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1)
物理是初中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物理学科的素养非常关键。作为初中物理老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课堂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和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物理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物理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物理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课程资源。因此,我们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进行物理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利用,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激发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深刻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综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和更好的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0)
要实现学生物理学习的高效化和科学化,必须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使课本内容、教材习题、考试内容中的物理知识考察点都变得更加简单,以期实现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的平稳过渡,并以此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进而实现课程内容的高效学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8)
物理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可以说,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起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而物理课程本身作为学生中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知识本身的作用和能量对学生今后的日常生活和深度学习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对于物理学知识本身而言,其大多数的内容都有些过于抽象化,所以,随着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在学习物理课程上,也会愈发感觉到难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正>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掌握好物理学知识,理解物理的规律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中物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教师应该重视物理的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接触的物理知识比初中的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更深刻,对于不同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5)
针对师范类五年制学生特点,只有做到: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灵活设计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教学活动,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作用。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过程中自主获得知识,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且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及基本技能,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即"学习迁移"能力。这是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物理知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5)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能力的缺乏或发展不平衡,对知识前概念的掌握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等因素,从而导致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在新课改背景下,笔者认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物理成绩,是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基于动态生成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以求借力多样化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多的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借学生思维之力,助力物理课堂教学,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同时提升课堂掌控的能力,以实现教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