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位于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的三角洲地带,贯穿全局9个农场的黑、松干流堤防工程,是抵御外江洪水侵袭的屏障,是全局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的生命线。’98大洪水过后,我局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黑、松两江’98大洪水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调查,整理编写了宝泉岭分局黑、松堤防现状及险工弱段处理意见,又配合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细致的地质勘查、堤防断面测量等项基础工作,为黑、松堤防消险加固工程设计工作积累了详细的资料。1999年我局的黑、松堤防消险加固工程获得了国家批准,这是分局…  相似文献   

2.
以宝泉岭农垦分局水利局在水政水资源管理工作所遵循的以建立水政监察执法队伍为核心,以水法规宣传教育为动力,以加强水资源管理为重点.以科学用水为目的,使全局的水行政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从而开辟了管理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李曦 《水利水电快报》2006,27(15):22-23,26
对于日本来说,2004年是个灾害多发的“灾年”,7月,新泻、福岛、福井先后发生水灾,紧随其后达10次之多的强台风相继登陆,并引发各地水灾,10月23日新泻县中越地区又发生强烈地震。上述巨大的自然灾害不仅给当年本经济带来重创,同时亦在亲身经历的日本人心灵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作为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言,将去年在四川汶川发生巨大灾难的5月12日作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我们国家成熟和自信的表现,证明我们已经可以科学地、冷静地面对自然灾害。在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我们在缅怀被自然灾害夺去生命的亲人和同胞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地思考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寻求社会平稳、安全、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1995年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受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设施毁坏之巨,灾害损失之重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全省有1/2的人口和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且救灾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一场洪灾,对灾民的生产生活和全省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都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灾后反思,更清楚地看到,治水防洪、兴利除弊已经成为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湖南是多灾省份,近十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升级,治水防灾日益紧迫。一是灾害频率加快,全省大的水灾年平均发生次数由70年代的0.25次上升到80年代的O.…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自然灾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经济基础雄厚,人口稠密,是中国沿海主要对外开放地区。同时,太湖流域自然灾害多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太湖流域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台风、泥石流等,其中洪涝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影响也最为显著。通过对多年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了太湖流域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论述了防治自然灾害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7.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是国家为解决鲁南、鲁西南、苏北地区的洪涝灾害问题而确定的一项具有长远和全局意义的治淮重点工程。该流域在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史上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洪、涝、旱、碱交替出现。据史料记载,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中,该流域发生大水灾340次,旱灾近300次。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8.
宝泉岭农垦分局位于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江汇合的三角洲地带,属高纬度、大陆季风型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保护作用十分突出,全局下设13个农场.土地总面积61万ha,其中:耕地面积27.5万ha.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4ha,现有可开垦荒地4.87万ha.总人口22万人。  相似文献   

9.
梧桐河为松花江左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4516km^2,流域内设有梧桐镇、宝泉岭水文站,文章通过对梧桐河支流无观测资料的细鳞河水库的径流调节计算,分析其对宝泉岭水文站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谈谈《防洪法》的特点魏国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已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以国家主席第八十八号令公布,于1998年1月1日开始施行。《防洪法》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治自然灾害工作的法律,是统管防洪工作全局、调整全社会有关防洪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以及对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水文测验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做好水文测验工作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且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提高水资源开发效率以及利用率,由此看来,水文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斗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防洪抗旱、抢险救灾过程中有着耳目和参谋作用。因此,建设和升级相关的水文监测系统,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兴平  周瑾 《人民长江》1995,26(6):41-46
滑坡泥石流是丘陵山地常见的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它常与暴雨洪水相伴随,暴雨是其触发条件,利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滑坡泥石流的动态监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为此选定滑坡泥石流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繁的甘肃陇南地区1976年以为发生的11次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对其发生时气象条件,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的天气环流特性以及暴雨洪水特征,提出了利用水文气象信息进行滑坡泥石流动态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旱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干旱的直接危害是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农牧民群众陷于贫困之中,间接危害是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于199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治自然灾害工作的法律,也是继《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水事法律。作为统管防洪工作全局、调整全社会有关防洪各项事业关系的法律的颁布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水旱灾害发生的特点和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水旱灾害频繁,是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主要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减轻水旱灾害作出了巨大努力,防御灾害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旱灾害的威胁未见缓解,由它造成的经济损失反而愈来愈大,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后果。如何清醒和正确地认识水旱灾害,并从此得出科学的对策,对吉林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水旱灾害都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多数情况下相互有联系。如久旱易生病虫,低温多发生在连续阴雨天。根据吉林省的…  相似文献   

16.
哈密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旱灾害,综合分析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特性、规律。探讨、分析防御策略,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旱灾害是延安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与水灾相比,其发生的频率、范围、危害程度最为严重,故而旱灾是本区域自然灾害之首。本文就延安市水旱灾害的成因、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作以浅析。水旱灾害成因分析   1.旱灾特征及成因。 (1)旱灾的年际分布:公元前 16- 11世纪至 1990年间,本区域有记载发生旱灾 165年;其中建国后 1949- 1989年 40年间,发生全市性旱灾有 14年,频率为 35%;局部性旱灾 22年,频率为 55%;不旱年 4年, 40年中有 36年发生全市或局部性旱灾,频率为 90%,可谓“十年九旱”。 (2)旱灾的季节分布:旱灾的出现有单季…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2008年10月,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确实,岷江流域本来是个多灾多难的地方,三星堆、宝墩、鱼凫等古文明就是因为岷江的大洪水才毁灭的,而都江堰的创建却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19.
1充分认识我省水旱灾害的严峻性我省是个多灾的地区,水旱灾害十分频繁,造成的损失为各种自然灾害之首。从过去已发生的灾情统计,水旱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去了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3/4左右,其影响范围、灾情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分析我省水旱灾害的历史情况,我们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是同样大小的洪水,发生的机率越来越大;二是同样大小的洪水流量,水位越来越高;三是同样大小的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从公元前155年到1948年的2103年中,共发生水灾468次,平均4.5年一次;1949年至1994…  相似文献   

20.
防洪基金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是人类难以控制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会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痛苦。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达300亿美元,其中纯损失200亿美元以上,年平均受灾人数4000多万人,死亡人数100多万人。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各种自然灾害损失中,水灾损失约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