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22,(22)
<正>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融合,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能够促进教师与家长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学,则能够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启蒙教育,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就当前语文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受"互联网+"理念的影响,教师先后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语文教学工作得到新的发展与提升。然而,从当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不少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清晰,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将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0)
职业教育的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是教育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辅相成,不可分隔;同时又互相促进,相互作用。正确的处理两者的关系,以达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对教育工作的作用与影响,使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0)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认同和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坚决贯彻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切实实施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人才培养上,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教师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摆脱固有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的制约,更新教学模式。当代教师一定要不断增强研究与解决在教学实际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开发与建设所授课程的能力,使教学工作与教学方向的研究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2)
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融合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育内容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学校应当为"两课"教师积极创建培训学习的契机和平台,使教育者的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中,存在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相分离的认识"误区"和把教育科研工作由完成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助力器"变成"阻力器"的行动"误区"。通过具体的科研合作案例我们发现: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可以消解中小学教师对科研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破除认识"误区";把好选题关,可以使中小学教师避免陷入教育科研的行动"误区"。  相似文献   

7.
教学经验与体会肖明心一、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个大学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条件。敬业精神: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工作者的主体是教师,作为一个大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就是把我们的工作看得很神圣,在任何情况下都兢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6)
<正>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是当代教师重要的职业技能,也是现代化教育教学课堂基本的教学模式。对一名教师而言,如何得心应手地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并运用其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以及满足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都是备受教师群体关注的热门议题。《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技能训练》正是一部围绕信息化教学技术所编写的辅助书籍,该书立足于教师需求,力求使学习者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同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结合多种情感教育形式,使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职外语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从事的工作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伟大工程。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关乎教书育人水平,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关乎社会道德风尚。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崇高的师德塑造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