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术语及术语化问题是俄语科学语体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科学语体中术语的特点及术语化的各种情况,为科技翻译提供了最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生态翻译学研究侧重于理论构建,很少关注翻译教学中多种体裁的翻译批评实例分析.本研究以该理论为母论,采用多维转换程度与译评兼翻译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描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本翻译教材中的部分译例和少量其他译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论,并提供了新的译文.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具有角度新、范围广、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优点;本课题的4种研究方法对翻译批评有较大的适用性;以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原则,结合本研究运用的7种翻译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了俄语比喻的的生成及翻译对策。由于俄语比喻的创制与其独特的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面对着俄语比喻的传译这一课题,其传译策略则往往要在偏向于原语文化还是偏向于译语文化——即“异化”与“归化”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在中国是由胡庚申首先提出来的全新翻译学理论,为解释翻译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以张培基翻译的矛盾《白杨礼赞》英译本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4个角度(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进行深度解读,以此检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生态翻译学对张培基翻译的矛盾《白杨礼赞》的解读完全可行,其译本被目标读者所接受正是因为其积极遵循生态翻译学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外语系承担了全校公共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英语公选课程等,另开设有日语、俄语、德语、俄语等小语种课程。开设有英语专业本科(商务方向)。现有教职工69人,教授1人,外聘教授3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1人。出国留学及访问学者9人。常年聘有4—5名英美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相似文献   

6.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F0002-F0002,F0003
外语系承担了全校公共英语课程、专业英语课程、英语公选课程等,另开设有日语、俄语、德语、俄语等小语种课程。开设有英语专业本科(商务方向)。现有教职工69人,教授1人,外聘教授3人,副教授22人,高级实验师1人。出国留学及访问学者9人。常年聘有4—5名英美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建设本土化翻译教学模式.在梳理生态翻译学和翻译教学模式现有成果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从生态翻译学基本观点出发,提出广西民族地区高校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途径:从动态化翻译生态环境选取翻译教学内容、结合译者中心理念拓展翻译教学方法、融合事后追惩原则打造多维翻译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共生、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翻译教学模式将更好地服务广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料库翻译学是基于语料库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全新的翻译研究与实践领域。语料库翻译学可以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大量实证数据,不仅可以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时大大提高译员的工作效率和计算机翻译的准确性。通过对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进行概述性介绍,希望能将一种新的研究思维和研究工具提供给广大翻译研究人员和翻译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国古诗翻译的最佳策略与方法,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西方翻译学家韦利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为实例,从目的论的三法则来分析翻译策略与方法的运用,提出这些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运用都是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值得其他中国古诗译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与德语国家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德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包含信息甚广的德语政治演讲辞的翻译也就尤显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政治演讲和政治演讲辞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政治演讲辞的文体特征,提出了符合德语政治演讲辞翻译的指导原则,并以此为依据,对德语政治演讲辞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诗经》英译本中的几个典型例子入手,以动植物的科学描述做基础,添加解释脚注;依存源语的生态背景与文本土壤,选择源语"依归感"最强的译词;强化译名的名物考据,提高"整合适应度"。寻求《诗经》中动植物英译的最佳翻译,以达到翻译生态的和合之境。  相似文献   

12.
《翻译学》作为一部翻译学的概论性著作,在我国翻译研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通过综述全书的基本内容,再回归历史、还原语境,以翻译学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评述《翻译学》一书的学术特点和时代贡献。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问题,还涉及文化方面。以两首中国古诗《饮酒》和《木兰辞》为例,从专名文化,植物文化含蕴,习俗文化方面分析了其德语翻译中的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语用翻译学作为一种翻译研究的新模式的发展历程。在比较了动态对等和等效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语用意义等效对等的视域下,阐释语用意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以语用翻译学为指导的语用翻译观的形成,解析了语用翻译观的内涵,并据此提出了语用翻译观的基本原则,列举了实例对于语用翻译观的应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是借助生态学理论从事翻译研究,抑或是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翻译是一个译者、译文、生态环境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的过程。译者在翻译时,需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中选取适应维度,结合译本所处生态环境对文本进行转换。该文从美食名称、俗语、方言、典籍等方面,选取若干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词,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利用"三维转换"的基本翻译方法,对中国文化特色词英译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为译者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翻译学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分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传播学所要关注的五大要素。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将受众纳入研究范畴,强调译文在对原文忠实的同时努力实现与译入语读者的最佳关联。以传播学受众分析理论为支撑,从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3个方面探讨了关联翻译观下译入语读者的心理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17.
日语语言学领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目前尚处于有待于重新认识,需要人们进行分门别类的阶段。鉴于此,对迄今为止的日语研究方法作了系统的整理、归纳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的类型作了考察与介绍,试图组建一个有关日语研究方法的工具库。引入了"对称"的概念,旨在寻求新的分析方法,从结构上对日语进行考察。对日语本身在应用过程中所反映的"对称"现象,进行了多方位的考察,并通过对称式均衡模型这一工具,对反映在日语语言世界中的"对称"实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得知语言结构上的"对称"具有相对性和稀缺性,正是这种稀缺性体现了语言表达上的美。还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来构筑语言结构学领域的"对称式均衡论"的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日语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自我评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因子及与年级的关系,发现日语学习动机由"历史文化兴趣因子"、"考试因子"、"交流因子"、"娱乐因子"、"日语语言兴趣因子"和"出国因子"等6个因子构成;一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对娱乐和日语语言更感兴趣;二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更感兴趣、更加重视考试;研究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自我评价的关系后发现,对历史文化、娱乐和日语语言感兴趣的学习者,其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就高;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者其听力和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就高。  相似文献   

19.
在"以和为贵"的日本文化中,当沟通思想时,一般都回避判断的表现而多用间接的表现.特别是在商务场合,基于通过人际关系以保持业务往来这一观点,大多回避断定的表现.因此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日语表现,根据组织内外中的"里和外",组织内的上下关系、人际关系的不同,日语固有的待遇变化也发生变化.日语的这种模糊表现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及其牛活伦理,以及对愉快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拥有"男性语"和"女性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而汉语是不存在这一语言现象的,因此,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接触日语中的"女性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或多或少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本文对日本四部人气电视剧的剧本做了调查,旨在重新思考日语中"女性语"的教学问题,并为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案做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