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田间筛选,选取优良的夏玉米杂交组合进行对比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穗行数、行粒数、穗粒质量与产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玉米田间筛选鉴定时可作为主要参考的农艺性状,其中穗长、穗粗、生育期、株高也对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可作为辅助参考的农艺性状。通过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回归和通径分析可知,穗粒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DPS软件分析数据得出的灰色关联度,我们研究了在辽宁省不同区域先玉335不同农艺性状对先玉335产量的影响.分析灰色关联度的数据结果表明:影响先玉335产量的最主要农艺性状是先玉335品种的株高,其次是穗位,然后依次是出籽率、倒伏率、穗长、百粒重、倒折率和穗行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3.
以15份玉米品种,于2018年在辽宁省庄河地区进行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明确适宜辽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沈玉21相比,14个品种平均增产12.58%.根据产量表现将15个品种划分为低产组、中产组和高产组.渤育8号、辽706、SZ1418、先玉1321和丹8401等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综合表... 相似文献
4.
5.
襄糯2号是辽宁省辽阳市农林科学院于2007年以自选系K1248为母本,以自选系K1128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的鲜食糯玉米单交种。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13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鲜穗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分析了玉米栽培中的农机与农艺融合的现状,以及玉米农艺栽培技术对农机应用的限制因素,农机发展对玉米栽培农艺性状的影响。提出了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个旧市重要的经济型作物之一。为了提升鲜食玉米的种植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对鲜食玉米绿色优质高效集成技术推广工作展开了深入研究与分析,阐述鲜食玉米的种植价值、鲜食玉米种植技术、具体的技术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2021~2022年铁岭市谷子品比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变化趋势做了分析,同时探讨了铁岭市谷子品种的种植方向,为铁岭市谷子品种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内农业体制现状,造成农艺与农机科研人员交流甚少,双方实验成果存在严重不融合问题。有的甚至从农艺操作的角度,根本就满足不了农机作业的需求,造成了科研研究的浪费。本文着手实际,就山区农机农艺融合的紧迫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山区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相关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2)
我们选了30个不同熟期的大豆品种在相同地点种植,比较他们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的始花期和大豆品种的结荚习性有关,亚有限结荚习性比有限结荚习性开花早,相同习性的大豆品种随着极早熟组到晚熟组熟期变长始花期延后。初熟期和完熟期从极早熟到晚熟逐渐延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有效分枝数少,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有效分枝数多,有效分枝数多少与熟期组无关。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节数少,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主茎节数多,株高高的品种主茎节数多。品种百粒重的大小和熟期组无关。品种单株荚数和产量相关,单株荚数多的品种产量高,6个熟期组的品种极早熟的产量最低,晚熟的产量最高,熟期组从早到晚产量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泽州县鲜食甜糯玉米标准化栽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模式。泽州县高都镇北街村从2001年开始种植鲜食甜糯玉米,目前甜糯玉米年种植面积100hm2,纯收益在2000元/0.067hm2以上,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了30%,同时还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玉米生产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融合度低的问题十分典型。全国主要玉米产区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干差万别,玉米机械化收获要求行距标准化。同时机械化生产方式明显受到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制约。现有的种植、收获技术模式是在传统的人工作业基础上发展和沿袭下来的,并不完全适合机械化作业。为适应玉米机械化播种、收获,需要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和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