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8年,我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以下简称“陶瓷学院”或“陶瓷大学”)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习惯上称作“78级”。其实当时是没有选择,我的目标是考广州美术学院,根本不知道有一个陶瓷学院。但由于考广州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落榜,陶瓷学院就把我们落榜生里专业排在第一位的招上来了。被景德镇陶瓷学院录取,我也很高兴。我的老师是谭畅,我从小就很崇拜他,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他比较了解情况,很支持我来读陶瓷学院。  相似文献   

2.
我对陶瓷的喜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但与刘伟老师的相识却比较晚.多年来的求学、教书和研究生涯曾经一度让我距离陶瓷很遥远,但与刘老师的相识却让我重新拉近了与陶瓷的距离,从单一的喜爱,开始研究与思考,甚至还陆续展开了一些与陶瓷文化相交叉的调查研究.在和刘老师相识和交往的这十多年里,我的受益良多,他常常启发我重新思考中国当代的...  相似文献   

3.
<正>1988年,我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以下简称“陶瓷大学”“陶瓷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著名陶瓷古彩艺术大家施于人先生。读研究生的时候并不拘泥于设计还是雕塑,施老师是个特别开放的人,他不管我用什么手法来做作品,所以我当时就对创作很感兴趣。陶瓷学院非常好,很开放,研究生都有被派出学习外语的机会。我的外语是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跟着培训班学习的,考过了公派留学的成绩,100多个人里面的第三名,为我后来读博士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是西北行和西南行,  相似文献   

4.
<正>初次见方复先生是在我的硕士毕业答辩会上,方老师是外请专家之一,他的儒雅、博学和谦逊给人印象深刻。那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似乎有着自身完备的"生态系统",和外界的接触不多,听说景德镇当地陶瓷名家来了,甚为好奇。第二次"接触"已经是10年以后了,一次和一位毕业于原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的同事聊起专业学习之事,对方复老师很是敬仰:"那  相似文献   

5.
杨荫斋老师是唐山陶瓷美术战线的一位老艺人,七六年在唐山地震中不幸逝世,享年六十二岁。虽然他和我们分别已经二年多了,但我总觉得他的音容笑貌尚在,精神气质常存,杨老师一生热衷于陶瓷艺术事业,积累了  相似文献   

6.
高庄先生是参加国徽的设计修改,完成了国徽模型的塑造者,是全国陶瓷美术学会的理事。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结识了他。八一年我调到中国工业美协,负责全国陶瓷美术学会的工作。当我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老师那里得知高先生坎坷的一生后,怀着同情敬佩的心情拜访了他。我走进他那空间有限的屋子,说明了来意。高先生真诚热情地拿出他珍藏的实物,讲了许多中国古代陶瓷的精华,给我留下难忘印象。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陶瓷》2011,(6):I0148-I0148
我是一位很普通的陶瓷绘画者,有许多新老客户,他们常在陶瓷书刊上看到我的作品,但也有些人总认为是我父母在炒作我,其实我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就连读大学的钱现在还没还清,自从毕业后到今天我都未找到工作,现在我还是跟赖大师学艺,市所老师都是知道的。  相似文献   

8.
我真正认识王锡良老师是从一次写生开始.我记得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三十日,趁五一节假日,我们一行人跟老师爬山越岭来到景德镇市南山写生.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谦和诚恳,且很健谈.交谈中,我了解到王老从五十年代起在中央美院梅健鹰等几位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下,就开始了写生之路,探索陶瓷艺术创新的源泉,从此艺术创作别开蹊径,水...  相似文献   

9.
记得一九七四年我告别了六年的茅山知青生活,进入江苏宜兴陶瓷学校学习,似乎梦境一般,能有机会再念书,就象过上了天堂的生活。那时对陶瓷的概念一知半解,对陶瓷艺术的内涵更是模糊不清。是张志安老师领我进入了这门艺术的殿堂。张老师教会了我素描,教会了我中国画,教会了我陶瓷装饰……,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使我对陶瓷发生了兴趣,产生了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粉丝的感言     
我来自上海,是一个收藏周国桢老师作品的老粉丝,而且是个铁杆粉丝。因为自从收藏当代艺术陶瓷起,周国桢老师的作品即是我的不二目标。我知晓景德镇很早,但真正认识景德镇,还得从认识周国桢老师的作品算起。从09年下半年开始,我是一边收藏周老师的作品,一边开始我的研究、学习和鉴赏。在不长的时间里,我陆续收藏了二十多件周老师的瓷雕作品,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写些鉴赏文字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我先后写了近三十篇有关陶瓷的文章,其中有关周老师的就不下五篇。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我工作的条件,为周老师的作品搞了一个迷你的展览,并不断充实完善,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因为周国桢老师,所以我也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人物。在2011年、2012年、2013年,上海证券报艺术资产版、上海“企业家”杂志以及“海上宁波人”杂志,以至台湾的一本杂志上,分别有过我的专题报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撰写此文时,我们敬爱的张志安老师乘鹤仙逝已半年余了。这半年来,志安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诲也时常在我的耳畔回响。斯人虽已逝,可他留下的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和引誉独高的精神财富。那些为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合于人性的书画作品,陶瓷艺术及道德文章。  相似文献   

12.
魏之騟同志是我搞造型的启蒙老师。他搞造型,我搞模型制作。每个新造型对于我来说都是生动的一堂造型设计课。他非常注重立体设计,经常给我讲述他的亲身体会,讲述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使我有了很大进步,由原来一个普通的模型工,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造型设计能力的人。近年来,我设计的产品相继投入市场,有的还参加了省市和全国性展览会以及陶瓷美术设计评选,受到好评和奖励,有的被选为人民大会堂用瓷。我在工作上的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醴陵瓷业总公司总工程师李维善同志今年6月18日致函河北省陶瓷科技情报站,认为《河北陶瓷》办得很好,文章扎实,可读性强,有东西可取。他已向很多同志推荐。有几位同志经过他的介绍都补订了全年的《河北陶瓷》。他还在一些会议上特意宣传了《河北陶瓷》。李维善同志在信上说,从河北陶瓷情报站最早得到梅健鹰教授逝世的消息,这个消息使他非常难过,使他想起许多前辈和老专家。他们为中国陶瓷事业默默奉献几十年,现在幸好还有不少人健在,人们想念他们是很自然的。  相似文献   

14.
正"淘乐斋"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老师的画室雅号。淘者,用水冲洗,汰除杂质,古人云:"珍贝金银之所出,淘沙炼石,实不易为。"陆如老师在陶瓷艺苑笔耕五十多个春秋,可谓:"千淘万沥终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且乐此不竭,乐在其中,在景德镇乃至海内外传为佳话。我对陆老师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精湛以国画入瓷,具有及其深厚的的艺术造诣;陌生的是,我对他的身世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5.
创意? 市场?     
在创意集市内有位年轻人,二十六七的样子,从陶院毕业没几年,走上了陶艺创作的道路。他平时戴着鸭舌帽,黑框眼镜,很有文艺范。我第一次见他,正赶上他的新作品出炉,他很兴奋地向我介绍这批作品,不断勾勒着自己设想的未来。这是一批类似于日本清酒具的陶瓷作品。厚重的瓷胎,表面施以珍珠釉,有着很特别的质感,釉面上画着一条蓝色的渐变粗线条,颇  相似文献   

16.
“淘乐斋”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老师的画室雅号。淘者,用水冲洗,汰除杂质,古人云:“珍贝金银之所出,淘砂炼石,实不易为。”陆如老师在陶瓷艺苑笔耕五十多个春秋,可谓:“千淘万沥终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且乐此不竭,乐在其中,在景德镇乃至海内外传为佳话。我对陆老师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精擅以国画入瓷,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陌生的是,我对他的身世几乎一无所知。记得是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我随着王隆夫、刘远  相似文献   

17.
以心融物 物我相融──静观陈景风陶瓷作品想到的梁任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100025)有机缘见到河北省轻工业学校陈景风老师的陶瓷作品是很高兴的事。欣慰之余,我深深感到:清苦的教育工作者,无间寥星,孜孜以求,设计烧炼成器之多么不易!橄榄绿日月和平尊...  相似文献   

18.
小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陶瓷,但家里没有钱,买不起陶瓷,看到别人家桌柜上摆放陶瓷瓶罐,羡慕得很,常趴在摆放瓷器处观看而不愿离去,有时甚至还会伸出小手摸一两下,那时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件陶瓷。1972年我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市内,后来结婚有了两个孩子。当时工资很低,没有房子,生活总是紧巴巴的,要购买陈设瓷只是一种心愿。  相似文献   

19.
正我很难定义邹明林先生的专业身份。他是著名的陶瓷专业杂志出版人,在最近十几年主持编辑《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过程中,传播了先进的陶瓷技艺,推介了众多的陶瓷艺术家;他是优秀的策展人,参与策划了多次全国性的陶瓷专业展览;同时,他又是深具号召力的主持人,牵头主办了七届全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如果仅就以上他在陶瓷专业领域里取得的成就而言,称他为优秀的陶瓷职业经理人,应当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恩师尹一鹏     
<正>恩师尹一鹏先生于2013年仙逝。我们60级同学毕业五十年后重聚时,大家讲到尹先生都感慨万千,更有同学潸然泪下。我与先生相处之缘大约可分作两段,一段是我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以下简称为“陶瓷大学”“陶瓷学院”)读书的四年,另一段则是在雕塑瓷厂与他共事的七年。在陶瓷学院二年级起,尹老师就教授我们素描和雕塑两门课程,直到毕业。我们60级雕塑班只有区区11个同学,而先生只比我们大十几岁,与我们亦师亦友亦兄长。除课堂教学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