朦胧诗、实验小说等文学艺术一样,获得了人性展示的机会并不断将人性的探讨引向深入,抒写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大众性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试图结合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多种形式来讨论文学大众性特征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及其变异,探讨文学大众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以期还文学大众性以真实的原貌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李莉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6):151-153,170
民俗文化为五四"平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在很大程度,正是民俗文化的平民精神、现代民俗学的平民色彩与"五四"新文学作家在文学创作精神上的遇合催生了"平民文学"。在实际创作中,"五四"新文学作家一反传统的贵族化书写姿态,在作品中大量摄入各种民俗事象,在浓重的民间氛围中表现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时从乡野歌谣等民间文学语言和形式中汲取艺术资源,为平民文学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出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转向了“数字媒介”,使其传播方式也向数字化传播转换。新媒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呈现感性化、个人化特征。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个人获得了传播话语权,这将导致重建大众化传播秩序,使传播内容由“宏大叙事”向微型化转变,传播方式也由“灌输”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范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命题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宣传也要立足于实践,坚持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