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硫含量是表征原油的重要性质。采用衰减全反射附件获得原油的红外光谱,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红外光谱测定原油硫含量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的。与经典测定原油硫含量的方法相比,该红外光谱法具有测量快速、操作简单、无需预处理、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4.
分子光谱技术如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已应用于原油性质的快速分析,而拉曼光谱在这方面的应用鲜有报道。为探讨拉曼光谱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的可行性,采用拉曼、中红外、近红外3种分子光谱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来预测原油的密度、残炭和蜡含量,对3种方法采集原油光谱的重复性和预测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拉曼光谱采集原油信号的重复性差,分析原油性质的准确性较低,在进行原油性质快速分析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快速准确测量原油的密度、酸值、硫含量等重要性质,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定量校正算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模预测原油密度、酸值和硫含量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5 g/cm3、031 mgKOH/g和035%,预测的重复性与再现性等同或优于标准方法,具有测量快速、操作简单、无需预处理、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炼油厂加工原油性质波动、降低对某些原油品种的过度依赖,采用先进计算方法,在原油评价数据库和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基础上,通过原油品种和数量的优化配伍,开发了以稳定原油为主要目标的配方原油技术;针对某炼油厂加工原油的性质和特点,以该炼油厂加工的卡宾达原油作为目标原油,进行了配方原油的配方设计及筛选,并对目标原油和选定配方原油进行了两次加工试验及标定。结果表明:两种配方原油与目标原油的相似度均超过90%,加工时各侧线馏分收率和馏分油性质也相近,说明配方原油完全满足装置对加工原油性质稳定的要求,且加工配方原油比目标原油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光谱分析方法由于其测量特点非常适合用于过程控制、分析领域比如原油快评,
本研究分别对同型光谱仪和不同型光谱仪的模型转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通过转移后的模型预测结果满足快速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原油性质的相对稳定是保证炼油厂安全运行和利润提升的重要前提。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结合原油光谱库、原油评价数据库、原油快速评价技术和先进计算方法,将几种原油按一定比例巧妙搭配,可以得到与目标原油性质十分接近的多种原油配方,从而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配方原油技术。炼油厂可以根据原油价格、原油的可获得性、混合原油的加工性能、炼油厂的优化目标等原则选择合适的原油配方。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实际分析结果与通过配方原油技术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当,如果该技术能得到推广利用,可以在炼油厂增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准噶尔盆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噶尔盆地原油物性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综合研究表明,玛北、夏盐、玛东等玛湖凹陷斜坡区的原油以二叠系风城组为主要油源,其地化特征可与西北缘原油对比;该类原油中特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较高的C29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异构化比值主要受长距离运移作用的影响。石西油田、石南油田及陆南地区的原油以盆1井西凹陷的二叠系乌尔禾组为主要油源;马桥凸起和莫北凸起的原油以盆1井西凹陷的乌尔禾组为主要油源,同时有侏罗系的贡献;盆地东部五彩湾油田为石炭系自生自储的原油,北三台油田的源岩为二叠系芦草沟组。从西北缘、玛北油田、陆南构造西段到东段源岩的沉积环境逐渐偏向氧化,呈现渐变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润滑油黏度可见/近红外光谱快速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汽车润滑油黏度快速无损检测的新方法。对150个润滑油样本进行光谱扫描和平滑、变量标准化等预处理,比较了不同建模方法的检测精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连续投影算法(SPA) 2种方法提取的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分别建立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BPNN)。结果表明,PCA-BPNN和SPA-BPNN模型的预测效果远优于其它模型(PCA-PLS、PCA-MLR、SPA-PLS和SPA-MLR),预测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1和0.964。表明BPNN模型可以很好地利用光谱数据中的非线性信息,同时也表明SPA是一种有效的特征波长提取方法,选取的特征波长有利于汽车润滑油黏度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17.
开发了Web版原油快评软件,在软件构架层面,由原油快评系统用户应用模块、原油快评近红外光谱库管理模块、原油快评建模模块、原油快评模型库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构成。该软件实现了模型库的统一维护和统一发布、光谱数据库和评价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对现有的原油快评算法进行了升级,经过对升级算法的综合调试使用,可明显提高预测结果的计算速度和识别准确率。收录石化企业A、B常加工原油并分别建立了石化企业A、B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将石化企业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原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进行合并,建立快评分析模型,对常加工油种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快评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