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电镀废水处理技术现状与达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张路路  尹倩婷  许冲 《电镀与涂饰》2014,33(20):891-895
在对广东省电镀企业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概述了广东省电镀行业的发展状况、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和污染物处理达标难易等状况,并对电镀废水处理重点控制指标(包括总镍、总铜、COD、总磷、氨氮与总氮等)达标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电镀企业总镍、总磷浓度控制在0.5 mg/L以下(新建电镀企业总镍浓度控制在0.1 mg/L)、总铜浓度控制在0.3~0.5 mg/L,是可行的。对于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出水COD未能达标的电镀企业,可增加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等工艺,以确保出水达标。对于含氨氮较高的废水,可进行分流,并采用氨吹脱、折点加氯、化学沉淀等方法去除,将废水中总氮浓度控制在50~80 mg/L,然后通过生物脱氮处理,实现总氮达标。本文可为科学设置广东省地方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杭州某卫浴公司针对含镍电镀废水的水质和水量特点,采用了多介质预过滤与树脂离子交换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工程运行实践表明,在处理废水量为6.5 m~3/h,进水镍质量浓度为100~150 mg/L,多介质过滤器滤速为8.3 m/h,离子交换总停留时间为37 min的条件下,处理出水镍质量浓度≤0.5 mg/L,浊度≤1.0 NTU,电导率≤100μS/cm,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限值要求。该工程具有处理效果稳定和环境效益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混凝-微滤法处理含铜、镍电镀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太湖地区日益提高的电镀废水排放标准,提出采用混凝-微滤膜过滤组合工艺来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铜和镍。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并探讨FeSO4混凝-微滤膜法去除电镀废水中铜、镍时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其最佳运行参数,考察该组合工艺的实用性。所取电镀废水中Cu2+质量浓度为57.6 mg/L,Ni2+质量浓度为42.0 mg/L,采用FeSO4混凝剂及PVDF微滤膜处理后,出水中Cu2+和Ni2+质量浓度为0.15、0.87 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经济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徐兴  纪荣平 《水处理技术》2022,(12):152-155
根据电容器生产废水水质复杂、水量变化大且回用水质要求高等特点,介绍了江苏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容器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达标处理(多介质过滤+活性炭)/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处理电容器废水;出水中COD平均为24.50 mg/L,TCu平均质量浓度为0.39 mg/L,总锡平均质量浓度为0.375 mg/L,SS平均质量浓度为8.8 mg/L,石油类平均质量浓度为0.085 mg/L,其中COD、TCu、SS和石油类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总锡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中表1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排放限值,回用水中硫酸盐<50 mg/L,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表1中洗涤用水相对应的标准,污水平均吨水处理成本为8.68元/m3。  相似文献   

5.
王嘉麟 《广东化工》2022,49(6):133-137+166
根据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设计采用“分类处理+二段缺氧+二段接触氧化+PACT+臭氧+生物滤池”等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电镀废水。工程稳定运行后,处理系统出水的总镍、六价铬和总铬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1 mg/L、0.5 mg/L和0.1 mg/L,去除效率在99%以上;再经过生物化学的深度处理之后,其最终出水明显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标准,达到当地尾水排放水质要求,且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能真正处理电镀废水,以防止其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急性毒性分析仪对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重金属总汞、总镉、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总铍等元素进行了急性毒性分析,探讨了金属单元素及复合金属元素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铅具有明显的急性生物毒性;镉、六价铬对铅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汞、砷、镍、铍对铅有协同作用,并且镍对铅的协同作用最明显,呈较强的急性生物毒性;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总铅的标准限值应低于0.80 mg/L。  相似文献   

7.
余海宁  邵红艳 《山东化工》2022,(24):200-202
电镀废水中含有包括六价铬在内的多种重金属离子,采用了分类收集-预处理-铁/碳微电解-螯合沉淀的处理工艺,对电子元器件加工企业电镀车间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对镀种情况分析、废水中重金属成分分析、重金属捕集剂(DTCR型)(固含量65%)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评定,确定处理方案。处理结果表明:最终pH值为8.5;当重金属捕集剂投加量为5 mL/L时,搅拌反应5 min,然后静置15 min。上清液中的残余铜(Ⅱ)、镍(Ⅱ)、锌(Ⅱ)和六价铬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4,0.34,1.20,0.16 mg/L,达到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赖长生 《净水技术》2000,18(1):35-36,39
镉是一种有毒物质 ,对环境危害极大 ,环境排污标准规定 ,污水综合排放中总镉的含量不得超过 0 .1mg/L。本文是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厂沉淀池排污水中总镉 ,以掌握总镉的含量情况 ,便于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气石粉的粒径、用量、p 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铅蓄电池废水的总铅、总镉吸附去除率的影响,处理的铅蓄电池废水初始总镉质量浓度0.2~1.5 mg/L、总铅质量浓度18~41 mg/L,当电气石粉粒径为0.5μm,反应p H=6.0,吸附时间为20 min时,镉、铅去除率可达99.5%。出水可达到《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标准总镉0.05 mg/L、总铅0.7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徐志荣  姚轶  王浙明  朱俊  徐佳琦 《电镀与涂饰》2021,40(15):1225-1230
介绍了浙江省《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3/2260–2020)的制定背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区域划分、时段划分、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污染物监测要求、达标判定等内容,并与广东省的标准DB 44/1507–2015进行了比较.DB 33/2260–2020的内容可简单概况为:(1)直接排放方面,太湖流域地区电镀排污单位严格按照GB 21900–2008的"表3"执行;对于非太湖流域地区,除总镍、总镉的限值介于GB 21900–2008的"表2"和"表3"之间,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执行GB 21900–2008的"表2"之外,其余15项水污染物指标执行GB 21900–2008的"表3".(2)间接排放方面,明确了总铜、总锌、pH、氟化物、总氰化物等间接排放限值以及间接排放分流收集、分质处理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絮凝法对电镀含铬、镍废水进行了处理,确定了复合絮凝剂的种类和最佳配比,选择了最佳工艺条件,pH=8.70,搅拌t为30min,絮凝沉积t为12h,并对处理前后铬镍废水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铬的去除率为99.93%,镍的去除率为99.95%,处理后的废水中铬质量浓度降至0.12mg/L,镍质量浓度降至0.26mg/L,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可作为电镀车间的循环用水。  相似文献   

12.
采用混凝沉淀+石英砂过滤+活性炭过滤+超滤+离子交换树脂工艺处理江苏某电子厂反渗透处理电镀废水后产生的含镍浓水。实现了99%以上的镍离子净化效率,出水的CODCr≤250 mg/L,总镍≤0.2 mg/L,氨氮≤35 mg/L,悬浮物≤60 mg/L,总磷≤8 mg/L,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将颗粒状活性炭作为三维电极的粒子,采用三维电极法去除配位电镀废水中的镍离子和铜离子。考察了pH值、电流、极板间距、炭水比(粒子电极活性炭与处理水量的体积比)对镍离子和铜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在设定的范围内,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随电流和炭水比的增大而升高,随极板间距的增大而降低。当废水中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82.309 3mg/L和52.761 5mg/L、活性炭的体积为1 000mL、处理时间为2.0h时,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为:pH值4、电流0.6A,极板间距20cm,炭水比10∶9。此时,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3.40%和86.20%。出水经过混凝沉淀后,镍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87%和99.68%,在出水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107 2mg/L和0.169 3mg/L,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2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镀行业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说明《电镀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污染物控制指标与排放限值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钡盐沉淀法处理六价铬电镀废水,研究了废水预调pH、破氰方式和Cr(VI)沉淀剂加入量对六价铬、总铬、铜和镍去除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硫酸加入量对铬酸钡沉淀中六价铬回收率的影响。钡盐法处理六价铬电镀废水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预调pH 8,钡盐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4倍,双氧水破氰,液碱终调pH至10。采用最优工艺参数处理后,出水总铬含量为0.4 mg/L,镍含量为0.3 mg/L,铜未检出,均低于GB 21900–2008中表2的排放限值。用浓硫酸对处理废水所得铬酸钡沉淀进行转化反应后,六价铬的回收率可达65%。钡盐沉淀法的药剂成本和危险固废处理成本均较传统化学还原法高,因此钡盐沉淀法较适用于专业镀铬厂和铬水严格分质排放的电镀园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印染、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废水处理。[方法]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电镀废水,通过静态试验探究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H等因素对电镀废水中总镍、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在较优条件下分别采用机械搅拌和曝气搅拌时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较佳的工艺条件为:10%(质量分数)次氯酸钠溶液投加量100 mL/L,初始pH为6.0,反应时间90 min。在该条件下,废水中总镍、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7%、99.94%和99.41%,其出水浓度均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表3”的要求。电镀废水处理过程采用机械搅拌和曝气搅拌均可,但采用机械搅拌的处理效果更佳。[结论]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可有效去除含镍电镀废水中镍、磷和氨氮,使废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7.
根据昆山某机械公司排放的含铬、含镍及综合电镀废水的性质,采用分类收集后,分别以物化法及生物法对上述3种废水进行了处理。调试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物化法及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稳定可靠,处理效果较好,系统整体出水达到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其中氨氮和TP达到了《江苏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07)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13)
采用次氯酸钙氧化处理EDTA-Ni络合废水,氧化破络后再用氢氧化钙沉镍。重点研究了氧化阶段的初始p H、反应温度、次氯酸钙用量、反应时间对出水总有机碳(TOC)和镍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钙氧化处理EDTA-Ni络合废水优选工艺条件为:氧化初始p H=7、氧化反应温度30℃、次氯酸钙用量40 g/L、氧化反应时间210 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出水镍为0.03 mg/L,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要求,出水TOC为35.6 mg/L,去除率为95.1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催化氧化-化学沉淀耦合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优化条件为:槽电压17.5 V,初始pH为7,NaCl投加量为17 g/L,反应时间为90 min;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沉淀优化条件:不用调节pH,以CaO为沉淀剂,CaO投加量为3 g/L,反应时间3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COD、镍离子、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4.48%、99.89%、99.96%,最终出水COD为43 mg/L,镍离子质量浓度为0.08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0.24 mg/L,可达到《电镀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电镀工业园区废水生物与化学两级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前  包樱 《工业水处理》2008,28(5):48-51
探讨了用环境生物技术与化学絮凝沉淀组合的工艺处理电镀园区两种电镀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废水中的铜、铬、镍、锌、氰根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9.9%、100%、99.9%、100%、49.5%(出水中除氰根为1.05 ms/L以外,其他重金属质量浓度都在0.1 mg/L以下);酸性含氰废水中的铜、铬、镍、锌、氰根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9.8%、100%、98.1%、100%、84.0%(出水中镍、铜、氰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3、0.5 ms/L,铬和锌未检出);两种废水处理成本分别为4.39、4.46元/t.用该组合工艺处理综合电镀废水和含氰废水,既降低了处理成本,又使电镀园区废水能够达到新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