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四川食品与发酵》2021,(1):126-130
不同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相互融合、多种酿酒原料及用曲的使用等,在丰富白酒香型与提高酒体品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白酒多香型组合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明确馥香白酒与浓香白酒的感官评价差异,并建立感官评价指纹图谱,以期为保证产品质量及其品质稳定性、酿酒工艺调整与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建立感官评价指纹图谱的方法,对金种子馥香白酒进行感官评价分析。感官评价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多粮香、焦香、醇厚感、回味"等感官特征凸显了馥香白酒的"多粮酿造、一口三香"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白酒作为典型的地域生态产品,自然环境是影响其风格与品质的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酿酒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影响酿酒原料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结构,对白酒的制曲及酿造工艺产生重要影响。独特的自然环境结合酿造工艺,独具匠心,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的香醇美酒。不同香型白酒的风格各异、酿造工艺不同,并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是自然环境、酿造工艺等因素相互影响的重要体现。本文根据生产实践,从江淮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以及白酒酿造历史等方面,结合制曲及酿酒微生物与生产工艺的关联性等,分析与探讨了江淮地区自然环境对制曲及柔和型白酒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江淮地区白酒的制曲及酿造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酒作为一种生态产品,自然环境是影响其产品风格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酿造工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才可能酿造出风格独特、品质优良的白酒。本研究以中国三大基础香型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白酒生产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对比分析其代表品牌生产地的气候条件。以期为进一步解析中国白酒传统酿酒工艺与自然环境的本质联系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对三大香型白酒在非传统典型产地酿造中工艺的调整,以及其他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米香型白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香型白酒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香型白酒之一,但是其香气组分少、后味苦、饮后容易上头的问题制约了米香型白酒的发展。该文首先介绍了米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及其形成机理,然后综述了其酿造工艺和酿酒微生物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酿造工艺和酿酒微生物对米香型白酒风味的影响,为米香型白酒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酒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在酒类产品酿造生产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包括酿酒原料选用、酿酒技术工艺、酿酒质量控制、酿酒发酵窖池、酿酒设备制造以及酿酒生产条件等物质财富与白酒勾兑程序、白酒贮存时间、产品技术标准、白酒香型划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理论等等精神财富的混合体.简而言之,可以将有中国特色酒文化概括为以下十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王继涛  王志海 《酿酒》2013,(1):66-67
我国各香型白酒在酿酒工艺上各不相同,酿酒所选用的窖池也区别较大.由于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于芝麻香酒生产窖池的选择上,作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书田 《酿酒科技》2009,(8):112-114
白酒标准化技术进步,是促进酿酒工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支撑,对白酒各香型的分类、检验、工艺确定和品质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纵观中国白酒标准化发展历程,联系"三鹿事件"和食品类产品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白酒企业生产行为,加大现行白酒技术标准执行力度,修订和出台新的与之配套的相关标准都迫在眉睫,其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米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四大香型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适合南方天气酿造、入口绵甜、回味怡畅等特点,在两广地区以广西桂林三花酒、广东长乐烧酒为代表,深受南方地区消费者群体喜爱。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理论,介绍了传统广东米香型白酒的特色、生产工艺,详细阐述了蒸饭、糖化、发酵、蒸馏、储存、勾兑等各酿酒工序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旨在将广东的传统酿酒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选择了26种白酒酒曲为研究对象,以QB/T 4257—2011酿酒大曲通用分析方法为检测方法,检测了水分、酸度、淀粉、发酵力、酯化力、糖化力等理化指标,对比分析了浓香型、芝麻香型、酱香型、清香型、豉香型、特香型等香型白酒酿酒用大曲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的白酒酿造用曲的理化性能各不相同,这与酒曲的类型不同有关,也是不同香型白酒酿造用酒曲特有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米香型白酒生料酿酒工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王涛 《酿酒科技》2000,(4):43-44
介绍了米香型白酒生料酿酒工艺,并对生料酿酒工艺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白酒香型的由来,中国白酒香型的确定及其不同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进行了详细叙述;针对白酒市场口味的变化,提出生产企业的应对措施;指出了香型融合是白酒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2.
张荣欣  吕月明  窦兴霞 《酿酒》2010,37(2):75-77
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白酒品评方法的优缺点,对传统的浓香型白酒品评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整理品评用语、确立评价项目,分配量值和标度值、实践验证等步骤,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品评方法,该方法首次采用感官质量评价表和感官剖面描述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报告浓香型白酒的感官质量状况,具有便于操作,结果准确,量化直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提高粹沙酒酱香风格特征。将地衣芽孢杆菌FBKL1.0199添加到窖池中层的糟醅中,与空白糟醅作对比,按照粹沙工艺制酒取样,考察了不同菌株添加量对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含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酒醅及酒样中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最佳菌株添加量为5%,发酵后的酒醅四甲基吡嗪含量达6.81 μg/g,是对照组的3.03倍。酒样中四甲基吡嗪相对百分含量达0.028%,且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具有入口醇厚、柔和、酱味且口感细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白酒香型对白酒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白酒香型的起源、白酒划分香型的技术基础以及香型发展对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作了总结;对各个香型白酒的感官特征,主要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区别以及各香型白酒的微量成分构成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香型发展到今天的困惑,企业争上新香型的冲动来源,以及是否应该取消香型,白酒行业如何创新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市售豉香型白酒品质特性,通过理化指标与感官风味评价的总体分析,构建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结合风味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有机酸含量、酒精度、总酸、总酯、酸酯总量、pH及风味感官特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市售豉香型白酒的品质。结果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中均检测出乳酸和乙酸2种有机酸,并未检测出草酸和柠檬酸;相比于浓香、清香等白酒,豉香型白酒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含量较低; 12种市售豉香型白酒属于平均为29.8%vol的低度酒,总酸和总酯含量平均分别为0.54 g/L和0.53 g/L; 92%的样品酸酯总量不小于8mmol/L,符合一级豉香型白酒的要求;样品的pH都在3.06~4.53内;市售豉香型白酒在水果香、蜜香、米香等风味强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醇香和脂肪味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豉香型白酒相关理化指标所代表的风味物质对其风味感官具有一定贡献,研究结果为豉香型白酒理化指标与风味感官存在相互关系,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对豉香型白酒风味感官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白酒等级的鉴别与评定更为客观化、数据化,从3类不同感官等级1年陈白酒基酒GC图谱中筛选了15个特征指纹峰用于构建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指纹图谱进行鉴别,所得结果与实际感官评定结果大致相同。说明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用来鉴别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  相似文献   

17.
参照国内外酒类风味轮的建立的方法及国际标准ISO11035感官描述语选择方法,对31种特香型酒样,包括不同年份原酒、典型成品酒等进行感官描述分析,获得特香型白酒风味描述语,首次绘制得特香型白酒风味轮。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重要的、具有典型差异的风味轮廓描述语,包括9种味觉描述语和11种嗅觉描述语。这些描述语经由品评小组应用于特香型白酒描述分析,表明可以表征特香型白酒主要的风味感官特征,可用于特香型白酒描述性感官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原料与酿酒     
酿酒对原料品质是有选择、有要求的。原料品质不同,其出酒率不一,风味也不相同。淀粉含量高、蛋白质适中、脂肪含量低,并含适量单宁、灰分及粗纤维的原料是较好的酿酒原料。使用优良原料酿酒,可提高出酒率1.2%,并且酒质优、风味好(琼方)  相似文献   

19.
形成酱香型酒风格质量的关键工艺是"四高两长,一大一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利 《酿酒》2007,34(3):24-35
文章通过对酱香型酿酒"四高两长、一大一多"工艺的剖析,探讨了酱香形成的原因.认为酿酒就是培养微生物获取代谢产物的过程.有什么样的微生物,就有什么样的代谢产物,有什么样的代谢产物就有什么样的香味物质,有什么样的香味物质就有什么样香型风格的酒.酿酒工艺只是培养微生物的手段,获取其代谢产物--酒与香味物质才是酿酒的目的.指出探讨酿酒工艺的目的是为了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提取GC-MS图谱前7个稀疏主成分构建白酒成分特性的综合指标,进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浓香型白酒质量评价的客观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白酒质量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的评分绝对误差<3,在实现特级、优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的评价中,正确率达到94%。研究表明,不同等级的白酒的GC-MS图谱的稀疏主成分存在较明显差异,该研究建立的白酒质量评价模型能有效地实现白酒等级的评判,为白酒质量控制及等级鉴定提供了一种客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