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个外来语,景观在中国当前的LA学术界中被普遍地使用,导致了人们对学科核心概念的误解。在明确景观存在德、英、中3个语境的前提下,通过对中文语境景观词义的演变过程以及Landscape在LA学科中含义拓展的回顾,进行了英语Landscape(景观)与中文风景的比较,指出了中国LA学科中景观并不等同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景观概念,比较了中国LA学科的大地景物规划与国际上景观规划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景观规划管理的视角需要从最优美、最有价值区域的保护,转向对国土全域“自然系统与人类行为”关系的协调。景观链接了“自然”与“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与强化必须从景观单元的尺度进行更为整体的思考。“通过景观(单元)规划”探讨了景观为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提供综合框架的潜力,景观特征评估则提供了将复杂连续的景观划分为多尺度、实体、可识别的整体空间单元的系统方法。通过对景观概念的系统梳理与阐释,论述了景观保护方法的转变、景观单元的空间意义,以及景观特征评估作为多尺度景观单元划分的先进方法在英格兰的全面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千层饼”模式、景观生态规划、生态敏感区域模型、博弈论与可辩护规划、“预景”研究方法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重要景观规划方法(模型)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简单地对这些模型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林起曜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7):137-139
该文以景观园林设计为背景,探讨了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空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运用空间艺术的原理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创造出丰富多样、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空间,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同时,空间艺术还能够在设计中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强调空间层次,并营造出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8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该文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意象,景观适宜地带,景观功能区,田园公园与主题景观和人类聚居环境等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经验与记忆的图式理论,以优秀人类景观实践为例,对纪念性景观及其方圆几何形体的应用举例剖析,以成吉思汗陵景观规划设计为实证研究,提出纪念性景观的基本图式母题这一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7.
都市景观环境规划与管理之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都市策略,皆企图移转都市发展往新的方向。其实,应该回到每个城市需求的目的,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因此,了解环境规划观与生态思考的演变,探讨目前对生态理念的误区,并分析都市生态环境面临之冲击,包括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现象及边际效应影响,都市与自然地的空间结构矛盾形态,实属必要。应依循正确的规划原则,建立以环境为导向的都市景观规划与管理方式,以都市绿地系统及开敞空间创造出环境敏感度高的都市环境,并倡导民众参与环保工作,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 相似文献
8.
当下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景观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与问题:设计语汇的匮乏、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难于落地、改造趋于形式化。从乡村问题出发,适时地反思乡村景观是有必要的。而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乡村景观的反思更突出的反映在"时代"与"地域"两个方面。前者决定了乡村景观应结合"营造"重新联系乡村"人地"的角色定位,后者则要求从具体村庄入手深化已有的地域景观研究层次与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黄浦江的堤防工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演变特征,探究黄浦江堤防工程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过程和型式特征,对揭示防洪工程与城市环境变迁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黄浦江堤防修筑历史进程为主线,基于大量文献的阅读整理,梳理水情及治水方式变化对堤防型式演变过程的影响,探讨不同时期黄浦江堤防型式的具体表现。[结果]将黄浦江堤防型式发展总结为4个阶段:堤防工程的产生与发展时期(唐宋—元明)、堤防建设的承前启后时期(清末—民国)、堤防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20世纪末)、堤防建设的景观化发展时期(21世纪初至今)。[结论]梳理总结历代的防洪思想方略和工程实践建设发现:黄浦江的堤防建设总体呈现出综合化与景观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11.
历史上,杭州凤凰山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成为登高游赏的绝佳选择,随着时代变迁这一观景胜地逐渐淡出游人视线。整理历史文献对凤凰山的记载,对自唐至清末游人在凤凰山欣赏西湖、钱塘江山水景色的游赏活动演变进行研究,将其历史景观演进划分为唐代初成、宋代兴盛以及明清稳定三个主要时期,得出杭州凤凰山“名因景成,景借名传”的重要原因为文化熏陶。其次,对凤凰山观景点视域进行分析,
总结凤凰山眺望景观的古今特征,从建设活动、观景点位置、植物环境、文化活动四个角度阐述凤凰山眺望景观演变情况,认为杭州凤凰山观景优异的重要原因为地理位置与人工建设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浅析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江都.心怡花园为例,结合该项目背景情况,介绍了在该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理念和原则,分析了目前该项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和植物景观规划,以期创造出高品质的居住区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3上海国际城市景观及园林设计、设施展览会”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营建学术论坛”参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月20日~22日,"2003上海国际城市景观及园林设计、设施展览会"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营建学术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会由新成立的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协同园林杂志社,上海绿化网共同主办。上海市人大常委城建环保委员会副主任胡运骅、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沈晓苏、上海市绿比管理局副局长王孝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意义上的景观,毫无疑问和地缘相关.人造景观早期也带有强烈的地缘化特征.随着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景观中与地域相关的难题在技术之下越来越容易解决--以满足一种主观化景观的实现.如此推论,技术进步会不会促使景观逐渐摆脱地缘的引力?其本应有的地域特征是不是不再具有意义?异域的和新奇的是不是美的和好的?在简要总结地缘化景观各阶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廓清景观和地域的关系,鼓励实践因地制宜和真实的景观,提出:保持地域景观差异,塑造地缘化景观是全球景观多样性的基础,是对可持续原则的最佳实践.同时,对于如何在基地踏查过程中挖掘和倾听地缘化景观的语言提出了一些易于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首先探讨台湾造园景观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并检视造园景观教育与教学制度,俾对50年来台湾造园景观教育有一通盘了解;其次由实务面切入,说明台湾造园景观专业行业的发展与实证,及其最新发展动态,并进一步说明二者结合的成果——造园景观公职人员考试;最后对景观内涵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9.
景观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导致其典型形态的所有影响因子和相互关联性。换句话说,景观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自然景观被人类干预(通常是农民和农业)到一定程度,即成为文化景观,生态系统演变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是主要的生态因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文化景观,尤其在中国,是9 0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在自然和人类相互的影响之下逐步地改变、影响或适应特定的生态因子后形成的。由此产生的文化景观反映出人与自然在悠久历史中的相互关系。由于农业必须有定居点的存在,因此典型的文化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系统以及村庄和建筑。更重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文化景观是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结果,代表了一种内在的审美价值。经由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景观向文化景观的转变不应被看作是对自然或自然景观的破坏,而应被理解为对景观的(重新)塑造。取决于是否适合农业发展,文化景观在21世纪面临的发展趋势包括集约化或彻底遗弃。风景园林的任务即在这两种极端情形之间找到平衡点,提出发展理念,同时考虑文化景观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范围内濒危物种灭绝速率的日益增长,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生态系统服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地区、区域还是全球尺度范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是保持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景观连通性包含两层含义,既是对景观自然结构的描述,也包含特定物种对该结构的响应,它为景观连通性原理应用于景观规划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对那些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整合来改善环境影响的项目,这种理论基础的作用更为突出。基于美国东南部生态城镇开发项目的案例分析,本文试图探索出能够促进景观连通性并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设计思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空间数据分析(FRAGSTATS),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东南部以林地和林带为特色的景观连通性。在美国东南部,由于房地产业持续扩张、新增住宅不断开发,大量拥有自然景观的区域正经历着城镇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栖息地斑块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连通性,在基地内已建绿色基础设施中增植新的林带可显著增加景观连通性,从而有效地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结论部分,本研究聚焦在如何通过更高的景观连通性来实现新城发展需求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两者间的平衡,也因此提出了设计干预需将宜居性与可持续性并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