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5)
以2018年高考北京卷生物第30题为例,对试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涉及的必备知识、考查的关键能力进行分析,阐述对核心素养的评价,并结合实测数据与试题内容探讨试题对"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高考核心功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依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成为考试评价追求的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需要通过创设新情境来实现,这种新情境试题不应仅体现在高考中,对于区域学业评价也应通过创设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通过举例,为历史学科学业评价区域命题提供思路,同时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8)
<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的创设,能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官来直接感受,对知识能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让他们在其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一)生活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其目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较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致力于情境化的识字教学,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其深入性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识字教学情境化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一、结合识字内容,创设相应情境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构建情境化课堂时,其的关键就是要将识字内容与教学情境结合在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通过对中考试题的分析和情境教学的理论探讨,阐述了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的必要性,并且通过举例,说明在复习课中进行"情境创设"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9)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有效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探索:1.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2.创设生动的故事化情境;3.创设引人入胜的探究式情境;4.创设开发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情境;5.以图画、音乐渲染情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3)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综合能力评估的主要方式之一,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作文教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工厂化"的"模板文",创意作文指导尤为重要。一、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要打破传统思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效率。创设作文教学情景,不但可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面对写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4)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灵活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学生置于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活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儿童的思维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创新潜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教师要灵活利用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创设,不断丰富语文课堂。一、直观情境,让学生热爱语文具体化、形象化的直观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教师要善于通过直观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展示鲜活生动的形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触发学生从对具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段,老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创设求知情境;调动学生想象、联想,创设审美情境;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合作情境;立足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Z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结合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交际情境的设置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专项口语交际课,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口语交际话题创设真实的情境。比如,创设的口语交际情境要结合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