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雁玲 《煤》2006,15(4):45-46,48
山西省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广泛,其中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于石炭二叠系地层的划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岩性、岩相和古生物的特征。而在化石指示性不明显而且局部岩相变化异常的地区,新的研究表明,山西组属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属于晚石炭世末期。  相似文献   

2.
滇东地区的二叠系地层出露良好,发育完整,沉积类型齐全,在滇东,二叠系超覆于寒武系、志留系以及石炭系等老地层上,二叠系的上覆地层为三叠系,两者之间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通过建立标志层与区域标志层进行对比与聚煤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富源地区上二叠系是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菱铁质粉砂岩和煤为其地层特征以及富煤二矿主采煤层均是龙潭组地层,龙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海退层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生物组合的分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的看法,为河南省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吕振华  张智勇 《中州煤炭》2010,(9):37-38,40
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豫北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下部灰岩段层位稳定,分布广泛。作为标志层,这段灰岩在野外工作中易于识别,进行区域地层对比方便实用。下部灰岩段下伏地层中植物以Leptdodendron szeia-num—L.posthumii—Neuropteris ovata组合为特征,上覆地层中以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Eumplectoperidi-um alatum—Cathaysiopteris whitei为主,下部灰岩段中首次出现蜓类化石Sphaeroschwagerina。笔者认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划在Sphaeroschwagerina首次出现的位置,即下部灰岩段的底部比较合理,生物证据充分。  相似文献   

5.
田陈煤矿地层自老而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等,地层标志层主要有太原组第十四层石灰岩、太原组第十下石灰岩、太原组第三层石灰岩、侏罗纪砾岩、3下煤层及其与其他标志层的间距等。其中侏罗纪砾岩和3下煤层及其与其他标志层的间距对煤矿补勘阶段钻探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系界线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社屯 《煤》1998,7(4):63-66
在我国,关于石炭二叠系间界线位置有若干种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未能统一,造成了国内外同期地层对比的混乱,依据现代地层学理论,认为年代地层界线应具有全球一致性或近一致性。同时必须有选定的生物型或属种,主张以Pseudoschwa gerina带底作为分界位置,结合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地层特点,提出Pseudoschwagerina(s.s)属是界线标志首席属,在没有Pseudoschwagerina(s.s)存在的地区,Pseudofusuli na和Cholaroschwagerinanelsoni的出现可作为界线的可靠辅助标志,另外腕足动物组合对界线的确定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太原西山典型剖面为例,这个界线位于庙沟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测井曲线法、古生物化石法、煤质特征分析法,对白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一3及五3煤层的层位。该对比结论在煤田勘探、矿井建矿及生产期间的实际揭露中均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搞清楚研究区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是利用测井曲线研究钻孔地质剖面,划分岩性,对比地层,解决区域地质问题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寺河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旋回结构清晰,煤系地层发育有多层石灰岩,含煤层数较多,层位相对稳定,测井曲线特征显著,标志层物性特征清晰,易于追踪对比。特别是太原组地层,由五层石灰岩构成的主要标志层和八层煤层构成的辅助标志层共同组成了标志层组,物性组合特征尤为突出,为研究分析区域地层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物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含煤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深部煤炭资源预测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淮煤田典型钻孔剖面的层序地层分析与对比,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及局部侵蚀不整合、生物带缺失、海侵方向及沉积体系转换面、分流河道下切谷冲刷面等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根据这些界面,结合初始海泛面和最大海泛面,将皖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划分为了6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地层沉积作用直接影响地下含水层的发育条件,尤其是不整合接触地层界面含(隔)水层特征会发生差异性变化;通过对地层不整合接触面处发育的风化带、古河床性质分析,利用沉积规律与水文地质结构概化和水文地质勘探方法,提出了地层不整合界面易造成地层界线与水文地质边界不重合的越层水文地质现象,即含水层跨过地层界限同时发育于不同地层之中。对不同类型的越层水文地质现象进行了分类分析,概化出"平行-减薄"型、"平行-增厚"型和"侵蚀-增厚"型3种主要的越层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结合我国现阶段主要产煤区的沉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田顶板直罗组砂岩含水层和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田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存在的越层水文地质现象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越层水文地质现象时矿井综合防治水措施。研究表明:侏罗系煤田开采顶板延安-直罗组地层间越层水文地质现象使得隔水层厚度减小,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石炭-二叠系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底板奥灰顶部的越层水文地质现象,使得底板隔水层厚度增加,可将部分奥灰地层作为隔水层进行利用,有助于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底板奥灰水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山西柳林地区煤系地层对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柳林煤层气区块的煤系地层是在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基础之上发育的一套包含了灰岩、煤层和碎屑岩在内的海相、海陆交互及三角洲相的石炭-二叠系沉积地层层序。所有这些地层在以往的工作中已得到充分鉴别,并且在区块东部均有出露。通过对地质标志层的特征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所做的地层对比,进而深入了解了该区煤系地层的横向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李雅庄煤矿是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0年开工建设,1996年建成试生产,1997年正式生产的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缘的国有重点煤矿,含煤地层时代属于上石炭世和下二叠世,下二叠世为富含褐煤的中粒砂岩沉积建造,上石炭世为含中粒砂岩、灰岩及各煤层的沉积建造。研究区共有12煤层,分别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根据位置不同,将煤层分为上组煤和下组煤,各煤层底部有标志层,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根据含煤地层特征及构造分布情况,在今后的开采勘探过程中,建议向周边扩大找煤区域。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贵州安顺地区轿子山剖面为研究对象,在硅质泥岩中化学分离出了一定数量的牙形刺,鉴定出了2个属(Clarkina属和Hindeodus属)13个种。根据所发现牙形刺的特征及其在剖面地层中的分布,在该剖面上确认了5个可与邻区对比的牙形刺生物带,牙形刺Hindeodus parvus出现在JZS5-3-3层,因此初步确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位于JZS5-3-3层,利用牙形刺的分布初步划定了该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14.
鄂东南关山二叠系剖面,含硅质的碳酸盐岩较为发育,并富含(竹蜓)、珊瑚、苔藓虫、腕足等类化石50余种。笔者据此剖面,提出该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方案与同行们商榷,并探讨了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5.
采场软岩支护现状分析及对策《河北煤炭》1994年第1期刊登井陉矿务局一旷黎盛星等同志的文章,分析了井陉矿务局一矿采场软岩支护现状及采取的对策。井陉煤田煤系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其中太原组厚85m左右,含煤5层,自上而下命名为一、二、三、四、五层煤。其中三...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段深部煤普查区位于平顶山煤田东部,属原平顶山煤田深部东段普查区的一部分。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中统上石盒子组,划分为9个含煤段,含煤65层。本次综合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组合特征、动植物化石组合特征、物性特征等方法,确定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对主要煤层二1、四2、五2、六2、七2、八3煤层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露头及钻孔剖面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恢复了基于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并分析了聚煤规律。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冲刷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古土壤及根土岩、地层颜色突变面、煤层等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特征,将华北石炭—二叠系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通过绘制各三级层序地层厚度、砂泥比、石灰岩含量等单因素等值线,恢复出各三级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利用煤层厚度与岩相古地理平面展布规律可知,最有利成煤环境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次为河流、潮坪-潟湖沉积体系,聚煤作用以SQ2(太原组中上部)和SQ3(山西组)最强,聚煤中心位于准格尔、大同、朔州、乌海、峰峰等煤田和京津唐地区,SQ4(下石盒子组)和SQ5(上石盒子组第1段)聚煤作用仅限于华北盆地南缘,聚煤中心位于两淮地区。  相似文献   

18.
孙蓓蕾  曾凡桂  李霞  刘超 《煤炭学报》2013,38(11):2023-2029
为了确定太原西山煤田煤级定型时间,对太原西山西铭-杜儿坪矿区7个上古生界标志层砂岩中的锆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样品其裂变径迹年龄为168 Ma,属中侏罗世外,其余6个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215~181 Ma,为晚三叠-早侏罗世;西铭-杜儿坪矿区8号煤镜质组反射率所确定的古地温与锆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一致,表明煤级定型时间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太原西山煤田煤变质作用存在着差异性,大致以寨山-邢家社-东曲一线为界,分东、西两区,东区煤级定型时间为晚三叠-早侏罗世,西区为晚侏罗-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含煤地层是石炭二叠系,在这些地区进行煤田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矿井生产工程施工中常常在完整的地层或煤层中揭露一种岩柱体,象岩浆岩侵入地层一样,但不是岩浆岩,而是典型的沉积岩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红安群属层状有序变质岩系。在野外调查研和对前人测制的剖面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重新提出了红安群南、北岩相区的地层序列划分方案,利用原岩组合及标志层组合确立了红安群南,北区地层序列对比关系以及区域对比方案。该文澄清了红安群地层划分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对鄂北相关岩系的统一划分、探讨该区中-晚元古代沉积盆地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