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木耳蛋白饮料的配方,为地木耳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地木耳为主要材料,并添加花生、核桃等辅料,通过合理调配.应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结合理化分析、感官评价、微生物检测等方法,得到该饮料成分的最佳配比.[结果]普通型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7%,蜂蜜4%;酸性地木耳蛋白饮料最佳配方:地木耳20%,花生6%,核桃6%,白砂糖6%,蜂蜜5%,酸性果肉及果汁3%;选用0.2%藻酸丙二醇酯作为稳定剂,效果较好;不同品系地木耳蛋白饮料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地木耳蛋白饮料具有独到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为纯天然的功能蛋白保健饮料,适合各类人群需要,市场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高品质的暴马丁香花饮料.[方法]采用发酵法制备暴马丁香花原汁,以饮料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其制作参数.[结果]暴马丁香花饮料制作的最佳参数为原汁添加量20.0%,白砂糖添加量8.00 g,柠檬酸添加量0.75 g.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暴马丁香花发酵饮料具有良好的感官特性,即无沉淀,流动性好,为橙黄色,均匀有光泽,酸甜柔和,有明显的清香味.[结论]该研究获得了高品质的暴马丁香花饮料,为暴马丁香花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香菇人工栽培的国家。通过对大量的史料探讨证明,这一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是在南宋建炎后期,由现在浙江省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一位名叫吴三的农民发明的。 相似文献
4.
5.
简要介绍了冬瓜山矿床开采情况,探讨了冬瓜山矿床实现深井安全、高效、合理开采所需解决的难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1.前言我国研究应用绝热板技术起步较晚,始于70年代末,发起于普钢。1980年太钢绝热板生产线第一个获冶金部技术鉴定。此后,国内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推广绝热板帽口浇钢技术。 相似文献
9.
于小磊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9(5)
[目的]研究蚂蚁猕猴桃汁饮料制备的最佳浸提条件和合理的生产工艺.[方法]以蚂蚁、猕猴桃为主要原料,制备饮料.经加热浸提制备营养液,然后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结果]确立了产品最佳浸提条件:最佳浸提温度75-95℃,蚂蚁、猕猴桃最佳提取时间分别为6和3 h,最佳比例为猕猴桃原汁为12%~14%、蔗糖8%~10%、柠檬酸0.1%、蚂蚁用量12%、杀菌温度121℃.[结论]蚂蚁和猕猴桃可以制备成动植物药食兼用型复合饮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蓖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制成蓖麻油缓释微胶囊.[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蓖麻油为囊心物制备微囊.借助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蓖麻油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蓖麻油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7.5%,甲醛用量为1.0 ml,pH值为3.80,材药比为6: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蓖麻油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时用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为利用茶叶浸提液发酵制备饮料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茶叶为原料,加入100倍的水,在60℃下浸提15 min.浸提液中加入糖、乳粉等原料进行乳酸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乳酸菌发酵的几个因素(乳酸菌接种量、加糖量、加乳粉量、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乳酸菌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叶浸提液中加蔗糖量为8%,加乳粉量为13%,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6 h.[结论]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茶饮料,既有茶的各种香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又有酸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风味好、品质佳,是一种集营养和保健作用于一体的多功能饮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及pH值的研究,得到最佳乳酸菌螬菌培养基.[方法]采用pH值梯度培养确定培养基的最适pH值;采用PB试验确定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试验对乳酸菌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出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得到最佳培养基.[结果]适于乳酸菌培养的最适起始pH值为6.8;牛肉膏、葡萄糖和NaAc为乳酸菌增殖的主要影响因子,牛肉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牛肉膏23.70g/L、葡萄糖47.53g/L、NaAc4.87 g/L、蛋白胨10.0 g/L、酵母膏10.0 g/L、柠檬酸二胺2.0 g/L、MnSO40.2g/L、吐温80 0.5 g/L.[结论]优化后的乳酸菌增菌培养基使活菌密度显著提高,达到制备乳酸菌菌剂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一种有抑制作用的杀菌蛋白或多肽物质.大部分细菌素只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笔者阐述了乳酸菌产细菌素近20年来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细菌素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饲料玉米中筛选适合做青贮饲料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乳酸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测定其产酸效率;挑选出12株产酸率强的乳酸菌进行耐盐和耐酸能力的测定,并时其进行16 S rDNA 鉴定.[结果]从饲料玉米中共分离得到44 株乳酸菌,12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属于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且12株菌株都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能力.经16 S rDNA鉴定:A4、B9、B11、B12 和B14 为植物乳杆菌;A1、A2、A7、A11和B8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A8和A9为兼性肠球菌.[结论]从饲料玉米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优势乳酸菌并时其产抑菌物质进行研究,为生产纯菌乳酸茵发酵剂、改进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产酸菌,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泡菜中分离获得11株产酸菌,产酸试验表明J-4、J-5、J-9、J-11为优势产酸菌;通过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产酸菌均为乳酸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J-4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抑菌素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钛白废酸喷雾浓缩装置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钛白废酸回收工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喷雾浓缩技术处理钛白废酸.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并借鉴喷雾干燥技术,设计并研制了钛白废酸喷雾浓缩装置.该装置对钛白废酸的浓缩质量分数可达80%以上.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喷雾浓缩装置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及其组合为诱变剂,对从四川石棉矿区的水土样中富集的混合菌进行诱变,并用于浸出碲矿。结果表明,在UV照射5 min时(15 W、距离30 cm),混合菌活性提高51.6%;用1.0 g/L NTG处理50 min后,混合菌有较高的活性,提高了57.4%;经复合诱变后,混合菌的活性分别提高59.5%和63.3%。浸矿试验表明,诱变后混合菌浸矿25 d后,碲的浸出率最大可提高26.7%。 相似文献
20.
通过白云母在硫酸与氢氟酸混合溶液中的溶解试验,研究白云母中Al、Si及K的溶出行为,采用FTIR、XRD、SEM等手段考察白云母溶解过程中晶体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一硫酸溶液体系相比,加入4%氢氟酸后,Al、Si和K的溶出率分别提高了23.12、44.51和11.00个百分点,说明氢氟酸有效破坏白云母晶体结构中Al-O八面体和Si-O四面体。随溶解时间延长,-OH、Si(AlIV)-O(Al)、Si-O-Si(AlIV)逐渐破坏,破坏晶面主要是(002)、(004)和(13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