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明确聚合物溶液粘弹性改善粘度比作用,开展了一次注聚后不同粘度聚合物驱替试验。试验选用2500万分子量聚合物,岩心气测渗透率为1000×10—3μm2左右,变异系数为0.72。设计原油与聚合物溶液粘度比为:1,0.75,0.5,0.25。模拟油粘度为10mpa.S,聚合物粘度为:10mpa.s,13.3mpa.s,20mpa.s,40mpa.s。聚合物所对应的聚合物浓度依次为:550mg/1,650mg/1,750m3.g/1,850mg/1。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油是一种日趋成熟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本文基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建立了粘弹性流体驱替残余油膜过程的物理模型及流动方程,并对残余油膜驱替的动力学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残余油膜驱替效率的计算曲线分析可得,残余油膜越薄越难被驱替,油膜界面张力越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越大,越有利于油膜的驱替,适当增加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可适量放宽驱替薄油膜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室内渗流实验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盐聚合物的吸附特性、渗流特性及溶液性能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聚合物分子链上嵌入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层中的钙、镁、铁、硫等二价离子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降解,显著提高其抗盐性能;经过5次动态吸附后,抗盐聚合物黏度保留率较普通聚合物高24.20%;相同浓度条件下,抗盐聚合物黏度是普通聚合物的2倍;抗盐聚合物阻力系数及残余阻力系数均小于普通聚合物,更接近于线性,具有更好的注入性能,聚驱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3.5%,单位用量提高采收率较普通聚合物高8.5%.  相似文献   

4.
高明军  石莉莉 《硅谷》2011,(12):90-90,87
流变性是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应用时最受关注的性能。寻找分子结构溶液结构流变性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内部结构的本质。因此对比研究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HAP)在浓度、矿化度、剪切速率等因素影响下的剪切特性。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关键技术研究与矿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入分析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难点与挑战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攻关和矿场试验,研制出适合海上稠油油藏条件的驱替液技术、平台聚合物配注技术、海上稠油含聚采出液处理技术及早期注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初步形成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体系,并在渤海绥中36-1、旅大10-1及锦州9-3等3个油田进行了不同规模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证明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海上稠油油田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有效性,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滨南油田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腐蚀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失重法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对不同阳离子、阴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温度特别是微生物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用滨南油田注聚区生产井进行了试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中含有的残余聚合物对油井管杆的腐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在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已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最终采收率为52.2%。但聚驱结束后,还有近一半的地质储量留在地下,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聚驱后采收率,增加其可采储量是油田可持续发展、建设百年油田的重要研究课题。喇嘛甸油田北西块4—4#高浓度聚驱现场试验表明,在原250m左右注采井距下,高浓度聚合物驱阻力系数高,驱动难度大。当注采井距缩小至150m左右后,采出井全部受效,含水下降明显。因此,喇嘛甸油田主力油层聚驱后进行小井距高浓度聚驱现场布井试验。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比普通聚合物溶液大,更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通过对某区块局部注高浓度的现场研究,初步总结了高浓度驱注采动态变化规律,对驱油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驱油效果的一些做法。结果表明,高浓度能够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层的动用厚度,具有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孔介质中聚合物溶液的粘弹特性难描述的问题,通过对其在多孔介质中流动特征的分析,提出将粘弹性流体在孔喉模型中流动过程分为入口收敛阶段、通过孔喉阶段和挤出孔喉阶段,并将各个阶段压降分解为粘性耗散压降和弹性拉伸压降。通过张量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了聚合物溶液的假塑性、弹性和弹性回复特性以及多孔介质的孔喉比和孔隙因子(喉道长度与喉道直径之比)等因素,推导了各个阶段的粘性耗散压降和弹性拉伸压降的表达式,建立了粘弹性聚合物溶液通过孔喉模型的压降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粘弹性本构模型时,必须考虑通过孔喉阶段和挤出孔喉阶段以及弹性流体的弹性回复;弹性特性是造成压降损失的影响因素,在聚驱过程中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杏四~五区中部葡I1~3油层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及影响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优化杏北开发区其它三次采油区块驱油方案的编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孤东油田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腐蚀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失重法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对腐蚀逮率的影响;对不同阳离子、阴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温度特别是微生物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用孤东油田注聚区生产井进行了试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中含有的残余聚合物对油井管杆的腐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12.
二元驱污水中含有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导致二元驱污水改性,黏度增加,压缩悬浮物双电层结构,使悬浮物趋于稳定,难以去除。采用二元驱污水进行开发注水,上返的采出液中含有少量聚合物,通过室内试验考察聚合物对常规污水悬浮物处理的影响并确定加药配比,以保证含聚合物的污水通过常规处理手段得以达标处理。  相似文献   

13.
北西块采取了井网优化、注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聚前整体调剖等整体方案的优化和注聚过程中采用注入井调分结合、采油井压堵并重等配套调整措施,使该区块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提高了聚驱整体经济效益。通过对该区块的做法分析,对提高聚合物综合调整方法的认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让同  齐萌  李亮 《材料导报》2013,27(18):74-77
角蛋白/聚乙烯醇共混溶液是一种粘弹性流体。利用旋转流变仪对共混溶液进行动态扫描,对比分析不同分子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共混比例的共混溶液的动态粘弹行为。结果表明,共混溶液的损耗模量和储能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频率的升高而升高;改变角蛋白与聚乙烯醇的共混比例及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共混溶液的动态粘弹性随之受到影响。为保证可纺性,共混溶液中的角蛋白含量不能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在单井及区块见到聚驱效果时,产液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各个区块及单井产液量下降幅度差异很大,导致增油效果、低含水期持续时间差异较大。通过与一类油层聚驱对比及统计二类油层高浓度聚合物驱注采状况,分析认为,二类油层聚驱产液量下降幅度的大小与累积注采比、油层注入体系、油层渗透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AMPS-DMAEMA两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自制的两性聚合物AMPS-DMAEMA(简写为ASDA)组成与等电点的关系。制得了等电点状态下的两性聚合物ASDA-50(pH=5)。推导出了等电点下的两性聚合物溶液的比浓粘度与聚合物浓度无关的表达式,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关系式。利用pH的影响制得了与ASDA-50具有相同分子量、相同分子链结构的单性聚电解质dASDA-50。二者的对比研究表明,ASDA-50具有明显增大的特性粘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孤东油田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腐蚀原因,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失重法实验考察了聚合物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对不同阳离子、阴离子对腐蚀速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考察了pH值,温度特别是微生物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用孤东油田注聚区生产井进行了试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注聚区生产井采出液中含有的残余聚合物对油井管杆的腐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腐蚀加重。  相似文献   

18.
针对葡萄花油田北部油层发育特点及油气水性质,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探索应用三次采油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Ss)体系能够形成超低的界面张力,磺基甜菜碱(BS)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驱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马庸 《中国科技博览》2014,(42):190-190
本文针对实践操作现状和实验特性等,对油层渗透率及厚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主要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交联聚合物溶液封堵性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低压差核微孔滤膜过滤方法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相对分子质量及NaCl浓度对交联聚合物溶液(LPS)封堵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PAM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HPAM与柠檬酸铝AlCit反应形成的LPS通过1.2μm核孔膜的过滤速度减小,对核孔膜的封堵程度增大.NaCl浓度对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封堵性能有直接影响,NaCl浓度低(500 mg/L)时,交联聚合物溶液通过1.2μm核孔膜的过滤速度较快,对核孔膜的封堵能力弱,而NaCl浓度为2 000和10 000 mg/L时,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通过1.2μm核孔膜的过滤速度较小,对核孔膜的封堵能力强.同时从机理上解释了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