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高等院校已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从知识技能、综合知识、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四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创新教育能力模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生创新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服务支撑体系,旨在为地方本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志愿服务团队是中国志愿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活动资金短缺、人员流动性大、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年志愿者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有利于优化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提升团队的自我造血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可以从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融入志愿服务项目设计,将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方法融入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开展应用型高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备受关注,教育质量评价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还存在目标不清、观念滞后、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梳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发现问题和探究原因,从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服务保障和培养效果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指标,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价的措施和方法,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商业模式画布分析,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旨在满足学生、教师、办学管理者等目标用户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化与精准化知识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文献、空间、馆员等核心资源优势,依托信息服务、空间服务、嵌入式服务等关键业务,以课堂、讲堂、活动为服务渠道,建立并维护稳定的客户关系,塑造“可信赖的信息专家”角色。关注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面向创业者的知识服务和本地化创新创业情报资源开发三个重难点问题,不断优化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对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技术是现阶段高校技术教育的重点内容。为了促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剖析AI社会需求、高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供高校教学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与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及专业教育的关系、本身特征等方面出发,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提出基于学习产出教学理念的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思路,并结合学院、学科实际,构建由创新工作室、硕导工作室、专业实验室组成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模拟和实际科研项目等实践内容融为一体,给出了平台的日常管理组织和激励保障措施。实践表明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优秀学生工作室为平台,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个体创意与团队创新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表明这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出台与相关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日渐清晰.应用型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应用型高校应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师资力量等方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更好地实现创...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把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PBL教学模式就是本着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PBL教学手段把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专业目标、专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课程评价等五个步骤,探索PBL教学模式融合专业课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机制。与此同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和扩充专业课程资源来保障机制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很好的成果,但主要侧重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和实践资源相对缺乏,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层次低。高校应当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高校和企业分工明确的双主体模式,弥补创新创业教育短板,走内涵式发展,提高创新创业的创新层次和科技含量。依托企业资源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教学,健全项目孵化机制,推动项目成果转化。校企合作新模式下,要建立健全高校和企业长效合作机制,增强协同性,最大限度发挥双主体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原工学院大学生不同创新创业主体的问卷调查和创新创业园区的实地走访,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及其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需求。概括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呈现动态持续性、服务及时性、需求差异性和知识精准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进行设计,即优化创新素养和韧性素养教育、营造数字人文服务环境、提供精准知识服务内容、构建可持续生态服务系统、建设协同共享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性.青年大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其创业成功率很低.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应共同努力,协同做好创新创业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政府应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公益的法律援助.高校应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社会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有关法律方面的专业支持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涉法问题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1.0版迈向了2.0版,即将迈向3.0版。但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停留在1.0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就业创业培训。高校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要在指导思想上创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僵化事业停滞不前;教育方案上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不留死角;师资队伍建设上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程体系建设上创新,构建"333"课程群;教学内容上创新,创新创业共为一体;教学手段上创新,现代与传统真融合;考核方式上创新,打通最后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有长足发展,应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准确定位,遵循三大原则,即是手段不是目标,是大众化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是学科教育而不是技能教育;同时,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解读、创业技能培训与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育人机制,是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呈高速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全、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加快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应该从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师资队伍等三个方面着手,不断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途径也成为摆在土木工程专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上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于从"一课双融"体系、提升专业教师"双创"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土木工程协同育人以及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办法等五个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途径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转型发展高校的工科专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湖南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介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力保障。高校如何根据当前形势,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文中结合实际情况,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意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案以及搭建校园创新创业平台4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形势均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应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开设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大赛和社团等平台,加强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文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对打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五育平台"尽心阐述,给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